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深空探测可谓热闹非凡。中国的嫦娥五号从月球取样返回,日本的隼鸟-2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取样返回,美国的"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探测器也从贝努小行星上取得了样品,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许多国家正酝酿从火星取样返回的计划。为什么人类对取样返回这么重视呢?特别是已经有了着陆探测,甚至对一些天体发射了巡视器,为什么还热衷于取样返回呢?本文将重点讨论取样返回的重要性,以及从小行星和火星表面取样返回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存恩 《国际太空》2014,(11):24-35
日本将于2014年11月30日用H-2A火箭发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该探测器将于2018年到达在地球和火星之间轨道上运行的小行星1999JU3,并于2020年携带采样返回地球。2003年升空的日本"隼鸟"探测器在目标小行星附近及其表面共停留了3个月,预计隼鸟-2停留时间将延长到1年半左右。隼鸟-2将观测目标小行星表面,实施着陆并采集其表面下数十厘米处的物质。分析这些物质,有望解答太阳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的若干谜题。  相似文献   

3.
装备先进 "隼鸟2号"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研制的小行星探测器.它于2014年12月3日在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由日本三菱重工设计制造的H-2A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奔赴龙宫小行星的旅程. "隼鸟2号"的重量为609千克,在探测器家族里并不算特别大,但它却拥有遥感、巡视和取样探测等三方面的功能."隼鸟2号"上安...  相似文献   

4.
<正>据日本火箭学会负责人在西安召开的第14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航天会议上透露,日本将于今年年底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将前往C型小行星1999 JU3,将于2018年到达并采集样本后,2020年返航。"隼鸟"2在设计上与"隼鸟"号类似,与"隼鸟"的不同点在于:天线将从"隼鸟"使用的旧型天线更换成与"黎明"探测器相同的平面天线;携带一种自我构造弹型的冲击装置,在小行星表面进行第一次采样后,释放弹头在  相似文献   

5.
8月6日,飞行了10年的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与"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67P)彗星相遇,进入彗星研究方面最为激动人心的阶段,期待"罗塞塔"这位率先与彗星"亲密接触"的使者为我们带来的惊喜。另外,印度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和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变"探测器即将进入火星轨道,日本将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当这些人类的使者与星星相遇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日本电气公司(NEC)已被日本宇宙探索局选中,将开始设计建造“隼鸟”2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所需设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日本在空间探测方面一扫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失踪的阴霾,连续成功发射了3个别具一格的空间探测器。其中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和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已出色完成了任务,在全球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而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黎明号正在飞往金星轨道的途中,此举使日本成为继苏联、美国、欧洲空间局之后,世界第4个发射金星探测器的国家或组织。这些都无疑给日本航天事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相似文献   

8.
迟惑 《太空探索》2021,(1):32-49
深空探索异彩纷呈 2020年度的星际探索活动有不少亮点:欧空局的太阳轨道器发射升空;阿联酋和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同时抢抓发射窗口,竞相奔向火星;日本的隼鸟二号小行星探测器完成了长达6年的漫长旅途,终于带着"龙宫"小行星的样本回到了地球;美国的奥西里斯-雷克斯探测器虽然遭遇了采样事故,但是毕竟成功抵达了"贝努",而且采集了超...  相似文献   

9.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返回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统 《国际太空》2010,(8):28-33
2010年6月13日,日本隼鸟号[Hayabusa,也叫缪斯—C(MUSES—C)]小行星探测器结束了约7年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6月14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为隼鸟号成功返回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申请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作为探测器,它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以外天体着陆并返回地球的;二是成为有史以来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取样返回器。  相似文献   

10.
<正>2月22日,日本"隼鸟"2探测器在龙宫小行星表面上开展了首次采样行动。"隼鸟"2探测器的采样漏斗与小行星接触之时把一发钽制小型射弹射向龙宫表面,日本希望所轰起的碎石能通过一个管道进入采集室,由返回舱送回地球。采样  相似文献   

11.
易林 《太空探索》2010,(8):34-38
<正>6月13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再入大气层,降落在澳大利亚南部伍麦拉附近的沙漠地带,时隔7年后回归地球。期间,多灾多难,百折不挠,"隼鸟"由此也博得"不死鸟"的尊称。游子"隼鸟"归巢澳大利亚当地时间6月13日20时21分(北京时间18时51分)左右,耗资2亿美元的"隼鸟"号探测器主体在地球上空4万千米处与密封舱分离,当地时间23时20分左右,探测器以每秒约12千米的速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2月3日日本发射的隼鸟-2(Hayabusa-2)小行星探测器历经3年半的长途飞行,于2018年6月27日飞抵小行星龙宫(Ryugu),开始环绕小行星飞行,执行观测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隼鸟-2探测器而言,2018年7月-2019年12月才是关键之关键时段。此间,需要完成多次降轨和升轨机动,对小行星龙宫进行遥感观测,对小行星表面及轰击出的深坑进行接触取样,投放小行星巡视器进行表面巡视观测,还要完成返回器携带样品返回  相似文献   

13.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起死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子 《国际太空》2011,(1):29-31
2003年5月9日,日本隼鸟号(Hayabusa)小行星探测器[原名为缪斯-C(MUSES-C)]由M-5火箭发射升空,目的是探测一颗名为丝川(Itokawa)的小行星(小行星25143),对其进行采样并带回样品。该探测器的设计、研制工作历时7年,在轨完成了地球引力辅助飞行、与小行星丝川交会、在丝川上着陆、进行采样和飞离小行星等飞行任务。2005年9月中旬,隼鸟号探测器到达丝川,对其形状、地形、颜色、组成、密度等进行研究;2005年11月,探测器在丝川上着陆和采样;2010年6月13日探测器返回地球并成功回收。2010年11月16日,日本宣布在隼鸟号的回收舱内发现了1500个物质微粒,这些微粒大部分来自于丝川小行星的岩石。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计划在2014年底用H-2A火箭发射第2个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该探测器重600千克,主推力器为改进型微波放电式氙离子发动机,设计寿命7年,将于2018年6月到达小行星1999 JU3,2019年开始采样,把所携带的撞击装置(又叫太空炮)释放到小行星表面,此时探测器将移到小行星另一侧,避免脆弱的感应器被四处飞溅的残骸或碎片击中。之后,撞击装置将轰炸岩石形成弹坑,隼鸟-2从弹坑搜集小行星内部的岩石,最终在2020年左右将样  相似文献   

15.
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北京时间2020年7月20日,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任务—"阿联酋火星任务"(EMM)起航,名为希望号(Hope)的火星探测器搭乘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探测器计划于2021年2月,即阿联酋成立50周年抵达火星,将研究火星天气的每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沙尘暴等低层大气中的天气事件,以及火星不同区域的天气变化。如果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阿联酋将成为首个访问火星的西亚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是一个对航天探索非常积极的国家,在小行星探测这个问题上,虽然美国人的调门非常高,但实际上远远走在前面的却是日本。早在本世纪初,日本就发射了隼鸟1号小行星探测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从糸川号小行星上带回了珍贵的岩石样本。受到这次成功的鼓舞,日本在2014年前又发射了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这次的目标不再是糸川,而是龙宫小行星。按计划,它将通过“炮击”的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10,(8):39-39
“隼鸟”号的总质量为485.9千克(包括燃料),配备了多种有效载荷仪器。它由结构、热控、通信、电源、数据处理、姿态轨道控制、反作用推进、电推进、飞行任务、取样等系统,以及密封舱和子探测器组成。  相似文献   

18.
"隼鸟"(Hayabusa)探测器[见图1,以前被称为缪斯-C(MUSES-C)],于2003年5月9日,从日本九州的鹿儿岛航天中心由一枚固体燃料M-5型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它探访"糸川"(Itokawa)小行星的漫漫征程."隼鸟"质量为485.9kg(包括燃料),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配备了氙离子发动机,用了2年零4个月的时间飞到"糸川"小行星的轨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希望它成为世界上第1个"往返"型小行星探测器.按照原计划,这项耗资1亿美元的任务是追踪"糸川"小行星,采集其上的岩石样本,并于2007年6月着陆于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完成它长达4年的旅程.  相似文献   

19.
正4月24日,由阿联酋出资研制的名为"酋长国火星任务"(又称"希望号")探测器运抵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场,将开始开展最终的测试、加注和其它准备工作。该探测器将在7月14日开始的一个三周的窗口期内由日本H-2A火箭发射。"希望号"探测器由阿联酋迪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和美国  相似文献   

20.
年度重大事件随着2010年的终结,21世纪的头一个10年也悄然离去。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航天领域依旧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这次出于宁缺毋滥的原则,没有像往常那样选出10大事件,而是只选出5个。①日本"隼鸟"号探测器携带小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