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林尼治时间 2 0 0 2年 12月 2 5日 ,俄罗斯航天局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使用质子号 K运载火箭发射了 3颗 GL ONASS补网卫星 ,这些卫星将成为 GL ONASS卫星导航系统的一部分。俄罗斯自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开发 GLONASS系统 ,原计划系统由 2 4颗卫星组成 ,但现有的卫星数量已减少。此次发射的 3颗卫星进入第三轨道面后 ,使系统目前可用的卫星数量增加到 11颗 ,而系统正常运转需要15~ 18颗卫星。现在星座上的工作卫星数量只有 7颗 ,其中使用时间最长的 3颗卫星是在 1998年底发射 ,1999年初投入使用的。由于俄罗斯的卫…  相似文献   

2.
美国空军正计划研制深空轨道成像仪 ( ODSI) ,这是一种由地球同步轨道组成的星座 ,用于对其他国家在轨运行目标进行监视。ODSI跟踪和监视高轨道目标比工作在低轨道完成同样任务的天基空间侦察系统 ( SBSS)更为合适。SBSS是一个低轨道卫星星座 ,采用光学传感器对空间目标进行跟踪 ,2 0 0 4年 3月底 ,空军与诺斯普·格鲁曼公司签订合同。计划 2 0 0 7年中期发射卫星 ,2 0 1 4年投入使用。美国现有空间监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基雷达系统及 2 0 0 6年即将退役的原用于跟踪导弹的空间中段监视试验卫星( MSX)。 SBSS 2 0 0 7年发射 ,这…  相似文献   

3.
针对飞行器试验遥测跟踪过程中的目标轨迹异常、遥测信号不稳定等情况,通过建立不同情况下的天线跟踪方式评价系统,研究自跟踪、外引导跟踪、程控跟踪等跟踪模式联合工作的可能性,并提出一种遥测跟踪方式优选判别、模式自动转换的方法,提高遥测数据的有效性。飞行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低费用、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K-1火箭将在2002年初进行首飞试验。K-1火箭计划始于1993年,原计划在1998年底之前开始对K-1火箭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并在1999年就开始正式进行商业发射。但由于资金不足,发射时间被一再推迟。  相似文献   

5.
第十二届全国遥测遥控技术年会于 2 0 0 2年 11月 4日至 9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大会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遥测遥感遥控专业委员会委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七○四研究所主办。出席年会代表81人 ,来自航空航天系统各科研院所、总装备部、卫星发射基地、各大学、中国科学院专业研究所、生产厂家等 34个单位。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韦其宁研究员主持。本次年会收到论文 6 7篇 ,收入论文集在年会交流的论文有 6 0篇。论文涉及内容涵盖航空航天测控系统总体、遥测系统、遥控系统、跟踪系统、GPS定位导…  相似文献   

6.
2008年8月8日,韩国教育科技部表示,韩国首枚火箭———韩国运载火箭系统-1(KLVS-1)有望在2009年第二季度发射。发射原计划在今年12月进行,但政府官员和专家在一次评审会议上决定推迟发射。韩国首枚火箭将在2009年发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针对卫星发射主动段存在遥测盲区问题,开展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方法的研究,突破发射场通信建立、地面测控天线指向控制、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搭建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PID的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接收系统,进而高质量实现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全时段接收与监测。提出的方法在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发射任务中得到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卫星发射主动段遥测数据接收完整且有效。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上海航天》2007,24(6)
意大利COSMO-SkyMed 2遥感卫星发射成功2007年12月8日,德尔它2火箭成功地将意大利COSMO-SkyMed 2遥感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次发射原计划于12月5日进行,因恶劣天气和维修运载火箭绝缘层而推迟。COSMO-SkyMed 2卫星由泰勒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为意大利航天局和国防部建造,该卫星是一个四星雷达成像卫星星座中的第二颗。第一颗卫星已于2007年6月搭乘德尔它2火箭发射升空,第三颗卫星将于2008年下半年发射。COSMO-SkyMed系统能在任何气象条件下观测地球,是一个军民两用对地观测系统,但军事用途仅占其总数据的20%。该卫星星座由4颗X…  相似文献   

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70-70
印度计划在2009年发射一枚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技术演示器。它将垂直发射进入大气层,然后飞出致密大气。通过演示器的发射试验高超声速气动力学、热防护系统以及其他技术。首次飞行将不对技术演示器进行回收,但将通过遥测获取大量数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一个用于无人机发射与回收试验的遥测数据采集与实时处理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能对码速率在800kbps 以内的中大容量遥测数据进行不间断的采集,并在采集的同时完成工程单位转换、实时显示和打印数据、将数据一字不漏地存入硬盘或软盘等实时处理任务。当采用双软盘驱动器作为外存储设备时,可在理论上实现无限长时间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和其它同类系统相比,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性能价格比较高。系统配备的遥测数据处理软件包,可以方便地完成实时处理和事后处理二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9月 4日 ,BAE系统公司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改进型“海狼”Block 2导弹的试验发射。试验是在瑞典的Vidsel导弹试验靶场进行的。最后的试验将安排在 2 0 0 4年进行 ,并于 2 0 0 5年开始生产系列产品。Block 2型导弹将替代现役的两种常规和垂直发射的“海狼”导弹。这种新型导弹配有 91 1型双波段雷达和一部电视跟踪摄像机。在不增加导弹尺寸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海狼”的射程和可靠性是一种挑战。新的电子尾翼驱动系统替代了老式的气压驱动系统。导弹制导系统的电子设备采用了先进短程空对空导弹 (ASRAAM )上装配的多芯片模块。它…  相似文献   

12.
NASA发射第三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 TDRS- J。它将能以比计算机的 5 6 K modem快 5 0 0 0倍的速度从地球轨道航天器下传数据 ,传输近实时的视频或高分辨的数字图像信息。2 0 0 2年 12月 5日 ,美国空军在东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使用宇宙神 2 A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系统卫星 (TDRS- J) ,这是美国空军自从 1983年第一次发射 TDRS卫星以来的第十次发射。两周后 ,TDRS- J卫星将从现在的转移轨道升入大约 35 90 0 km的地球同步轨道。TDRS- J卫星是第二代 TDRS卫星中的第三颗 ,卫星发射重量 3196 kg,由波音卫星系统公司…  相似文献   

13.
美国空军飞行试验中心正在领导三军对国防部试验靶场遥测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进行改进 ,实施“靶场先进遥测计划”。靶场先进遥测计划执行官 Irving说 :“国防部试验靶场遥测系统使用的是 4 0多年前的技术 ,为满足新的遥测要求需要现代化”。“以前从未提过更新遥测技术的要求 ,因为从试验飞行器传递下来的数据率不是很高。但随着先进武器系统 ,如 F- 2 2“猛禽”的不断出现 ,为确保飞行安全和监测飞行器性能 ,需向下传送更多的数据”。“要做到这点 ,试验人员必须对飞行器更多系统进行监测 ,这必然增大数据率”。而以后飞行试验趋于采用实…  相似文献   

14.
用软件实现遥测数据事后帧同步和定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目标遥测系统中 ,实时对每个目标的视频遥测数据进行帧同步、定时处理 ,其硬件成本高 ,且定时延迟不确定。随着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提高 ,可以将经过码同步处理的数据和遥测定时信息实时记录 ,事后用软件对实时记录的遥测数据、定时信息进行处理。提出一种多目标遥测系统实时记录数据帧同步处理、B0 0 0码解码、插入遥测定时的软件实现方法 ,该方法降低了遥测系统的硬件成本 ,提高了遥测定时精度  相似文献   

15.
前言中继卫星的全称是“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由两颗中继卫星和一个地面站构成的跟踪网称为“中继卫星系统”。中继卫星系统的任务是对低、中轨道的卫星或其它航天器进行几乎连续的跟踪、遥测、指挥和实时数据传输。美国计划在1981年用航天飞机发射第一颗中继卫星。一旦中继卫  相似文献   

16.
海湾靶场测试系统的空中遥测中继系统(AP/TM)用于空对空导弹试验,并在地面设备视线服务区以外进行飞行训练。整个系统由遥测数据中继、海洋监测雷达和雷达数据信道、无人驾驶飞机(Drone)控制转发、超高频电台中继等分系统所组成。遥测数据中继分系统将接收来自五个独立源的遥测信号并将它们转发到地面接收站。该分系统装有75平方英尺的易于电控的五波束相控阵天线,并用极化分集技术减小极化失配损失和在出现多径传播时改善接收效果。该系统还具有转发四路话音通信信号、无人驾驶飞机跟踪数据信号,完成飞行任务的海洋区域监测的能力。雷达检测出的无人驾驶飞机坐标信号将通过高频数据线路转发给靶场控制中心。除空中设备外,本系统还包括飞行前、返航后检测和维护用的地面测试车。  相似文献   

17.
快速正确的遥测数据处理是航天发射试验结果鉴定评估的前提。针对传统遥测处理软件因型号需求变化造成的维护困难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智能化多站遥测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将数据处理过程分为预处理层、协议解析层和参数还原层,在预处理层,提出一种帧计数约束的多站遥测数据拼接方法;在协议解析层,提出嵌套协议树和标准化1553B总线消息的解析方法,解决了传统结构化数据处理难题;在参数还原层,提出一种基于公式流处理的参数物理量还原方法。系统为多型号遥测参数处理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架构,解决了遥测数据处理软件任务准备时间长和程序维护困难等难题。  相似文献   

18.
提要白沙导弹靶场遥测跟踪系统由十台自动跟踪器和四台人工操纵的跟踪器所组成。这些跟踪器工作在1435~1540兆赫和2200~2300兆赫的频率范围内。两个遥测搜索系统(TAS)使用24英尺的抛物面天线,安置在固定的阵地上。一个6英尺的抛物面天线系统原来是活动式的,现已改装成固定阵地系统。七个可移动遥测搜索系统(TTAS)使用8英尺的抛物面天线,可以安放在靶场内或靶场外,与一个活动式的微波中继站一起来保证靶场试验。这七个可移动遥测搜索系统中的射频分系统已经小型化并与馈电组件组装到一起,大大提高了自动跟踪的可靠性。由于白沙导弹靶场内两个机构的共同努力,这七个可移动遥测搜索系统和两个遥测搜索系统的数字式随动跟踪能力已有提高。跟踪系统接口装置(TSI)的硬件和软件都是由设在白沙导弹靶场的仪表管理局自行研制的。国家靶场管理局数据搜集科的遥测分部把TSI连接和安装到跟踪系统上。跟踪系统接口装置(TSI)使用了两台Z80微处理机,能够按下列两种模式之一转换雷达测量的数据。第一种模式要利用白沙导弹靶场的实时计算机组UNIVAC 1108将雷达测量的XYZ数据转换成表示阵地位置的方位和俯仰角数据。第二种模式工作时,遥测跟踪器能直接接收雷达XYZ数据,并自行完成坐标转换。TSI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测试模式,进行自检、伺服测试和系统准备状况的测试。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2月10日,美国导弹防御局、美国海军和洛马公司成功完成陆基"宙斯盾"系统的首次实弹拦截试验。一、试验情况此次试验代号为"飞行操作试验"02,在考艾岛太平洋靶场进行(图1)。试验中美国空军C-17运输机在夏威夷岛西南部海域上空发射一枚中程弹道导弹靶弹,陆基"宙斯盾"系统基于AN/TPY-2前沿雷达的探测跟踪数据发射一枚"标准"3 Block 1B导弹,经过交班后,由陆基"宙斯盾"系统的SPY-1D火控雷达引导"标准"3 Block1B成功拦截靶弹。此次试验验证了陆基"宙斯盾"系统的作战能力以及使用网络传感器数据来跟踪处理威胁的能力,并且扩展了系统的作战范围,充分体现了系统的作战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结合船载遥测设备和测量船的特点,提出船载遥测设备海上跟踪同步星标校的方法,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验证。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近场标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实现了船载遥测设备海上精确标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