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卫星通信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卫星地面站通信设备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系统测试项目。系统采用计算机、测试仪器与 GPIB协议 ,实现了卫星通信设备测试工作的自动化 ,并可代替以往人工的测试手段。该系统已在某卫星地面站测试工作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电动伺服机构微机检测系统的组成、工作特点和性能指标,重点叙述该系统的测试程序和工作过程,进行了误差分析,并给出了误差计算公式。应用该系统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电动伺服机构的技术性能,可提高其测试精度和效率,实现了测试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主要探讨航天型号中的时序控制软件的辅助生成,结合航天型号时序控制软件的研制现状,针对现行软件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现基于自动生成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代替人工生成模式,切实提高航天工程中软件的研发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FRACAS计算机辅助实现的必要性,同时着重讨论了计算机辅助实现FRACAS的软件需求,并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北京运通恒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RelFRACAS软件产品为例,详细讨论了故障报告、分析及纠正措施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实现方法,最后阐述了如何实现计算机辅助FRACAS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航天器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人工测试存在的测试效率低、测试有效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自动化测试系统设计,在虚拟的数据管理系统设备上运行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应用自动化测试系统完成对数据管理系统软件的测试。引进虚拟测试(VTEST)平台软件、电子信息设计系统(EDS)及测试接入控制(TAC)系统3种工具,创建一种分层架构的测试系统,各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数据交互,以利于系统维护和被测对象的接入。由于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测试实施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避免了人工操作过慢、误操作、重复操作等问题,因此测试时间相比人工测试可缩短40%,而且能避免人工误判导致的测试不充分问题,能提高测试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数据管理系统乃至整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一、航管信息系统简介早期的飞行报文通过转报终端实现收发,调度员按照预定的格式和流程通过人工方式输入电报原始报文,通过转报系统发送到前方机场或航空公司等单位,对接收到的报文也要由人工进行解析和识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方式逐渐被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处理方式所代替。20世纪90年代,以微机作为报文处理并显示航班动态的方式被大量应用,从而减少了人工处理的繁杂和失误概率,然而这种方式无法应对多用户终端和数据一致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梁海波  姜苹  王尚  李浩  董世茂  李岩 《航天控制》2021,39(2):69-75,82
为了提高地面测控系统自检的测试效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并行测试技术的系统信号回环自检测试方法.将地面测控系统的所有对外接口信号通过回环测试电缆接入到系统内部的故障诊断计算机上,在对所有接口信号进行分析、归类的基础上,利用故障诊断计算机现有硬件资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号自检测试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并行测试技术的系统自检测...  相似文献   

8.
一种无人直升机地面监控系统仪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地面航空仪表在地面站人机界面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该航空仪表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设计中,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计算机图形动态显示技术,实时、准确地在屏幕上显示仪表的动态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便于测量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贮箱中电容式液位计的电容值,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电容测量仪。该系统是一款基于MSP430F449微控制器的数字便携式测试仪表,通过利用单片机内嵌的12位高速A/D转换器,实现高精度数据采集,通过LCD12864实现电容值的显示。分别从电容检测原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和微控制器软件编程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智能测量仪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该仪表具有三端测量功能,可测量带长线缆的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电容测量范围为10~9 999 pF,精度可达1 pF。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测试系统通常作为设备或武器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测试性能是衡量设备或武器系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应为基于标准总线的、模块化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且具备虚拟仪器特点。通过分析和比较VXI总线和PXI总线特点,给出了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归纳出了计算机测试系统应具备的9个方面功能。给出了设计和研制计算机测试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6,(2):127-132
提出了一种基于星上网络的小卫星系统层面的自主测试方法,能够在较少的人工参与下,可靠地完成卫星的在轨测试。主要测试内容有卫星重要参数监视、遥控指令的自主测试、指定任务的自主测试。该星载自主测试方法是通过软件实现的一种开放式的测试框架,藉此进行卫星上的各种测试。  相似文献   

12.
航空航天部七○四所研制的CL7-1基地式插入涡轮流量计已于1991年11月在开封国家大水流量检测中心通过测试,该流量计结构合理,性能良好,精度2.5级。 CL7-1采用切线式涡轮头,脉冲信号通过涡轮杆传到本地仪表显示瞬时流量。本地仪表有DDZ-Ⅱ型和DDZ-Ⅲ型电流输出口,可与计算机直接联机。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器是风云二号指令与数据获取站(CDAS)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它负责对CDAS各系统的性能评估和故障查寻工作。为确保CDAS系统连续运行,系统分析器通常接到备用系统进行实时检测,此外可对工作系统的重要参数进行监视。以专用计算机为核心,配以可编程开关网络和可编程仪器,经专用总线相连所构成的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组成了系统分析器。所有检测按站内闭环测试、发射系统测试和接收系统测试三个环路进行。该系统可以由监控台发令,完成对站内13个系统的37项技术指标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无源互调测试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无源互调仪器测试校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极管非线性的人工可调互调参考源设计方法,该种结构使用新型的功率耦合电路网络实现了在双端口双向状态下同时输出可控的无源互调参考信号,两种验证拓扑均可在双路43dBm 载波激励情况下产生小于-110dBm 的可调三阶交调。这种被验证的双路互调参考输出结构在保留反射互调校准功能同时使得传输互调校准也成为可能。针对不同的测试需求还可以通过改变电路结构实现不同的互调调节区间,从而满足不同的互调动态范围的测试需求。在实际互调测试过程中,通过将该人工互调源接入测试回路同时调整偏置电压值,可实现在线的动态互调参考发生及互调测试仪器校准。该电路结构及基于该种结构的校准方法将有助于分析无源互调测试系统的误差水平并进一步指导提高互调仪器的测试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已成为工艺设计的必然趋势。本文简要介绍实现卫星微波结构件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基本准则,据此提出了卫星微波结构件CAPP系统的基本框架,并说明了壳体类、板类、法兰类、波导类、钣金类、回转类和特殊零件各子系统的设计重点。  相似文献   

16.
故障注入是一种有效的测试和评价容错机制的方法 ,可被普遍应用于容错计算机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故障注入的容错设备测试方案 ,称之为GFTE ,是针对以 80 4 86 ,80 386 ,80 86为处理器的容错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文中详细讨论了GFTE的三个组成部分 :测控模块、通用管理模块和注入器的设计 ,并介绍了这三个部分所采用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电源控制器的半实物动态环境测试仿真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器、太阳电池模拟阵、蓄电池模拟器、程控电子负载和仿真计算机组成。以电源控制器为被测对象,搭建的仿真系统可实时模拟航天器在空间动态环境下太阳电池阵的输出特性,包括不同轨道、太阳光照角等状态条件下的输出,对航天器上的电源性能进行测试,通过仿真结果验证空间电源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对PC104总线式数据模块DM6420的各项功能和精度进行全面准确的测试,以PC104计算机为核心,设计了PC104总线式数据模块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测试速度快、可靠性强、自动化水平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飞行控制系统大闭环半物理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实时飞行控制大闭环半物理系统,全系统由飞行控制、导航、动力学仿真、视景仿真和其他硬件子系统组成,通过反射内存实时网络相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闭环半物理仿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可靠性、通用性。通过大闭环半物理仿真系统的仿真测试,验证了飞控计算机、四轴惯性组件、导航计算机、电动作动器和负载模拟器等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最后,总结优点并提出该系统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使用计算机视觉方法进行的发动机极性自动化测试是火箭地面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环节,该环节存在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将递归全对场变换(Recurrent All-pairs Field Transforms, RAFT)光流算法替代传统光流法检测技术用于发动机喷管实时运动监测,并根据现场测试场景对光流算法进行了优化,提升了运动检测速度与测量精确度,使自动测试系统具备了摆角的估测能力;在软件系统设计层面,引入差异图像直方图法监听法辅助喷管动作识别,避免了光流法对于未处在监测流程中的摄像头的冗余监听资源消耗,降低了系统硬件设备的负载,同时实现了一种可视化在线判读软件的设计。提出的软件与算法方面的改进在当前已投入使用的极性自动化测试系统上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