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2016年8月4-6日,第四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来自载人航天相关领域学术界与工程界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围绕"立足地月空间技术创新,推动载人航天持续发展"主题,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展望载人航天事业未来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主持开幕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院士分别致辞。周建平在开幕辞中表示,当前,工程全线正在周密组织实施空间实验室任务,扎实推进空间站工程研制建设,同时,也在着眼推动载人航天活动向更高、更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23日,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载人航天(国际)学术大会"上,"载人月面着陆与上升飞行器创意方案征集大赛"(以下简称"大赛")颁奖仪式隆重举行。仪式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主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赛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建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大赛组织委员会主任郝淳出席仪式,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特等奖获得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梁鲁代表24个获奖团队发言。  相似文献   

3.
《太空探索》2012,(1):14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年周的主题活动之一,以"对话未来城市"为主题的"时间芯片"活动于2010年5月4日在由中国青年报社、湖南卫视、共青团湖南省委共同举办的"2010成人礼"晚会上正式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现场启动"时间芯片",将15万封18岁年轻人写给未来的信封存,以此鼓励青年人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希望。周建平表示,时间芯片将成为"天宫一号"的首个搭载物。9月25日,活动主办方从面向全球的征集到得3500多份"时间芯片"  相似文献   

4.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宣布,将该基金会的2009年“太空成就奖”授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简称神七任务团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神七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等当天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并领取了奖项。  相似文献   

5.
与以往“神舟”系列发射时间不同,中国载人航天首次飞行选择在白天发射。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选择在白天发射,主要是考虑白天温度有利于发射人员工作,而且万一发生意外可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11,(6):60-61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本活动是"开启天宫的梦想"——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承办。此次知识竞赛采取书面答题和网络答题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载人航天篇     
正1概述1992年9月21日,中国正式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批准载人飞船工程启动实施,明确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实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推进剂补加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和货运飞船,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两会上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作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六大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月8日接受新华社专访,解读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和今明两年将实施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昨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龙岗区实验学校作报告时透露,继“神七”完成出舱任务之后,载人航天工程下一个目标是完成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目前用于完成这一任务的“神八”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研制工作已经进入初样阶段,今年将完成初样研制,并有望在明年底后年初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正式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中国载人空间站、货运飞船名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如上图所示。左图为中文标识,右图为英文标识("CMS"为"中国载人航天"英文"China Manned Space"的缩写)。中国载人空间站整体名称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共5个名称如下: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代号"TG";核心舱命名为"天和",代号"TH";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代号"WT";实验舱Ⅱ命名为"巡天",代号"XT";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代号"TZ"。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人称,自公布之日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用新的标识,载人空间站及货运飞船有关文件及宣传文稿一律使用新的规范名称  相似文献   

11.
继广西桂林之后,为期一周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一周年摄影图片展”于2004年12月12日上午在河南省济源市隆重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921工程办公室主任周晓飞,济源市领导周春燕、沈普选、薛玉森、  相似文献   

12.
回眸起跑线     
《太空探索》2012,(9):20
今年9月21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20周年纪念日。20年间,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已成功发射了9艘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4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基础技术的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本刊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这一代号为"921"工程的由来、壮丽航程和收获,祝福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0月23-24日,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办的"第五届载人航天(国际)学术大会"在古都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外载人航天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载人月面着陆与上升技术"主题,交流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展望载人航天事业未来发展。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  相似文献   

14.
在7月1日这个庄严而神圣的日子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隆重举行纪念建党八十七周年升旗暨神舟七号飞船出征仪式,旨在进一步激发飞船队伍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并向党和国家庄严承诺,确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总经理助理赵晓晨,该院院长杨保华等参加了仪式。仪式由该院党委书记李开民主持。  相似文献   

15.
<正>4月13日落幕的"载人航天工程工作协作配套工作会议"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透露,今年是我国载人工程交会对接任务准备十分关键的攻坚年,也是载人空间站工程启动实施的开局年。  相似文献   

16.
<正>《航天员》杂志于2005年10月创刊,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管、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航天英雄杨利伟出任荣誉主编,飞天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等出任特邀编委,以"普及载人航天知识、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传播载人航天文化"为宗旨,是面向广大青少年及航天爱好者的权威科普期刊,双月刊,大16开,全彩印刷。(定价12元)  相似文献   

17.
《太空探索》2012,(9):24-2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工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2012年1 1月29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支持与指导下举办了第四届CAST空间技术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展". 本届论坛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主持.在论坛上,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其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以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专家等,就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总体方案构想和各大系统的相关方案作了精彩的报告.与会人员就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9.
5月18日,在由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研究中心(中国)承办的院士日活动中,新当选IAA院士的杨利伟、赵宇棋获颁院士证书。杨利伟是我国首位成功飞天的"航天英雄",目前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赵宇棋也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是一位知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目前,在有着50多年历史的IAA中,中国的院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步入空间站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8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2年在轨飞行和各项试验任务。为进一步发挥空间应用效益,9月20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营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二号在轨飞行至2019年7月,之后将受控离轨。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就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工程实施20多年来,先后将11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基本技术,验证了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航天员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步入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