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引言1.1 为什么要航天□□同人类开发大陆、海洋和大气层一样,人类进行空间探索对于人类本身来说是地球生命进化的重要一步。航天飞行是探索和利用空间的手段,这是人类了解周围环境的需要,也是渴望了解未知事物的自然延伸。在探索和利用空间过程中,人类作为整体及个体开始越来越深入地认识了空间和时间的特征,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远景,使人类能更全面地定义人类在世界中的作用。只要宇宙中存在其他智能形式,那怕他具有最渺茫的可能性,若不去探索关于这类生命形式的信息而等待他们来拜访我们,这对人类来说不是明智…  相似文献   

2.
《飞碟探索》2014,(8):8-11
UFO自20世纪40年代进入大众的视野以来,在整个20世纪下半叶,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不少天文拳索.航空专家、气象学家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致力于UFO研究。更有大量的普通科学爱好者投身其中。世人接受。真和武蠢。他们的研究在当时不为在今天看来甚至有些天但是,在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充满了这样的幻象.歧途和艰辛,正是因为这些不怕嘲笑和白眼的、勇敢真诚的探索先锋。我们才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认识这广袤的未知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较为久远的人类历史里,许多不同地域的文化对生命的起源都有过描述,如上帝造人和女娟造人等等。由于所处时代的局限,它们的意义只是提供了关于起源的解答,这样的解答现在看来是荒谬的。但今天仍有很多人在回图从宗教中找到心灵的安慰。吸引他们的是宗教对生存起源看似“明确”的解释,填补了他们认识世界的空白,淡化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寻找自身起源和自身在这个世界所处的位置是人的精神需求,任何人都会依据所处的文化氛围和自身素养去选择最能让他接受的答案。今天多数人倾向于科学的解释,但是生物起源和生物本身有很多问题不可…  相似文献   

4.
在我人的想象中宇宙是无穷的.但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可视的宇宙是有限的.其半径不超过150亿光年,这个结论源于一个定律——哈勃定律告诉我们,人类可视的宇宙半径仅此而已.在此之外是什么仍然未知.射电天文学家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试图去发现这个极限外的的世界,但仍然一无所获.这个结论或许使人类感到沮丧:原来人类生活在一个半径为150亿光年的球内.而想象一下UFO在宇宙中自由飞翔的情景,宇宙仿佛太小了,虽然如此.就目前的人类而言.150亿光年半径的球内的未知出太多了.而神奇的UFO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如今,像飞碟、外星人和UFO等字眼儿,通过媒体的传播,已成为人们备加关注的话题。虽然至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地外文明的存在,但人们对地外文明的兴趣却一直在沸点附近徘徊。人们渴望着有一天地外的“亲戚们”来到我们面前,与我们握手、交谈,或带我们去他们超文...  相似文献   

6.
地外文明,也许是人类文明史中所碰到的最激动人心的一个问题,虽然这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无关,但却有助于我们对自身起源的探索,同时这也是对人类心理上的一种满足。许多杂志谈到了某些人碰上外星人的经历,但另一方面,没有一个权威的科学机构(更不用说政府当局)发表过类似的消息。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一直在搜索地外智慧的信号,但始终毫无结果,不过科学界并不因此而气馁。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这方面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设置了一个专门研究地外生命的机构,为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提供…  相似文献   

7.
寻找新世界     
碧声 《飞碟探索》2008,(2):14-15
以宇宙之广大,或许有可能诞生与地球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生命——基本成分不同(比如基础元素是硅而不是碳的硅基生命)、遗传物质不同(不是DNA和RNA)、生活环境和外在形态更是完全不同(八爪鱼或大蟑螂吗?参见各种离奇的科幻小说)。但人类认识地外生命的过程,还是要从寻找与自己相似的生命开始。此类搜索的第一步(除了派飞船到邻近行星上去挖细菌),  相似文献   

8.
在茫茫的宇宙中,还有没有像地球一样适合生物生存的星球?还有没有像人类一样的智慧生物?地外文明到底存在不存在?地外文明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如何证实他们的存在以及如何同他们联络? 远古的呼唤 在远古时代,虽然人类的文明程度还很低,但人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然界已有了相当的了解。人们  相似文献   

9.
1引言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空间科学探索人类未知的世界,探寻从宏观的天体到极端条件下原子与分子的基本规律,揭示客观世界的物质规律,是当今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沿。半个世纪以来,空间科学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地球和我们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神秘的现象和未知的谜团。很多谜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找到了答案,也有许多的谜团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出现。其中的一个突出的谜团就是,人类数十年来看到的不明飞行物究竟是什么?当你遭遇不明飞行物体的时候,一种巨大的威慑力确实在笼罩着你。你会自感人类力量的渺小,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你可能面对的是另—种更为智慧的生物和星球,也可能面对的是未知的、强大的自然奇观。你确实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在惊慌失措之下,可能你会更相信超自然现象。从人类认识史上看,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  相似文献   

11.
杜尔德将军命令科松中校调查的不是外星人本身,而是以UFO的残骸中挑选出来的未知物体为基础,将它改造成人类所能使用的东西。因此,他们以国防部的研究所为主,把研究出的成果交给合适的民间军工企业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但是人类对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的认识可以说还只是刚刚起步而已。目前,在人类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事物,有待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待于地球人类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解开其中的奥秘。而频繁出现在地球或陆地或海洋的不明飞行物,给了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人类以充分的想像空间。这些常常出现在地球上的不明飞行物到底是什么?可以说,它们从有史料文献记载到今天至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然而人们真正将它们投入科学研究的历史也只是近几十年的…  相似文献   

13.
拒绝孤独     
1999年第1期《飞碟探索》刊载了一篇题为《太空孤旅》的文章,该文从宇宙空间的遥远距离和人类目前的技术手段出发,否定了星际旅行和找到地外文明的可能性。这一结论显然忽视了人类科学技术和理论水平的发展,是宇宙探索中的不可知论。诚然,宇宙空间是巨大的,而且认识中的宇宙越来越大。今天,人类可以探测的宇宙半径已达160亿光年。地球、太阳系,甚至直径达10万光年的银河系,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这茫茫沧海、亿万星河中,某个地方或者很多地方,也许正在孕育着与我们类似的,或者远远超过我们的智慧生命。与他们取得联系…  相似文献   

14.
正生活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人类,总喜欢畅想着宇宙中的种种。在苍穹之下,他们仰望星空,一次次点燃内心深处的希望之火;在未知之中,他们渴望真理,一次次冲破天际去拥抱遥远和神秘。2019年12月27日,时隔900多个日夜,当巨大的轰鸣声再次在海南文昌响起,静谧的薄纱被壮丽的光芒拨开,一团烈焰缓缓升起,直到消失在夜幕中。  相似文献   

15.
海外科学家最近提出一项关于UFO的猜想,认为UFO可能来自以下七种领域:来自地底文明1957年,巴西科学家休基宁提出“飞碟来自地心”的理论。他认为地球内部住有文明程度比我们高的人类,是人类史前文明的劫后幸存者。来自海底文明传说中在12000年前毁灭的大西洲的子孙为了继续生存,他们进化(或利用基因工程变异)成人鱼状生活在海底,他们拥有比地球人类高得多的先进文明。来自银河系他们乘坐宇航飞船游遍银河系,并访问了银河系内一系列有生命的星球,认为地球文明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地外文明的乘员对地球发生了兴…  相似文献   

16.
我们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证明UFO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我们似乎更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来否定UFO的存在,但我们毕竟遭遇了太多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假如,UFO果真像许多人耳闻目睹的那样神奇、可怕———能随心所欲地劫持人类做种种研究等等———那么每一位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虑:UFO本领高强,为何没有攻占地球?征服人类?笔者认为,分析这类问题至少得从UFO有没有能力和有没有必要以及攻占地球的标志是什么等方面去考虑。为此,我提出以下八种假说,仅供UFO爱好者参考。第一,UFO与地球文明不在同一类空…  相似文献   

17.
<正>浩瀚太空、神秘宇宙、令人敬畏,却又让我们滋生无限遐思。在这个天体世界里,有宝藏、有陷阱、有奇观,更有令我们人类为之好奇、为之心动的未知之迷。飞向太空,到遥远的星空中去探寻人类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8.
如何进一步探测地外文明? 对地外文明进行直接探测是必要的,但迄今没有任何结果。欲速则不达。看来需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做起。 首先要找到存在地外智慧生命的场所。尽管地外智慧生命的形态和特性,很可能与地球人类迥然不同。但他们也不可能在炽热的恒星上繁衍。只有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才能具备液态水所需的温度。所以,  相似文献   

19.
巨石狂舞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著地矗立在这个古老星球上的每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类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是谁创造了这魔幻般的一切?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拥有的究竟是怎样的能量?对我们而言,这些依然是一个无从知晓的过去。然而,面对如此“国际化”的巨石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这样去猜测: 在遥远的过去,这些巨石文化的创造者从他们的外星老师那里得到了灵感和技术,从而不约而同地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舞动了巨石的精灵……  相似文献   

20.
季明 《飞碟探索》2005,(2):22-25
据说曾有一艘金光闪闪的太空船,从外太空飞到地球上,载采一个名叫奥雅娜的女人。她是采履行“走地祖母”的神圣任务的,奥雅娜只有四根手指共,正好与太阳门楣石上的种像一样,她给地球生了70个小弦,让他们繁衍人类,然后又回到她的星球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