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曾参加中国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和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他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东方红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神舟系列飞船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务。近日,戚院士接受《中国航天》杂志  相似文献   

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系统原总设计师戚发轫3月11日表示,神舟七号关键技术已经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
经过众多专家1年多的艰苦努力,由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主编的《载人航天器技术》一书经过大量修订和增补后,终于在2003年10月第2次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印刷了。此书不仅为中国神舟5号载人飞船首次飞行成功锦上添花,而且也是当今航天科技领域一本不可多得的权威性学术专著,因而将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载人航天器技术的专著,首次问世是在1999年11月。由于学术水平高,内容有创建,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作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又能当航天设计师的参考书,所以当时就获得了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  相似文献   

4.
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亲自写序、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精心编著的全新航天科普图书《神舟圆梦———载人航天知识问答》,于2003年11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无论从内容、形式和装帧上都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是集高品位和新视觉于一体的难得好书。《神舟圆梦———载人航天知识问答》一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书中的开始,首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等数位专家,…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13,(3):I0002-I0002
3月28日,以“飞天梦中国梦”为主题的“李锦记航天奖学金启动仪式”在北京航天城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前副总指挥、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中将.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中国首飞航天员、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少将,神舟九号航天员刘旺、刘洋,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等嘉宾出席,共同支持这项致力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宇航出版社已于2002年4月出版了《20世纪中国航天器技术的进展》。 该书由中国航天器的2个主要承制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写,主编为王希秀院士,副主编为徐福祥研究员、金壮龙研究员、戚发轫院士、焦世举研究员(常务)和魏钟铨研究员(常务),主编助理为李大耀研究员和钱文耀研究员,各编委和各作者绝大多数是长期在中国航天器研制领域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航天器环境工程》编辑部一行于3月10日拜访了曾参与该项工作的的戚发轫院士。82岁的戚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深情地回忆了当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始末,并对后来的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本文根据录音整理并经过戚院士本人校对,其中"编"为本刊编辑,"戚"为戚发轫院士。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工程》2011,(1):163-I0003
2011年1月8日,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主办、《航天器工程》期刊协办的“2011中国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航天城圆满召开。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工程院范本尧院士,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林益明部长、刘燕宁书记、马世俊工程总师等空间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4,(5):142-142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部长周志成研究员主编,孙家栋、戚发轫、包为民三位院士作序的《通信卫星工程》一书于2014年6月由中国宇航出版社正式出版。书的前言中写到:为总结和提炼我国通信卫星设计、试验与制造的原理和方法,在理论和系统化的层次上论述通信卫星技术和工程,展示我国通信卫星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成就,撰写了这本《通信卫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当神舟五号飞船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成功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时刻,举国欢腾,民族振奋。这时,即将接任飞船总设计师的张柏楠与所有研制人员一样百感交融。他没有想到,从这一时刻后,一个更大的挑战即将开始。时隔多年,神舟九号载着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时,人们对这支团队更加刮目。挂帅总师情洒"神舟"向苍穹当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把"接力棒"交给了这个当时才40岁出头的年轻人时,他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从神五到神九张柏楠倾注了大量心血。  相似文献   

11.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于1957年从北航毕业后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亲历了我国卫星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他不仅亲自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的研制工作,而且是东方红1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载人飞船与人造地球卫星的区别,介绍了载人飞船相对于人造卫星的特殊要求和技术跨越之处。  相似文献   

13.
文中主要概述了美国载人飞船回收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保证载人飞船安全返回着陆的方法,采用的回收控制技术,地面再入返回段的测控支持,载人飞船的回收作业,载人飞船的应急返回和回收救援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07,16(4):F0003-F0003
2007年7月10日至1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科技委以及五院科技委和八院科技委在西宁市联合召开“航天器总体技术专业组2007年学术研讨会”。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器总体技术专业组组长徐福祥,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集团公司科技委倪行震总师,五院  相似文献   

15.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及其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给出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以及构型与布局、子系统设置与设备配套、飞行方案、发射窗口和飞行轨道等技术状态。概述了神舟五号飞船飞行试验问题归零、飞行任务引起的更改、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更改、其他原因引起的更改和工艺流程的变化等部分技术改进。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试验的成功表明,其技术可满足多人多天空间飞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安全性技术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应用情况,并较详细地介绍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采取的各项安全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可靠性技术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的应用情况,并较详细地介绍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采取的各项可靠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6):F0002-F0002
戚发轫,辽宁复县人。“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1967年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卫星和飞船的研制。曾任研究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兼任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16,(2):106-112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周期中载人飞船成本与可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在经济性上较一次性使用载人飞船有明显优势,且可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时,能够使成本趋近于最低。对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所须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以上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5):435-435
1载人飞船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载人飞行结束后,其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约半年,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实验。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