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消息     
正第三批航天员将有科学家入选5月24日,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网络视频采访中透露,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将不限于飞行员,还包括飞行工程师和有效载荷专家即科学家。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是为了去空间站执行任务。将科学家送入太空,让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来操作先进的实验设备,根据需要调整和完善方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将于今年7月前后完成。  相似文献   

2.
正在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飞57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俄罗斯历史上第17批航天员选拔暨第二次公开选拔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与57年前相比,俄罗斯航天员选拔标准、要求和选拔机制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如今,只要是俄罗斯公民,年龄不超过35岁且能够保守国家秘密,就有机会成为航天员。为了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航天员大家庭,结合航天日的庆祝,俄罗斯航天员训练中心加大了公开选拔航天员的宣传,将公选的程序、选拔要求、基础训练和未来前景发布在媒体上,希望更多青年关注航天员选拔,关注载人航天,关注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8月,我国将择机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神舟九号将载着3名航天员,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手控交会对接,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另外,神舟九号航天员将进入天宫一号内,开展相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目前,谁能成为神舟九号飞船的航天员被广泛关注,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能否亮相更值得期待。如何选拔和培训航天员,男女航天员相比有什么优劣和载人航天的意义等,也成为公众议论的热点、焦点问题。本刊特选辑数篇文章编成"人在太空"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近日,空军招飞局局长隋国胜大校透露,空军第8批女飞行员选拔工作全面展开,和前七批招飞相比,这次的标准更高、更严,甚至增加了选拔航天员的部分标准、条件,原因就是,将在这批女飞行员中选拔我国首位女航天员!此次招收的女飞行学员进入空军航空大学接受4年的培训后,选拔出优秀学员,再接受2—3年的航天员训练,力争在2012年前,让中国的女航天员飞上太空。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的关键就在于航天员能否上天,而航天员的生活与训练又是绝对不能受到外界干扰的。因此,中国的航天员始终是一个隐晦的话题,他们的头上笼罩着神秘的光环。随着神舟飞船第四次发射的成功,中国的载人航天也进入了倒计时,那么中国的航天员现在都准备到了什么程度?他们是如何选拔、训练与生活的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宿双宁披露——  相似文献   

6.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奉命出征太空。由航天员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组成的首飞航天员梯队,肩负着征服太空的神圣使命,出现在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上。最终,杨利伟作为首飞航天员,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担负起这次里程碑式的太空飞行任务。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世界为之瞩目,民族为之骄傲。 航天员系统是载人航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选拔和训练航天员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自主实施载人航天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世界,过去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两国能够独立完成航天员的训练。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成员:中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7.
随着神七的升空,执行神七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走人人们的视线。那么,这3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是怎么选出来的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向记者介绍了神七航天员乘组的选拔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美国进行了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载人航天发射,首飞的两名航天员是鲍勃·贝肯和道格·赫利。对于普通的家属,观看自己的亲人乘坐火箭升空是一回事,而当航天员的家属也是航天员时,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有趣的是,本次"载人龙"首飞的两名航天员的妻子也都是美国宇航局的航天员。他们都是2000年选拔进入到该局航天员培训班的,相遇相知,并肩工作,并成为一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9.
晨初 《太空探索》2004,(10):22-25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世人又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下一艘飞船的航天员选拔与训练工作上。神舟六号飞船的航天员训练主要针对两人多天的飞行特点进行相关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现役的航天员共有158名,其中25名是女性,约占航天员总数的16%。这些女航天员的平均年龄为42岁,而男航天员为43岁;女航天员的平均体重是60.7kg,而男航天员为81.2kg;女航天员的平均身高比男航天员矮10cm,脂肪比男航天员多11%,肌肉质量少8%;女航天员的血红蛋白质量比男航天员少10%~14%,有氧运动能力比男航天员低得多。虽然男女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都是一样的,无论男女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但是男女航天员还是存在许多性别差异,除了年龄、体重和身高这些表面差别以外,在生理、生活和工作方面也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航天员的选拔标准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全部选自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他们都具有近千小时的飞行时间,高超的飞行技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高速喷气式战斗机速度快,操作复杂,对人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要求高;战斗机的超音速飞行、高空飞行和  相似文献   

12.
《太空探索》2010,(5):5-5
近日记者获悉,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经完成,将于近期最终确定5名男航天员、2名女航天员人选,这是我国首次选拔女航天员。我国还同时完成了载人空间站工程(2011年~2022年)实施方案论证。据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3.
见面会上,杨利伟、聂海胜、刘竹生和戚发轫先后为大家作了精彩的报告。听完航天专家和航天员的报告,到了提问时间,台下的航天“追星族”们迫不急待地向航天员和航天专家提出了他们早已准备好的问题——“我经过培训能开飞船吗?”“中国什么时候选拔女航天员?”“变轨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4.
1女航天员的总体情况 据统计,至今全球已选拔出90名女航天员,其中,美国57人,苏联/俄罗斯18人,其他国家15人.截止到2012年6月,共有56名女航天员进入过太空,其中,美国45人,俄罗斯3人,加拿大和日本各2人,法国、英国、韩国、中国各1人.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航天员"? "航天员"这个词今天是一个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术语,它是从英语Astronaut或俄语Cosmonaut翻译过来的,有时又译成宇航员.按照美国航宇局的定义,所谓航天员是指"经过专门的选拔和训练、作为载人航天器上的一名成员、在载人航天器上负责指挥、驾驶或工作的人."早在1929年这个名词就在一本英文的科幻小说中出现过,不过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1958年美国航宇局成立,并开始执行它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航宇局将参与载人航天飞行的人正式命名为航天员,从这时起西方世界才知道"航天员"这个词.与此同时,苏联也开始使用这个术语.不过"航天员"这个词并非美国航宇局的首选,当时有人还建议使用"墨丘利"(Mercury,罗马众神的信使),但大多数人还是赞同用"航天员".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上,迄今还只有中、俄、美三国的航天员乘坐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到太空飞行,但已有其他近30个国家的40多名航天员和3名太空游客搭乘俄、美两国的载人航天器上天遨游。无论谁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艰苦的训练,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中国第一批预备航天员,是从1506名飞行  相似文献   

17.
近日记者获悉,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经完成,将于近期最终确定5名男航天员、2名女航天员人选,这是我国首次选拔女航天员。我国还同时完成了载人空间站工程(2011年~2022年)实施方案论证。据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在稳步向前推进,将于2011年上半年发射天宫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太空》2013,(7):20-26
载人航天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和军事力量以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010年,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和运营近地载人空间站。1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总体构想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所属航天员系统负责选拔训练航天员乘组;空间实验室系统负责研制天宫-2空间实验室,为空间站研制进行先期技术验证;空间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03,(11):28-29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成了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这位38岁的航天员开始了他56万千米的遨游太空之旅—— 航天训练, 他是最棒的航天员之一 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他在空军的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身体好、爱钻研、肯奉献、协同意识强。在长达两年的严格选拔中,经过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心理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及大型联合演练等一系列训练后,他同其他13人一起从参与选拔的1500名现役飞行员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0.
正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员科研试验训练中心(简称"加加林中心")的历史是与国家和世界载人航天的诞生和发展紧密相关的。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均致力于建立和推广创新技术,形成了独特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飞行后康复体系。现阶段加加林中心的创新发展瞄准了世界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保障更高效地利用低地球轨道实现未来月球开发计划,验证星际考察的训练和飞行的关键技术。为保障实现未来的载人航天计划,该中心进一步发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