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力时效对Al-Cu-Mg-Ag耐热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硬度测试、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时效过程中外加应力对A l-Cu-Mg-Ag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应力时效和无应力时效的条件下,合金组织中均发生了完全再结晶,时效过程中施加外应力没有改变合金再结晶晶粒的形貌,但对析出相有较大影响。在应力时效条件下,合金中θ′相和Ω相均沿某一方向呈择优取向析出,即有应力位向效应产生。应力时效能够促进θ′相的析出,而抑制Ω相的析出,合金的峰值硬度也有所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在应力时效初期引入了大量的位错,为θ′相的异相形核提供了有利的位置,从而使与θ′相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Ω相的析出受到抑制。这一点从时效前预拉伸(变形量为6%)能够使θ′相数量增多而Ω相数量减少,且硬度略有降低得到验证。在应力时效过程中,位错的存在不利于溶质原子的扩散,阻碍了原子团簇的形成,从而延缓了合金中强化相的析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70℃时效温度下不同时效时间对ZL210A砂型试样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时效4h时,合金试样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硬度达最大值500MPa,435MPa和150HBS,延伸率达最小值5%,其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和延伸率趋于稳定.时效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有显著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G.P.I→G.P.II(θ″)→θ′→θ的转变过程,对试样断口形貌未有明显影响,断口呈现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3.
新型高强度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研发的M09A高强度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抗热腐蚀性能及长期时效组织性能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09A合金相对IN738合金适当降低Cr含量,为增加强化元素含量提供了可能,从而提高了M09A合金沉淀强化和固溶强化水平;取较低的Ti/Al比可以改善组织稳定性;应用单晶技术和高温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M09A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抗热腐蚀性能和组织性能稳定性;M09A合金抗热腐蚀性能与IN738合金的相当,高温力学性能超过现有的抗热腐蚀合金和典型的高强度定向凝固合金DZ125的,并达到第1代单晶合金的水平;合金组织性能稳定,不含Re、Ru、Hf等贵重金属元素,成本低,密度小,铸造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DD6单晶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结果表明:DD6高温合金与陶瓷型壳的界面反应产物主要是Al2O3和Hf O2,同时伴随着少量Ta元素的析出;界面反应层的厚度为5~6μm,反应产物在合金/型壳界面的富集,能够抑制氧化反应的进一步进行;高温下DD6合金与陶瓷型壳润湿角为145~150°,降低型壳内表面的气孔率能够减少毛细作用的产生,从而有效抑制界面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OM,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固溶处理对Al-Cu-Li-X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A97合金T6态(未拉伸态)在520℃固溶80min,淬火转移时间小于15s,水淬,获得了合适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493MPa,屈服强度为415MPa,延伸率为7.3%.合金时效强化相以T1,θ′/θ″和δ′ 相为主.经510℃,520℃和530℃固溶水淬,再165℃时效18h,随固溶温度升高,强度和塑性趋于减小.在520℃固溶水淬,再165℃时效18h,随固溶时间延长,屈服强度趋于升高,延伸率先升后降低.随固溶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可溶过剩相数量和体积分数减小.520℃固溶后时效,基体沉淀相T1,θ′/θ″和δ′ 相数量多,尺寸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6.
高强Al-Cu-Li-X铝锂合金2A97三级时效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型高强Al-Gu-Li-X铝锂合金2A97为研究对象,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两种三级时效工艺及其改型工艺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δ′相二次析出过程的三级时效和含有δ′相回溶过程的三级时效处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达到T6峰值时效水平,三级时效改型工艺由于增加变形使前者合金的强度升高,塑性降低,使后者的强度显著提高.三级时效和单级时效合金的主要显微组织有δ′相、θ″/θ′相和T1相.三级时效改型工艺由于增加变形促进δ′相析出和δ′相回溶,同时变形促进T1相析出,从而改变了主要强化相δ′相和T1相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PECHINEYAEROSPAC公司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可焊接合金6056,相比于传统民航客机机身金属层和结构的2024合金,新合金更轻,抗腐蚀能力更强。这种合金已成功在A318和A380上得到一年多的认证。此外,坐落于Voreppe(Grenoble)的研究中心还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可与从前经过长时间验证的合金抗衡。其中专门为机翼研制其抗腐蚀能力提高了10%,2001年4月已在A340-500/600型飞机上通过试飞,而A380也将采用这种合金。同时另一种合金7040也通过了认证,机械性能提高10%,厚度维持150mm~240mm。最后,另外两种用于机壳和内翼加强筋的合金,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等静压温度对K447A合金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合金的持久性能和室温拉伸性能。利用金相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UM)观察了合金显微组织。结果表明,1185~1210℃/180MPa/4h(+1185℃/2h,AC+1100℃/4h,AC+870℃/20h,AC)下,随热等静压温度的提高,合金中显微疏松逐步闭合,碳化物逐步细化和球化;γ-γ’共晶相尺寸和数量逐步减小,共晶特征趋于不明显;晶界呈不连续颗粒状;存在大、小两种尺寸的γ’相。经1185~1210℃HIP处理的合金980℃/200MPa持久性能大幅提高;经1195℃HIP的合金760℃/724MPa持久性能达到最高。经1210℃HIP处理的合金980℃/200MPa持久性能达到最高。180MPa/4h条件下,K447A合金合适的热等静压温度为1185~1210℃。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斜入射情况下的微波吸收材料性能,计算结果表明:电磁波在斜入射时有一临界入射角θ_c。如果入射角θ<θ_c,则在反射方向上的反射系数或近似不变,或比垂直入射时小;如果θ>θ_c,则反射功率将随着θ的增加而变大。单层涂覆型微波吸收材料,其θ_c一般为32°左右,双层结构型的θ_c为45°左右。对于不同的极化和不同的工作频率,θ_c值也有差异。非磁性微波吸收材料,在低于吸收峰所对应频率的低频端,其θ_c为零,在高频端,随着频率的升高,θ_c也在增加。无论是平行极化,还是垂直极化,其微波吸收性能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研究微量Ag对Al-5.3Cu-0.8Mg-0.3Mn-0.15Zr合金薄板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微量Ag后,提高合金的时效硬化能力,缩短峰时效时间。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高温耐热性能得到提高,合金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在于析出一种更细小弥散的片状Ω相。未添加Ag的合金析出强化相为θ′相和少量S′相;添加Ag后,主要强化相为Ω相和少量θ′相。经固溶时效处理后,两种合金均发生完全再结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变质剂RE及Al5TiB对Mg-8Zn-4Al-0.3Mn(ZA84)镁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RE的加入降低了合金在低温(〈80℃)时的阻尼性能,但明显提高了合金在高温(≥80℃)时的阻尼性能;而Al5TiB的加入则同时提高了合金室温及高温阻尼性能。经Al5TiB变质的合金在室温时即表现出了Q^-1=0.01的高阻尼。由于高温下合金中相的软化及界面的粘性滑动,ZA84镁合金在高温时存在一个温度内耗峰,加入RE后推迟了合金中温度内耗峰的出现温度。分析认为,加入RE及Al5TiB后合金的阻尼机制主要是位错机制和界面机制。可动位错密度越高,晶粒越细,晶界和相界面越多,阻尼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2.
李浩  沙江波  李树索 《航空学报》2011,32(6):1139-1146
以新型Co基合金Co-9Al-9W-2Ta-0.02B成分为基础,分别添加了原子分数为2%、4%、6%、9%的Mo元素替代W(分别称2Mo、4Mo、6Mo、9Mo合金,W+Mo的原子分数为9%,无Mo添加的称为0Mo合金),研究了Mo元素对合金相组成、显微组织形貌、维氏硬度和高低温压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Co...  相似文献   

13.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中的孪生与孪生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刚  陈昌麒 《航空学报》2000,21(Z1):51-55
因其具有的低对称正方点阵结构,孪生在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塑性变形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引起广泛注意,被认为对塑性、加工硬化和断裂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钛铝基合金中孪生和孪生交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点。综述了该研究领域取得的一些进展和目前对孪生和孪生交互作用机理的认识水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砂型铸造镁合金铸件晶粒粗大、室温塑性较差的问题,模拟大型铸件的慢冷条件,通过成分优化、微观组织分析、热处理优化的方法研究了大型Mg-Gd-Y镁合金铸件室温强韧化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Mg-6Gd-3Y-0. 5Zr(GW63K)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GW63K的最佳固溶处理参数为475℃/7 h+495℃/3 h,最佳时效处理参数为200℃/80 h,本体室温抗拉、屈服强度和延伸率依次达到了334. 5 MPa、201. 0MPa和6. 2%,具有良好的室温强韧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Ti/Ni等原子比的Ti50-x/2Ni50-x/2Alx(x=0,3,6,9)合金,研究了Al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铝的合金微观组织主要由NiTi基体、强化相Ti2Ni、Ni3Ti及孔隙组成;随着Al含量的提高,合金中Ti2Ni(Al)数量不断增多,孔隙数量和孔径不断增加,Ni3Ti(Al)数量不断减少,在Ti45.5Ni45.5Al9中还生成了少量Ni2TiAl相;合金的抗弯强度随Al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并在Al含量为6%时达到最大值296.3 MPa;合金的硬度随铝含量的提高而增加,Ti45.5Ni45.5Al9的硬度值为295.6 HV。  相似文献   

16.
采用周期浸泡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新型A l-Zn-Mg-Cu合金应力腐蚀行为。对比了国产A l-Zn-Mg-Cu合金与进口合金的腐蚀行为差异。探讨了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宏观特征及裂纹的微观特征。采用A1热处理制度生产的国产合金对应力腐蚀具有敏感性,而采用A2和A3两种热处理制度生产的国产合金均达到了与进口合金相当的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了热等静压态(HIP)NiAl-9Mo,NiAl-Cr(Zr),NiAl-28Cr-5.5Mo-0.5Hf-0.02wt%P合金与定向凝固NiAl-28Cr-5.8Mo-0.2Hf,NiAl-28Cr-5.5Mo-0.5Hf,NiAl-28Cr-5Mo-1Hf,NiAl-Fe(Nb)共晶合金的高温拉伸蠕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七种NiAl合金具有相似的蠕变曲线,表现为较短的减速蠕变阶段和较长的稳态蠕变阶段及较高的蠕变应变.在高温低应力下蠕变变形主要受位错攀移过程控制,在低温高应力下蠕变变形主要由Orowan机制控制.NiAl合金的蠕变断口表现为塑性断裂和沿胞界断裂的混合特征.NiAl合金蠕变断裂主要受蠕变裂纹扩展所控制,蠕变断裂数据符合Monkman-Grant关系.  相似文献   

18.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effects of processing and composition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M EP741NP type alloy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Hf in a P/M superalloy containing high niobium used in aircraft engines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extrusion and forging the powders as contrasted to HIPing (hot isostatic pressing) only. Two alloys of the P/M EP741NP composition were atomized: one alloy contained 0.26%Hf and the other was Hf free. After the as-atomized powders from both alloys were characterized, the powders were extruded into billets, forged and heat treated. After each process, the micro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the phases were extracted and identifi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 presence of Hf in the residues was probed by EDS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alloys were given the published Russian heat treatment as well as a more conventional heat treatment more typical of western powder alloys. Tensile, creep and stress rup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s were run. Results of the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alloys after each processing step will b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role of the Hf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 ties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超高强度铝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本文以B96、7090、CW67及7055等合金为典型,对国外超高强度铝合金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评述,初步介绍了国内7A55合金的发展现状,并与国外同类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分析发现,7055、7A55和7090等超高强度铝合金与目前常用的高强铝合金(如7075、7150等)相比,在塑韧性相当的前提下,强度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许琦  蒋成保  张天丽 《航空学报》2009,30(11):2213-2217
 在大功率航空发电机等领域,迫切需要研制使用温度超过450 ℃的高温永磁材料。然而,NdFeB永磁材料使用温度低于80 ℃,耐高温NdFeB永磁材料的使用温度也低于150 ℃;商业2∶17型Sm2Co17永磁体使用温度范围低于300 ℃。近年来,研制使用温度超过450 ℃的高温永磁材料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不同z值的Sm(CobalFe0.1Cu0.1Zr0.04)z(z=6.5~7.5)合金样品。系统研究了z值对合金结构、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室温下z=7.3的合金矫顽力最大,超过2 400 kA/m;773 K时,z=7.1的合金矫顽力最大,达到640 kA/m。高温条件下合金的磁性能和退磁曲线的方形度降低。合金z值对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影响显著,其中z=6.9的合金,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最低,仅为-0.052%/℃,z≤6.7或z≥7.1时,均导致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