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厂自制的一种双级杠杆式压铆钳,适用于不开敞部位的铆接,尤其适宜于无压缩空气、铆钉数量不多、铆钉直径不大(3毫米)的情况下使用。在生产上使用结果,效果良好。 1.技术性能压铆力 950公斤可压铝铆钉规格φ3×14毫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1420铝锂合金自冲铆接头的力学性能,本文采用自冲铆连接设备对1420铝锂合金(AL1420)同种及其与铜合金(H62)异种板材组合进行铆接,并通过拉伸-剪切试验测试接头的力学性能,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接头的最大载荷和最大位移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L1420-AL1420和AL1420-H62两种接头的失效形式皆为铆钉从下板拉脱,铆钉头与上板接触区域出现不同程度撕裂;H62-AL1420接头除铆钉从下板拉脱,铆钉头与下板接触区域仅出现凹陷。AL1420-AL1420接头最大载荷最高(6 026.8 N),能量吸收性能最好(16.84 J)。对于异种板材组合,H62-AL1420接头的最大载荷(5 304.0 N)大于AL1420-H62接头(5 229.3 N),AL1420-H62接头的能量吸收值(16.79 J)大于H62-AL1420接头(15.08 J),异种板材铆接时则优先采用能量吸收性能较好的AL1420-H62搭接形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对复合材料斜面机器压铆和手工锤铆两种铆接方法的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铆钉的外观质量、复材铆接件的外观质量、无损检测和力学性能测试4个部分。结果表明:压铆的铆钉比复材铆接件的外观质量更好,受人为因素影响小;在无损检测后,压铆后的复材铆接件没有出现分层现象;在力学性能测试部分,压铆的铆接强度优于锤铆的铆接强度。可见在复合材料铆钉中压铆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某型机结构寿命,针对目前钛合金结构采用普通铆接方法的现状,提出对钛合金结构采用干涉配合铆接工艺。采用普通锤铆研究了不同直径铆钉外伸量和钉孔间隙等工艺参数与干涉量关系,得出φ3.5和φ4钛铌铆钉的最佳钉孔间隙均为(0.08±0.02)mm,以及在该间隙下合适的外伸量为(1.2~1.3)d。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工艺参数下得到较理想干涉量为0.8%~1.0%且铆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典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叠层,开展2A10材质Φ4mm铆钉在静压和冲击铆接状态下,铆钉钉杆在叠层不同位置处的干涉量测量及数据计算,得出干涉量变化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干涉量从复合材料侧向铝合金板侧过渡,与冲击铆接相比,采用静压铆接时,复合材料铆接接头拥有较小的干涉量值。  相似文献   

6.
电磁铆接技术作为一种能解决铆接难题的新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认可。作为一种新的工艺技术,电磁铆接技术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1)可以手工铆接大直径铆钉,最大可以铆接8mm的铝铆钉;(2)以前无头钉只能用自动钻铆机来完成,而手持  相似文献   

7.
的滚轧加工     
环槽铆钉具有强度高、铆接质量好、无铆接噪音、铆接效率高等优点,故在飞机上逐步被采用。我们原来用样板刀车削铆钉的环槽和断颈槽,加工一个约需三分钟,而且质量也不太好。现在在自制的“自动冷挤压滚轧铆钉机”上加工铆钉的环槽和断颈槽,工效提高400倍(每分钟可加工140个),而且质量好。自动冷挤压滚轧铆钉机的结构原理(见图1)很简单,即利用蜗杆带动蜗轮作圆周运动,在蜗轮轴上装有圆盘滚刀亦作圆周运动,并带动铆钉在月型面刀和圆盘滚刀之间作圆周运动,在型面上滚轧100°的弧  相似文献   

8.
自激励式电磁铆接放电电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铆接是一种将电磁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铆接工艺。传统感应式低电压电磁铆接存在能量利用率低、难以解决高强度大直径铆钉和难成形材料铆钉的铆接等问题。基于自激励式电磁铆接技术,建立放电电流分析模型,通过数值分析与工艺试验探讨自激励式电磁铆接进行大直径铆钉成形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电磁铆接放电电流分析模型可实现传统感应式和自激励式电磁铆接放电电流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放电能量相同时,自激励式电磁铆接的涡流斥力峰值要远大于感应式的涡流斥力,能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是实现大直径铆钉成形的有效方式;在放电电压为320V时,自激励式电磁铆接可实现直径为10mm的45号钢铆钉的成形,其变形以绝热剪切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铆钉在飞机制造及维修行业中的使用及典型铆接安装方式要求,分析了波音飞机铆钉铆接成型后对铆钉本身及飞机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他机型在对铆接要求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7050铝合金材料,由于其综合性能好,在现代飞机结构的零件、连接件中被广泛使用,其中包括用7050铝合金材料加工生产的牌号为HB6748的100°沉头铆钉和HB6747冠状铆钉(俗称7050铆钉).在某型飞机装配制造中大量采用了这种铆钉,但在飞机进气道部位发现使用7050铆钉一段时间后,该部位出现大量铆钉镦头开裂的现象.为分析7050铆钉铆接后镦头开裂的原因,本文从材料、热处理、铆接方法和铆接方式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钛合金铆钉热铆存在的镦头成型不足、镦头表面灼伤、钉头现灰黄色氧化层等问题,分析得出其主要原因是铆接加热时间未精确控制和铆接过程带电,提出了一种钛合金铆钉热铆系统优化方法,基于PLC实现加热时间参数化控制和铆接自动断电功能,通过铆钉加热试验获得多组铆钉温度和对应加热时间数据,采用牛顿插值法得到铆钉加热至目标温度时所需加热时间,形成一套针对不同长度和直径铆钉的热铆工艺参数,最后通过热铆试验确定钛合金铆钉热铆一次合格率获得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选择复连通域边界(多环路)计算J积分的一种新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单连通域内有铆接点时计算J积分的问题。文中还提出了一种“虚设铆钉法”,采用这种方法,可利用同一网格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裂纹长度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这大大简化了模型准备工作并减少了计算结构总刚度矩阵的工作量。本文采用刚度导数法、J积分法及能量释放率法,计算了含裂纹铆接加筋板的应力强度因子,通过计算结果对比,对各种方法作了粗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针对航空制造中的常用铆钉,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无预应力和有预应力2种情况下的数值仿真,研究铆接预应力对铆钉剪切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分离式Hopkinson拉杆动态剪切试验,验证仿真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铆钉铆接时的预应力使铆钉的剪切强度增大,因此在利用有限元分析铆钉的力学性能过程中,应该考虑预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气密铆钉     
铆接结构的飞机增压座舱的气密面上使用了大量铆钉,一架大型客机上约采用16~20万只.选用适当的方法保证铆缝密封是设计和制造中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几十年来已发展了多种密封方式,但大都借助于铆件夹层间的弹性充填物来密封.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气密铆钉.通过实践证明,以这种铆钉为主而无需夹层间充填物的气密铆缝既可靠又经济.  相似文献   

15.
针对手工和自动化电磁铆接应用,将电磁发射的机理引入电磁铆接领域,通过该技术在电磁铆接设备的具体实现,研制了电磁铆接设备。所研制铆接设备可使铆枪的金属冲头在磁场中持续加速,获得最大的动能后撞击到铆模上,实现铆接。铆接同样规格的铆钉和安装螺栓需要的电容储能大幅度减少,因此放电时通过线圈的电流也大幅减小。可以大幅提高能量利用率,电源和铆枪体积小、重量轻、发热小、易于操作、更安全,便于实现自动化铆接。  相似文献   

16.
双金属钛铆钉是美国Textron公司为发展钛合金及复合材料的铆接提供的适用和经济的连接件。 这种铆钉是由6Ae4V的钉杆和Ti—Nb合金的尾部,经过惯性摩擦焊接,紧密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实心铆钉,这样既保证了钉杆的高强度,又可使用常规的铆接方法进行铆接成形。Ti—Nb合金塑性好,便于铆接。 所谓惯性摩擦焊接就是钉杆以30000转/分的高速度转动,然后尾部在一个较大的轴向力作用下,在0.01秒的时间与杆部对合,靠惯性使表面产生强烈摩擦而融焊在一起,然后将对接处焊缝  相似文献   

17.
钟坤 《成飞情报》1999,(3):8-10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针对半圆头铆钉冲头在MD干线飞机机头铆接中产生凹痕,影响产品质量,并考虑在生产中人、机、环境等具体问题,对其中四种规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提出了冲头型面的改进方案,在使用的基础上获得了第一手参考数据,保证了MD机头的铆接质量。  相似文献   

18.
某复合材料"三防"试验件在进行盐雾试验时,其连接用的抽芯铆钉出现红锈。为此从铆接装配、结构设计和铆钉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导致铆钉锈蚀的原因,同时对分析结论进行了试验验证,证明了分析结果的正确。在此基础上对类似结构设计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铆钉数量及铆钉间距对自冲铆接头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的方式优化了铆接参数,制备了三组不同形式接头;基于拉伸-剪切实验研究了各组接头的静力学性能及其失效形式;并运用MATLAB 2014b用户自定义开发平台精确计算出各组接头的能量吸收值。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单铆钉接头失效形式为铆钉从下板完全拉出,双铆钉接头失效形式为板材断裂失效;双铆钉接头性能明显优于单铆钉接头,而铆钉间距对接头静失效载荷和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铆钉数量及铆钉间距对自冲铆接头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的方式优化了铆接参数,制备了三组不同形式接头;基于拉伸-剪切实验研究了各组接头的静力学性能及其失效形式;并运用MATLAB 2014b用户自定义开发平台精确计算出各组接头的能量吸收值。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单铆钉接头失效形式为铆钉从下板完全拉出,双铆钉接头失效形式为板材断裂失效;双铆钉接头性能明显优于单铆钉接头,而铆钉间距对接头静失效载荷和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