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索俱乐部     
地外到底有没有生命?外星人是否存在?这是许多航天、天文爱好者所关注的问题。前几天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谈了他对上述问题的一点看法,现摘要刊登出来,供广大爱好者探讨、研究。 现在科学家们的“搜寻”外星人(宇宙生物)的工作,犯了一个主观错误,就是把宇宙间所有生物的起源(维持)都以地球上的生物来看待,但或许只有地球上的生命才以水和空气来维持生命,而其它的宇宙生物则以另一种方式生存。科学家们把  相似文献   

2.
UFO 信箱     
UFO信箱★★河北石家庄苏桂华:外星人为什么不和地球人直接接触?半个世纪来,科学家对外星人光临地球进行了系统研究,时至今日对外星人的看法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至于群众爱好者对此更是梦幻般地想象而已。我的想象是:一、外星人所在的星球是高速运转的,故其生命...  相似文献   

3.
“外星人劫持事件”一直是UFO和外星人爱好者关注的重点,但其真实性一直受到科学界的质疑,也有不少脑科学家、神经学家、心理学家参与研究,分别从大脑受到特殊刺激、药物致幻或自然现象等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但这些都未能说服UFO爱好者。本文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外星人劫持事件”研究者,采访时间是2007年。在她看来,劫持事件就是外星人的阴谋。  相似文献   

4.
每当说起外星人,我们总是充满想象,脑海中会浮现各种各样的奇异镜头:有触须的猛兽,皮肤苍白、瘦骨嶙峋的类人怪物,以及释放纯净能量、微微发光的生物。由于科学家仍未找到有关外星人体貌特征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英国利兹都市大学的计算与认知技术教授约翰·埃利奥特博士最近表示,他研发出一个系统,可用于破译外星人的语言。他认为。我们正在搜寻外星生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因此有必要具备破译其语言的能力,以便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与它们交流。  相似文献   

6.
候涛 《飞碟探索》2010,(11):20-21
<正>在传统科学上,外星人的确切定义是来自地球以外的智能生物,世界各国官方均表示,没有确切证据显示外星人存在或曾经存在,不过,也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像火星这样的行星,可能存在过智能生物。2006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列出了一份清单,暗示某些大国在隐瞒外星人的相关证据。《新科学家》杂志认为,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仅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根本不能对全宇宙下定论。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和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表示,智能生命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不可能仅仅只有地球人类。  相似文献   

7.
问:请讲一讲人们都相信有外星劫持或外星人这事儿,也讲一讲人类想在宇宙中寻找其他生命的努力。萨根:就我本人来说,我从童年就受到外星人这个概念的吸引,尤其是外星智类。此后我再也没得安稳,一直想着把太空飞船送到附近的星球去寻找生命,用无线电搜寻外星智类……这绝对是人类  相似文献   

8.
时至今日.UFO与外星人依然是科学界的一大难题。它同时也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反对的人认为,绝大部分UFO现象都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同时也没有任何可靠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能证明外星人存在;赞成者则是有大量的目击报告或接触实例为证。综观这些目击者或接触者,既有科学家,也有普通的民众;既有专业人士,也有一般的天文爱好者.甚至还包括宇航员。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多尔西镇附近的阿尔奇拉达山和内华达州的纳斯空军基地,有人类与外星人共建的秘密基地——这是日本著名飞碟研究家、《外星人的秘密》作者矢追纯一倾注了精力,走访了飞碟目击者和被外星人绑架者,其中包括原美国秘密情报人员和参加飞碟及外星人实物研究的著名科学家,获取了大量资料和照片,而得出的令人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的结论.她被带进秘密设施  相似文献   

10.
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倪毅人类一直渴望着能与外星上的文明生物取得联系。从1942年起,科学家就用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3万瓦)向太空连续发射信息,但至今未收到任何答复。近35年以来,宇航员也试图接收其他星球的信息,遗憾的是都没有成功。科学家们认为,这...  相似文献   

11.
十七、光波和名片 利用自然激光与外星人联系 前面提到的格鲁尼指出,外星人可能采用无线电以外的种种通信手段.目前,人类还无法用X射线、γ射线、中微子和引力波通信,但是,利用激光通信已见端倪.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应该可以成为与外星人联系的手段之一.科学家还设想,利用自然激光与外星人通信.  相似文献   

12.
监听外星人的无线电信息如果外星人发展出无线电技术,总会无意或有意地有无线电信号逸出。早在19和20世纪之交,无线电先驱特斯勒和马可尼就把他们收听到的遥远雷声,当作外星人的无线电信号。二次世界大战后,苏、日、美等国的一些科学家开始监听宇宙信号。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某天,澳大利亚土著人居住区降下了一块巨大的陨石,高2郾5米,直径约4郾5米。陨石上还有裂缝,从裂缝照下去,似乎陨石内部还有东西。人们顺着缝把陨石锯开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陨石内竟有四具“疑似外星人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比较矮小,生前的身材约为1米~1郾2米,眼睛特别大,没有头发,与那些声称曾看到过外星人的人描述颇为相似。这个例子给科学家们提供了实物证据,至少他们可以说这四具“疑似外星人”很可能是居住在其他星球上的智慧生物。一些否定外星人存在的科学家对此却很难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无法反驳陨石来自外星球和陨…  相似文献   

14.
寻找外星人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开始寻访外星人。1960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绿岸镇附近的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实施的“奥兹玛”计划(Project Ozma),就以寻访外星人为目的。科学家在“奥兹玛”一期计划和后来于1972年~1975年进行的“奥兹玛”二期计划中,对地球附近650多个星球进  相似文献   

15.
秘鲁国立大学博物馆里有块石头,石头上刻着一个人像,根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个人像是在3万年前刻上去的。人像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穿着鞋,手里还拿着一个望远镜在观察天体。3万年前的人,怎么会织布、穿衣、戴帽、穿鞋呢?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他竟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天体。而欧洲人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至今才300年的历史;在3万年前谁发明了望远镜呢?因此,国外有许多科学家认为,确有史前文化或史前文明后代衍生出新的文明。还有科学家认为,在“外星人说”尚未获得确凿证据之前,不妨换个思路来考虑问题,即外星人实际上是地球人!…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两位美国天文学家西斯·肖斯塔克和亚历山大·巴奈特共同撰写了一本有关宇宙奥秘的新书,书名为《宇宙同伴》,其中的主题是“寻找外星人”,两位作家在书中断言:“人类将在2025年左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与外星人取得联系。”至于地球人是否有能力与外星人取得沟通,许多科学家认为现在断定还是言之过早,因为迄今为止,科学界对外星人是否存在还是信疑参半。自从1947年罗斯韦尔事件以来,科学家以无数个频率信号、1亿多美元的资金、成千上万个小时的时间对天空进行扫描,但还是没有发现任何可信的信号。不过,他们所探测的最遥远的恒星到地球的距…  相似文献   

17.
何宁 《飞碟探索》2001,(3):17-20
搜寻地外生命已成为天文学和生物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很少有人记得这个课题是怎样在 40年前被提出的。 1959年 9月,物理学家考康尼和莫里松在英国《自然》周刊上发表了一篇“寻找星际通讯方式”的文章。考康尼和莫里松认为,射电望远镜已变得十分灵敏,足以接收到来自遥远恒星周围的文明发射的信息。他们认为,这样的信息可能以 21厘米的波长发射,这是宇宙中最普遍的中性粒子元素氢的无线电辐射的特征波长。外星人可能将它们用于电磁波中的一种逻辑信号,像我们这样的搜寻者会想到在这一波段上进行搜索。   1960年 4月,射电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8.
犹摩星球人     
一位法国科学家宣布,光临过地球的某些外星人曾向我们地球人,其中包括这位科学家本人透露过关于他们外星世界的许多科学秘密.让·皮尔曾发表一项令世界震惊的声明:一位学术严谨的法国科学家确认,他的许多新发现都是从在我们地球上生活多年的外星人手中获得.这位科学家在最近一期的《巴黎赛事》杂志上承认,他将一批令人鼓舞的“信息源”隐秘了15年.让·皮尔讲述说,从那位科学家所获得的信件中得知,1950年3月28日,有3个飞蝶在法国东南部小城迪湟市着陆.这3个飞碟把一支由4男2女组成的“外星探险队”送到地球上.这6名外星人自称是犹摩星球人,他们的祖籍星球叫“犹摩行星”,距离我们地球15光年远.他们登陆地球的使命是:溶合于  相似文献   

19.
悠悠 《飞碟探索》2014,(8):28-29
宇宙的另一端是否存在某种高级智慧文明?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就能揭晓神秘外星人的真实面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近期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详述了地外生命存活的必要条件和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搜索作为地球上惟一的智慧生物,人类自古以来就不甘寂寞。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个新词悄悄进入新版词典里,它就是SETI———地外文明探索的缩写。在千百年前,不同民族的诗人都张开幻想的翅膀,在茫茫太空寻找知音和同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科学家将幻想付诸实践,开始严肃地设计各种SETI方案。一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高斯就设想过,在西伯利亚荒原上按勾股定理的几何图形种植松树林,以吸引外星人注意。而后,又有人建议在撒哈拉沙漠上开挖大沟渠,灌入煤油并点燃,可以让外星人发现。然而,第一次认真搜索外星文明信息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