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机载可配置的多通道通信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机载航空设备通信特点,介绍了一种可配置的多通道通信软件设计。通过对多种机载通信网络驱动的封装和适配,以端口配置表的方式,虚拟化多条并行工作的逻辑通道进行数据通信传输,并提供了简单的接口层以便应用软件开发,易于扩展和部署,有效简化了机载复杂设备通信类软件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2.
光纤通道数据采集存储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纤通道技术在军用和民用中大量应用,光纤通道数据的采集存储对光纤网络的监控、测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实现了基于FPGA的四路光纤通道数据采集、存储和转储系统。该系统利用aurora接口连接采集卡与存储卡,通过PCI将存储卡数据转储于主机。本文说明了整个采集存储系统的结构与采集卡的逻辑实现。该系统通过了逻辑功能仿真,并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对光纤通道数据进行快速的采集,存储和转储。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纤通道节点卡的生产,实施数字化检验工作的深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光纤通道节点卡检验的内容、方法和工作流程。结合光纤通道节点卡数字化检验,构建了光纤通道节点卡生产过程中,数字化检验标准的框架结构,为实现光纤通道节点卡生产中数字化检验标准和手段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机载视频传输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光纤通道FC的数字视频传输系统硬件架构,介绍了现有数字视频传输协议,比较分析了基于光纤通道-音频视频协议FC-AV的视频帧传输模式和基于航电数字视频总线的视频行传输模式下的传输协议设计及其对硬件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机载总线网络及其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熊华钢  周贵荣  李峭 《航空学报》2006,27(6):1135-1144
从当今机载电子系统对信息传递的需求出发,纵观航空电子综合化系统的发展阶段,说明为了适应新一代航空电子系统的大容量、深层次的信号与信息综合的要求,机载互连手段从较低速率的总线向宽带网络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介绍了光纤通道(FiberChannel,FC)、可扩展性一致性接口(ScalableCoherentInterface,SCI)以及波分复用光网络等宽带互连方案,给出它们的研究动向,说明它们作为先进综合式航空电子系统统一网络(UniversalAvionicsNetwork,UAN)的候选所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光纤技术用于飞机电源分布式控制系统中,有效解决了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电气隔离、抗干扰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电源系统性能与可靠性。本文详细阐述了机载电源数字控制系统中光纤多路传输网络体系结构,介绍了多路复用传输的总线通讯协议;给出了光纤总线智能接口的电路设计;并对光纤总线网络的可靠性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自动测试系统适配器自动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自动测试系统(ATS)适配器设计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缺乏通用性”的不足,开发了ATS通用适配器自动设计技术。建立了一整套通用适配器自动设计流程,在依次完成通用端口设计、UUT测点资源匹配、适配器开关网络设计、相关工程设计后即可实现自动设计一个通用适配器的目的。以某机载通讯设备自动测试系统为例,采用该技术可缩短ATS适配器开发周期至原来的1/3,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设计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适配器需要量由5个减为1个。  相似文献   

8.
随着弹上设备日益复杂和综合,高速光纤总线网络以其带宽高、质量轻、可靠性高、电磁兼容性好等特点,成为实现导弹综合信息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结合新一代导弹武器综合信息传输需求,提出了一种适合弹上信息传输的基于反射内存超高速光纤总线设计方案,完成了反射内存接口适配器的设计,搭建了测试验证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光传实时网络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弹上信息传输系统在传输速率、实时性、可靠性、容错能力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MBI作为多路传输总线接口模块,能够实现MIL-STD-1553B协议,完成航空电子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完成航空电子子系统之间的通信。本文将详细介绍为机载设备DTS的MBI接口模块配置的通信软件的标准化及规范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光纤通道标准及其在航空电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介绍了光纤通道(FC)的协议结构、拓扑结构、分类服务及标准情况,对其代替MIL-STD-1553总线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分析了其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应用;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应瞄准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抓住时机,从其基础标准“光纤通道 物理和信号接口”开始,研究并制定适合于我国航空电子系统的光纤通道标准,为新机研制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光纤通道(FC)技术高速发展逐步进入到航空电子系统。面向机载实时通信需求,本文研究了FC网络五层体系结构,论述了环形拓扑结构的FC网络仿真环境的设计目标与方案,重点说明了FC环形网络仿真环境的硬件平台、驱动软件和仿真软件的设计。实际验证运行结果说明:该仿真环境能为机载FC环形互连网络的开发提供仿真与测试条件。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承载的应用日趋复杂,飞机对机载计算机的计算力和功耗比要求不断提升,这也推动了嵌入式多核处理器的加速应用和普及。多核处理器在航空电子设备的深入应用,随之而来的是运行其上的软件复杂度急剧上升,面向应用的航电系统设计面临挑战。多核处理器平台由于需要面对并行、指令乱序、资源共享冲突等问题,而目前国内大多数机载嵌入式软件和驱动仍然是基于单核处理器设计和实现的,影响最大的是在机载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环境下的驱动软件,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多核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尤其是需要兼顾共享内存等资源的使用冲突和实时高效要求。本文结合机载航电多核处理平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机载多核弱序存储模型的共享内存驱动软件设计方法,并基于该方法设计了FC 总线驱动和MBI 总线驱动,项目应用结果表明,设计的驱动程序在多核处理器平台上数据传输正确,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李鹏  樊蓉  李键 《航空计算技术》2008,38(5):124-126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实时系统对其数据总线接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深入研究1553B总线接口技术及协议的基础上,设计并研制了1553B总线接口SoC,该芯片自带微处理器,支持多种主机接口,可通过模式选择适配多种局部总线.同时针对所设计的SoC提出了一种通信软件的设计实现方法,该软件完成传榆层和驱动层功能.通过多种测试证明该芯片完全符合MIL-STD1553B协议,满足实时系统通信要求,具有较高的通用性、可靠性和较高的功能、性能密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便携式压力发生器和高精度的压力标准装置,通过联机信号转换使机载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测控系统成独立系统,在不拆卸机载扭矩测量设备的情况下完成机载设备的校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校准结果,系统的校准精度可达0.3%.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栅格地图数据网络化分发技术设计及其应用, 实现了地图引擎和地图数据的解耦。通过研究 栅格地图数据结构和OGC 接口标准,提出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地图服务框架,设计了面向网络的卫星影像、地 形高程数据解析算法和Restful 分发接口,该技术可为多源异构地图引擎提供地图数据源及服务。经过试验, 机载GIS 引擎及非嵌GIS 引擎均可调用、显示该服务,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机载后舱、地面站、网信体系等领域, 未来网络条件成熟也可应用于机载前舱。  相似文献   

16.
DNC系统串行通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目前用于数控机床的数据传输及管理的DNC技术。基于数控机床多数带有RS-232C串行接口的现状具体把说明于数控机床通过RS-232C串行接口实现DNC通讯的方法及其应用。并介绍了基于串行通信技术运用VC 语言开发通讯软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PC的机载火控系统智能检修设备的设计思想,重点讨论了检修设备的硬软件实现方法.在软件部分阐述了利用VC控件MSComm编程实现串口通信的方法.系统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方便地推广应用到新型机载火控系统上.  相似文献   

18.
航空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浅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现代航空电子综合化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军用飞机的性能 ,信息综合化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航空电子通信技术。基于MIL -STD— 15 5 3B总线 ,本文分析了航空电子通信系统设计中若干关键性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着重说明了某机载ACT飞控系统 15 5 3B总线通信网络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航电系统的发展,传统的通信网络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因此,FC协议作为新一代的高性能网络通信协议被引入到航电系统中.如何基于FC协议设计出满足航电系统应用需求的通信网络成为FC技术研究的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面向航电系统应用的基于FC通信协议的双余度环网的设计与实现方案,着重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对系统的容错设计给出了说明,最后对系统的容错能力进行了全面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技术(Model-Based Development,简称MBD)具有可视化建模与仿真、自动生成符合适航要求的代码等特点,已在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研发领域被逐渐推广应用。越来越多使用MBD技术开发的机载软件的涌现,给民机机载软件适航符合性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于2011年底发布了DO-178C作为民用航空界认可的机载软件符合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DO-331作为专门针对机载软件MBD技术的适航符合性要求的补充说明。通过对DO-178C和DO-331标准中MBD软件适用目标的研究,结合工程实践,总结归纳了一套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对MBD软件供应商的软件研发过程管控要求,用于在向适航当局表明符合性时提高适航置信度,以期对主制造商和供应商在处理MBD软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