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浪 《航天员》2008,(5):45-47
听航天员教员说,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过他们在水槽训练时的感受:"那感觉,就像是在船上。当然,没有船上那么自由自在,那么舒适,因为这其中肯定或多或少有一种压抑感。"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2008年8月7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水槽训练大厅,观摩了航天员进行的中性浮力水槽训练。水槽大厅宽敞明亮,槽水深阔碧蓝。一番准备之后,身着水槽训练服的航天员直直地、慢慢地沉入水中,在潜水教员的护送下,开始自己的水底训练之旅。  相似文献   

2.
1999年12月进行了一项航天员试验项目,目的是在航天员进入特定飞行训练之前提高他们的舱外活动技能水平。概念很简单:基础技能如果得到改进,就可以分配给进行出舱活动(EVA)的航天员更加复杂的工作——这些航天员以前只有增加特定飞行训练要求才能进行EVA。在航天员试验项目一开始,EVA任务训练就包括航天员候选人(ASCAN)训练和特定飞行训练。EVAASCAN任务训练包括有限的课堂和工作手册指导,这是由4项中性浮力实验室(NBL)训练科目组成的,航天员候选人在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年需要接受这些训练科目。  相似文献   

3.
吴国兴 《航天》2009,(5):35-37
62,航天员太空行走有哪些训练设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有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四大类:1-g模拟设备、失重飞机、水下训练设备和专用训练设备。在这四大类设备中,最常用的是失重飞机和水下训练设备。水下训练设备主要是中性浮力水池,这是航天员太空行走训练的必备设备,是在地面模拟太空失重环境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专用训练设备包括虚拟现实技术、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中性浮力模拟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性浮力地面模拟试验不仅可以用来训练航天员,对大型空间结构的设计及在轨组装与维修技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美国的三台大型中性浮力模拟器的性能、规模和配置及几次典型的大型空间结构的中性浮力模拟试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9月27日16时40分许,航天员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出舱活动,首次在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相似文献   

6.
神舟七号飞船满载3名航天员飞行乘员组发射升空,乘员组中的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身着舱外航天服完成出舱活动准备.他们中的1名航天员出舱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6):520-520
5航天员系统航天员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选拔、训练航天员,并在训练和载人飞行任务实施过程中,对航天员实施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在北京建设了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制了航天服、船载医监医保设备、个人救生等船载设备。该系统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承担。  相似文献   

8.
舱外航天服技术要求减小周围的压力,以方便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仅为30-40kpa(根据所用航天服的种类),这可能导致航天员出现减压病(DCS),这主要是由于航天员在标准大气压下呼吸正常空气而使氮气溶解到他的器官中而造成的。相对于航天服压力来讲,过量的氮气会在体液或组织中形成气泡,由此造成潜在的危险结果,即减压病的综合症状。  相似文献   

9.
吴国兴 《航天》2009,(4):32-35
58航天员太空行走如何训练? 航天员的太空行走训练有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两种。基础训练是让航天员学会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运动,当然也包括如何穿脱舱外航天服;专门训练是学习如何完成太空行走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俄货运飞船“进步M-65”9月10日为国际空间站送去第一件采用微电脑控制的智能化舱外航天服“奥兰-MK”。太空行走前,航天服电脑系统会提示航天员按顺序检查服装穿戴是否正确。在进行太空行走时,如果发生意外情况,如氧气消耗过快或发生泄漏,电脑系统会向航天员提示故障原因,指示航天员如何操作。这种航天服重120公斤,可保证航天员进行15次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11.
舱外航天服的工效学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前祥 《上海航天》2005,22(3):47-51
阐述了舱外航天服在航天员出舱活动(EVA)过程中的作用、舱外航天服工效设计对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和EVA质量的意义,以及航天服设计必须考虑的各类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航天服设计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方法,强调了现阶段利用虚拟人体进行舱外航天服工效学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初期,先驱们在短期飞行时从起飞到降落始终都穿着航天服。而在长期飞行阶段,乘坐“联盟”号飞船的航天员们只有执行动态(发射、降落、对接)作业时才穿当时的“隼”航天服。俄罗斯航天员从空间站出舱进行舱外活动时使用“奥兰”航天服。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们多数时间都是穿着地面上的衣服(航天服里面是普通内衣)。  相似文献   

13.
1977年以来,半硬型的舱外活动(EVA)航天服就用于俄罗斯航天站的出舱活动任务中。目前,在和平(MIR)航天站计划中,航天员使用了奥兰-MDA-是奥兰半硬型EVA航天服的最新改进型。在使用奥兰型航天服的过程中,俄罗斯人获得了大量的经验,证明了半硬型结构的EVA航天服的各种优点,其特点是穿脱均通过航天服背包上的一个铰链门,背包里装有生命保障系统(LSS)。航天员使用后,对外壳设计和LSS组件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吴国兴 《航天》2009,(6):34-36
太空行走的训练设备(下) 88.约翰逊航天中心的失重环境训练设备有何特点?有哪些辅助设施?失重环境训练设备(WETF)是建在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第29号大楼内。这个大楼原来是放置载人离心机的地方,因为航天飞机在发射时的加速度最高只有3g,航天员完全可以耐受,这样就不需要载人离心机的训练,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航宇局将载人离心机拆除,改建成一个大型中性浮力水池。  相似文献   

15.
俄美舱外航天服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航天员在和平号空间站上穿着的出舱活动航天服,与美国航天员在航天飞机上穿着的出舱活动航天服尽管在外观上很相似,但性能方面却有很大的不同。两国的航天服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航天服工作压力不同美国航天服的工作压力为29.647干帕,俄罗斯航天服的工作压力为  相似文献   

16.
航天员在轨出舱作业时,其穿戴的航天服面临空间尘粒污染的静电吸附增强效应问题,空间尘粒污染会对航天员的健康及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威胁。文章分析了空间站–航天服静电起电模型,研究了污染物粒子带电机理及带电尘粒在电场作用下的静电吸附过程;在此基础上搭建空间站–航天服电场的静电吸附效应地面模拟装置,并开展了4种航天服表面典型材料对空间中尘埃粒子的静电吸附效应试验验证。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后续应在航天员出舱活动中设计静电消除装置、处理航天服主体材料表面保持航天服洁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07,(2)
河南郑州刘平问:飞船发射前,航天员要手提一个小箱子上飞船,那是做什么用的?航天员答:航天员手提的小箱子,实际上是一个便携式的航天服通风装置。登船前,航天员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穿好了舱内航天服。航天服由气密层和限制层组成,胸前左下方有一根内径25毫米的通风软管。穿着航天服后需要通过该软管对航天服内进行通风,才能使航天员处于比较舒适的状态,常压下通风流量为120升左右。航天员在地面穿着航天服  相似文献   

18.
人类在太空进行舱外活动无疑是世界航天领域的优秀成果之一。航天员穿着专门的航天服进行舱外活动时,可以完成各种试验和研究,并在载人航天器的外表面进行安装和修理工作。前苏联和美国的航天事业始于1964-1965年,苏联航天员阿列克谢·别昂诺夫进行了人类首次舱外活动,为后来的航天员舱外活动训练积累了大量经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杨孝文 《航天员》2014,(5):60-63
航天员之所以能在恶劣的太空中漫步,能在月球表面行走,主要归功于他们身穿的神奇的航天服的保护。那么,关于航天服设计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呢?为帮助你进一步了解航天服,在此结合《心理牙线》杂志采访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先进航天服设计团队的航天服工程师林赛·艾奇逊的相关内容,一起来揭开航天服设计过程中的一系列秘密!  相似文献   

20.
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活动所必须个体防护系统,具有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功能。在空间特殊的环境中,如高真空、极端温度交变环境、微流星和空间碎片、各种辐射等,舱外航天服外层材料必须有特殊的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