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海军即将确定研制中的可移位超视距雷达(ROTHR)系统的方案。空间指挥和控制系统副主任霍兰说,“尽管这种超视距雷达的部署位置是可以改变的,但它本身不能运动,也不能快速移动”。  相似文献   

2.
美国空军的下一代监视雷达可利用高频信号探测远达1800海里处的飞机和巡航导弹这样的超视距目标。美国空军正在缅因州安装一个超视距后向散射(OTH-B)雷达系统,这种系统将监视从东方进入美国的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具有远程预警能力。空军还打算安装另一些OTH-B 系统,用来监视美国大陆西侧和南侧的威胁。通用电气公司的军用电子系统分公司是OTH-B 计划的主承包商,负责系统抓总工作。当这个系统的三部雷达在八十年代末全部投入使用时,它将覆盖180度的监视范围。  相似文献   

3.
1985年春末,美国空军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始试验一种新型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OTH-B)。OTH-B 是利用从电离层反射的雷达信号探测视距以外的目标,最初打算用这种系统探测轰炸机和空地导弹。1981年曾利用在缅因州的试验性雷达进行了探测超音速目标的试验。但 OTH-B 系统探测速度较慢的、尺寸较小的巡航导弹还不太可靠。空军的这种 OTH-B 系统的工作频率在5~28兆赫之间,要探测和跟踪巡航导弹大小的目标,高频工作时最有效。但是这种系统不能总是使用高频。在比较冷的条件下(夜间或冬天),电离层变薄,不能反射传输的信  相似文献   

4.
《宇航日刊》1989年2月7日报道: 美空军成功地对其东海岸超视距后向散射(OTH-B)雷达系统进行了验证试验,其目的是验证该系统180度的探测和跟踪能力。该雷达可用于远距离、大范围监视接近北美上空的飞机和巡航导弹。这是首次采用3个可分别覆盖60度扇形区的独立的发射和接收系统,3个系统可同时工作,从  相似文献   

5.
知识资料窗     
超视距雷达超视距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反射或电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探测地平线以下目标的雷达,又称超地平线雷达。超视距雷达主要用于早期预警和战术警戒,是对地地导弹(特别是低弹道的洲际导弹和潜地导  相似文献   

6.
根据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理论模型和散射波干扰原理,提出了一种散射波干扰的实现方法——干扰机转发雷达信号散射波干扰,即干扰机接收到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后向成像区域照射,经地物散射的SAR信号,由SAR接收系统接收,形成散射波干扰.通过分析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理论模型,指出了影响成像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是方位二次相位误差.散射波干扰能够在距离向和方位向实现二维相干干扰,使机载SAR图像散焦,形成散焦图像压制干扰.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干扰机转发雷达信号形成地物散射波干扰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7.
超视距探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远程武器的发展,超视距探测技术手段的发展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苏美等国超视距雷达的发展概述,超视距雷达的特点,研制超视距雷达的关键技术等。此外,还重点介绍了我国科技人员对超视距探测技术所进行的探索和试验研究以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8.
吴瑕  陈建文  鲍拯  赵志国 《宇航学报》2013,34(5):671-678
从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功能组成与特性出发,就当前天波超视距雷达在系统结构、信号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提出了传统天波超视距雷达的改进方法与思路,总结了当前新体制天波超视距雷达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对比了两种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体制天波雷达特点,重点研究了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体制与二维阵列的新体制天波超视距雷达,并对相应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最后指出了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知识资料窗     
超视距雷达超视距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的反射或电磁波在地球表面的绕射探测地平线以下目标的雷达,又称超地平线雷达。超视距雷达主要用于早期预警和战术警戒,是对地地导弹(特别是低弹道的洲际导弹和潜地导弹)、部分轨道武器(包括低轨道卫星)和战略...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综合使用多GNSS系统可用导航卫星信号源和基于MIMO信号处理体制的无源多基地雷达系统结构,利用M IM O处理获得的空间分集增益来改善雷达探测性能。分析了系统的可用信号源情况,讨论了系统中前向散射区的确定和目标前向散射RCS的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基于GNSS信号的无源MIMO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出了仿真计算结论。  相似文献   

11.
1 AN/ALQ-214 IDECM系统的射频干扰部分 Lockheed Martin公司的Sanders子公司和ITT公司已成功地合作研制出AN/ALQ-214综合防御电子干扰(IDECM)系统的射频干扰(RFCM)部分,并于1998年年底向美海军交付首批4部工程研制样机(EMD),安装在F/A-18E/F飞机上。 IDECM系统中的RFCM部分,是由机外光纤拖曳式诱饵(FOTD)和机上技术产生器组成的,电子干扰数据由机上系统产生,经光纤输入拖曳式诱饵,再经转换、放大,然后成为射频信号数据发射出去,专用于对付跟踪雷达和雷达制导导弹。  相似文献   

12.
在前期开展再入飞行器RCS(雷达散射截面)特性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典型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RCS特性开展了研究,分析了绕流和尾迹对飞行器本体RCS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流场在头身部绕流、近尾尾迹和部分远尾尾迹的最大电子密度将远高于电离层最高电子密度,更高于典型天波超视距雷达工作频段对应的临界电子密度。因而等离子体尾迹将会对3~30 MHz频段电磁波产生较强的散射,使得等离子体尾迹的RCS远远大于飞行器本体的RCS。利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尾迹RCS的这一特点,有可能实现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超视距探测。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NMD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俊 《中国航天》2000,(11):37-43
按照美国国防部制订的“3 3”计划,为保护美国免遭50个弹头的攻击,基本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由地基拦截弹(GBI)或天基拦截弹(SBI)、X波段地基雷达(GBR)、474N地基超视距预警雷达、部署在阿拉斯加前沿的辅助雷达(FBR)、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IFICS)、天基传感器(第三代国防支援计划(DSP)军用导弹预警卫星和通信卫星)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BM/C4I)系统等组成。该系统应能准确地探测、识别并且摧毁来袭的洲际弹道导弹。根据美国和前苏联签署的反导条约(ABM),美国可以建立一个反弹道…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战争中随着飞行技术的不断发展,敌方飞机越来越多地利用地形作为掩护,采取低空突防的方式对阵地进行攻击,这就对雷达提出了准确地跟踪低空飞行目标的要求.在跟踪低空目标时,雷达通常会遇到两种相互独立的杂波问题,即目标能量通过地面(或海面)反射进入雷达的面杂波或后向散射以及多路径杂波或前向散射.对前者,雷达可利用活动目标存在多普勒频移这一特性,采用动目标选择技术消除其影响,而对后者,由于多  相似文献   

15.
柯边 《航天电子对抗》2003,(3):F003-F003
美空军B 2轰炸机将安装一套新型有源电子扫描阵列 (AESA)雷达 ,以代替现装备的AN/APQ 1 81型雷达。该雷达工作在Ku波段。新型固态AESA雷达将比原来的无源系统功能更强。更换雷达的主要原因是 ,在现有雷达系统的工作频段中 ,军事用户属于次要用户 ,商业应用是主要用户。B 2雷达一旦工作 ,其干扰会无意影响到主要用户 (如卫星 )的工作。美商业部写信要求B 2雷达系统的工作频率改用国防部系统为主要用户的频段。据Northrop公司估计该安装项目将需要 9亿美元。B-2轰炸机将安装有源电扫阵列雷达@柯边…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通信电台的短波频率占用情况 ,提出地波超视距雷达应采用自适应变频技术以用于对抗电台的干扰 ,并给出了一种有应用价值的自适应变频系统。最后在频率选择方面综合考虑各种有利于雷达抗干扰的因素 ,使雷达工作在最佳频率上发挥其最大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系统搜集关于箔条干扰的国外资料的基础上,就一般的双基地雷达情况,阐明了箔条云平均RCS的计算方法,包括任意取向箔条云和水平取向箔条云的平均RCS计算方法。对更为常见的单基地雷达后向散射情况,也给出了更为简捷的计算方法。还讨论了耦合与遮挡等非理想因素对平均RC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4海面的后向散射模型1.4.1 导言和假设 在海洋上空的雷达测高计要涉及到接近垂直入射海面的电磁波的散射。平均海平面的主要特性和海况(SWH和风速)可以从回波功率对窄脉冲(几ns)波形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导出来。 文献[9]指出,这样的平均功率响应可以由如下3个时间函数的卷积得到: P_(FS)(t):平均等效平坦表面的脉冲响应;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星载微波散射计的优化设计,利用MATLAB软件搭建了海洋二号(HY-2)卫星微波散射计系统仿真模型。首先,参考其初样设计阶段的仿真模型,根据其最终设计方案和参数设置,对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三个主要模块搭建仿真模型。其次,模拟海面风场监测过程,将仿真模型划分为信号源、发射机、海面回波、接收机、信号处理单元和结果输出六部分,并在初样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信道特性,完善仿真模型。最后,利用雷达方程解算海面后向散射系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为我国后续微波散射计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0.
改进的极化SAR图像三分量分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原始三分量分解方法中,偶次散射和表面散射类地物的体散射分量可能会过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α珔参数和一般散射机理模型的改进的三分量分解方法。首先在进行极化分解之前利用H/α珔参数判定目标的主导散射类型。对于主导散射类型明确的像素点,利用一般散射机理模型优先计算主导散射成分的相关扩展系数,然后再从剩余成分中提取非主导散射分量。对于主导散射类型不明确的像素点,采用传统的去取向三分量分解方法进行分解。对实测极化SAR图像进行实验表明,新方法不仅继承了传统三分量分解方法的优点,而且能在分解结果中更加有效地突出雷达目标的主导散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