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5月):著名物理学家和作家亚瑟·C·克拉克(Arthut C·Clarke),在一篇科学幻想论文中,提出了利用地球同步进行世界通信和广播的设想。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SPU—TNIK-1”人造卫星,并首次检测了卫星发的无线电信号。1959年(3月):皮尔斯发表文章论述卫星通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未来几种资源卫星的方案设想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9年3月26日一期刊载了题为《地球资源方案设想》的长篇文章。现将该文摘译整理如下: 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和通用电气公司的空间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研究,鉴定了1985—2000年间可能使用的12种新的地球资源空间系统方案。在这些新方案中,先进的激光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大型空间结构技术是关键的要素。哥达德和通用电气公司对陆地卫星-D之后的先进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鉴别到本世纪末地球资源卫星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楚 《飞碟探索》2008,(9):46-47
在地球漫长的生命演进史中,三叶虫、恐龙等众多生物都曾经主宰过地球,但是如今它们都逐渐退出地球这个大舞台。或许有一天,我们人类也会像它们一样,文明消失、物种灭绝。《终结者》、《恐怖地带》、《天地大冲撞》、《黑客帝国》、《后天》等电影设想了各种各样的灾难,让我们科学地分析一下,哪些灾难最可能毁灭我们的文明,我们的世界将以何种方式终结。  相似文献   

4.
佚名 《飞碟探索》2007,(10):20-20
观测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需要一个足够好的天气条件,然后你装备上望远镜或者双筒镜,可以看到一些卫星群聚在地球静止轨道环上(就是所谓的克拉克轨道,阿瑟·查尔斯·克拉克博士最先提出的)。严格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倾角是0°,零偏心率,平均每天转0.002701圈  相似文献   

5.
空间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是所谓“克拉克”轨道区(图1)。处于这个轨道上的卫星仿佛是停留在地球赤道上方的一点上,所以人们称克拉克轨道为同步轨道。同步轨道是一个独特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国际空间自然资源。象其它自然资源一样,它不是无限的,一旦被过度开发或被污染,要想恢复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目前同步轨道上的卫星碰撞问题,已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1964年,第一颗真正的同步卫星发射成功,至此,人们把130多颗卫星送上了同步轨道,还将很多卫星和火箭发射到24小  相似文献   

6.
在宇宙中建造永久性的人类居住地,是人类21世纪最诱人的科学探索主题之一。 1977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奥尼尔博士出版了《宇宙移民岛》一书,描绘了宇宙城的建设方案。奥尼尔博士设想,在地球和月球引力所及的范围内,大约距地球38.4万千米的地方建设人类的第二故乡——巨大的宇宙移民岛。这宇宙岛在太空中以一定速度旋转,产生向心力模拟地球的重力,岛内培植土壤,加上入射的阳光,  相似文献   

7.
太空抢险     
著名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在名著《2001 年:太空探险》中描述了一个漫长的宇宙航程中电脑反叛的故事,在飞船“发现号”上,计算机 HAL由于无法抵抗孤独的威胁,最终成了人类杀手。若干年来,有关宇航过程中电脑杀人的故事屡见不鲜。青年作家星河反其道而行之,在下面的短篇中,他充满激情地讴歌了为人类太空保卫事业勇于献身的机器人的形象。 星河,1967年出生,90年代最有影响的科幻名人。他的创作包括短篇小说《朝圣》、中篇小说《决斗在网络》、长篇小说《网络游戏联军》、《残缺的磁痕》和《异域追踪》等。星河现在是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专业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8.
国外的星际冒险电影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从最早的《从地球到月球》到最近的《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这些电影不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走进航天事业,也为航天工程贡献了很多奇思妙想。更重要的是,这些电影可以把很多科学探索的设想"可视化",用来影响公众和国家权力机构,为航天事业争取社会关注和经费。  相似文献   

9.
行星环的遗迹刘福森在太阳系的9大行星中(冥王星除外),木星及类木行星都存有绕其星体运转的行星环。那么我们的地球及类地行星是否曾经存在过行星环呢?哲学家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就设想到地球曾经存在过行星环,并认为“行星环”是形成行星的物质来源。既然行...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关于地球上的神秘失踪者被迫同外星人签订《星际劳务合同》的真实故事。澳大利亚民航飞行教官弗雷德里克.瓦林季奇按照这一《星际劳务合同》已被迫为外星人驾驶他们的飞船近30年!尽管这一切都是从地球人的单纯好奇而开始的,但一切又都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1.
参考照片     
设想中的空中发射小型航天飞机这是用波音747飞机空中发射小型航天飞机的设想方案。美空军对此设想颇感兴趣。这种小型航天飞机发射时的重量为125吨,因此波音-747飞机尾部必须加装一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它既可在起飞100分钟内飞越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也可绕地球轨道飞行,完成各种出击式的军事使命。它的优点是:可全部重复使用,并可在机场跑道上降落。由于能充分利用现有航天飞机的先进技术,因而研制费低廉,周期短。如能研制成功,美空军将把它驮在波音747飞机上,停放在跑道  相似文献   

12.
科幻与现实     
1964年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蛰居于纽约切尔西饭店1008房间,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埋头创作。这年春季克拉克发表了他的惊世骇俗之作:“2001:太空漫游”。随后斯坦利·库布里克把其改编为电影剧本。尽管早在此前三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就宣称美国将把人送往月球,但实际上当时登陆月球仍然是个遥远的梦想。克拉克后来回忆当时构思这部科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6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NASA低地球轨道商业开发计划》,旨在扩大对"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应用,将"国际空间站"更多地向商业企业开放,让美国的工业创新性和独创性推动低地球轨道(LEO)上商业航天活动蓬勃发展。NASA在低地球轨道上的最终目标是与工业界合作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NASA作为其中以较低成本购买服务和能力的众多客户之一。2019年6月21日,NASA发布征集可加  相似文献   

14.
UFO信箱     
山东刘阳:读完贵刊2001年第4期王中纲先生的《UFO可能是地球人所为》一文之后,我觉得文中有几个观点不妥,下面就这篇文章提一些个人的意见:第一,作者认为只有熟知地理环境的地球人才能驾驶飞碟自由飞翔而不出事故。对此,我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蝙蝠视力很弱,当然对地理环境不可能熟知,但它为什么能在傍晚觅食时自由飞翔而不出事故?这是因为蝙蝠能够发出一种超声波,遇到障碍而传回自身,从而躲开障碍。由此我们可以设想:飞碟中安装了一种能够收发超声波的仪器,从而使不熟悉地球环境的外星人能够自由飞翔而不出事故。…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0月4日20时左右,我国云南省迪庆州发生了一起"火流星"空爆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仅引发了人们寻找陨石的热潮,也让大家想起了一部十几年前曾经很热的美国电影《天地大冲撞》,更有人直接把这次事件定义为"小行星撞地球"。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撞上了以后会发生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小行星和地球之间发生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UFO信箱     
湖南唐勇军:看到《飞碟探索》2002年第3期的《UFO不侵入地球的八种猜测》,觉得还有些没说到的地方,提出一点我的补充。第一,大家普遍认为,UFO的制造者拥有比人类更高的思想境界,认为它们不会侵入地球,它们的思想已经进化到没有战争的概念。同时,为了保持地球各国发展的平衡,它们也不与地球保持联系。第二,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文明,地球文明的历史、社会结构及科学等方面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有借鉴和刺激作用。UFO对于地球文明的创造、地球生物的生理结构特别是人类的生理结构有极大的兴趣,这种生理上的特殊性有利于它们…  相似文献   

17.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8年1月24日载文称:“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谈外星人问题。”文章说:“我们现在终于知道:地球上之所以还没有外星人,是因为他们在有可能到达地球之前,就被伽马射线杀死了。”美国伊利诺伊州费米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詹姆斯·安内斯博士说...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一则来自美国宇航局(NASA)的消息着实让我们兴奋了一把。这则消息称,根据发表在《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以《中国和印度通过土地使用管理为绿化地球作出贡献》为题的一项最新研究,世界比20年前变得更绿了。自2000年到2017年,全球绿叶面积大约增加了5%,大约540万平方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月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在不断变化的地球上繁衍生息:空间对地观测十年战略》报告,提出未来十年地球科学与应用领域的35个关键问题、3类对地观测系统优先研究项目以及若干发展建议。该战略旨在为美国政府未来十年的民用空间对地观测活动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撑。该  相似文献   

20.
比尔·克莱特是澳大利亚的著名UFO研究者,专攻有关不明飞行物在地球留下的物理痕迹和化学痕迹。他曾经在美国《读者文摘》、《滚石》等杂志上发表了有关UFO的看法,还出版过《OZ档案》、《外星人的头发》等有关UFO的书籍。这次,他应《飞碟探索》的邀请,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