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振动与冲击传感器的灵敏度(校准系数)、阻尼比和谐振频率均为温度的函数。灵敏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之为温度响应。从分析目前传感器温度响应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入手,着重介绍了将激光测振应用于温响校准的实施方法、原理和校准装置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2.
当在温度响应校准装置上用振动与冲击传感器进行温度响应和温度频率响应测试时,其精度受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根据误差理论,并通过辅助实验,工程判断和对测量系统固有特性的分析,确定了各项误差,并计算出该系统的校准不确定度:激光绝对法——1%~3%;比较法——3%~5%。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号分析技术的发展,使振动传感器在宽频率范围内快速、准确的校准得以实现。我所于1992年引进了丹麦B&K公司的9610型振动传感器校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800个频率点同时校准,并采用随机信号作为激振信号,因而能较好地模拟实际环境。由于信号能同时作用在所有频率上,校准过程持续时间较短,整个操作过程由计算机控制,校准结果曲线或用多种方式打印输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用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为校准低频振动传感器而研制的低频振动标准装置。从装置的工作原理、组成、技术指标和校准方法到装置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以及系统的测试和精度分析等方面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从理论到实践初步解决了振动传感器的低频校准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提高超低频振动校准系统的实用性,针对低频传感器校准的需要和该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调频正弦波作为激励信号,只需要一次测量即可实现对低频振动传感器的校准,校准时间由几十分钟缩短到几分钟甚至1min之内,校准效率大大提高.为了避免由于系统幅频特性不理想而在较高频段对传感器校准精度不高的缺点,提出了利用系统的动态频率特性和线性调频波时频域相关的特性,设计相应的数字补偿滤波器实现对信号源的瞬时补偿,从而实现振动台的线性调频振动.实验结果表明,振动台能够输出较补偿前更为理想的线性调频波,校准结果也更接近绝对校准,且重复性好,同时满足了校准效率和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传感器比较法,开展冲击加速度校准方法研究。采用气动活塞式冲击激励发生技术和PXI总线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研制冲击加速度校准装置,运用Lab VIEW软件编写了校准软件,并对装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该装置可为国防军工产品冲击试验提供冲击加速度参数的量值溯源。  相似文献   

7.
一、序言横向灵敏度是振动传感器的一项重要参数,它的存在与过大将给振动测试带来有害的影响。因此,精确地确定它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测试精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振动传感器的横向灵敏度一般都是用正弦法校准;而且多是在低频下利用限制振动台横向运动的方法进行校准。因为在  相似文献   

8.
基于传感器比较法,开展冲击加速度校准方法研究。采用气动活塞式冲击激励发生技术和PXI总线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研制冲击加速度校准装置,运用LabVIEW软件编写了校准软件,并对装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该装置可为国防军工产品冲击试验提供冲击加速度参数的量值溯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新型力值、扭矩多分量传感器,在此传感器的基础上,研究力值、扭矩两参数同步校准技术,从而实现了对拉扭疲劳试验机的系统校准,解决了以往分参数校准存在不可靠性的难题,保证了拉扭疲劳试验机各参数整体系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前言由于近几年来形形色色结构与机器设计的进展,相应出现了更多的振动问题。精确测量冲击与振动的必要性变得十分重要。因此,为优选振动传感器的结构与规定其校准方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文着重论述压电加速度计的动态校准方法。压电加速度计已很普及,因为它对质量比的灵敏度高而对不利环境的灵敏度低。压电加速计的频率范围与动态范围很宽,适合于当前先进的测量与分析设备的性能。校准一般是指用于检验可能影响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全部工作特性的过程。即使时间和外  相似文献   

11.
SC-1型冲击标准校准装置于1987车9月23日在北京通过部级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26个单位的38名代表。该装置利用速度改变法原理,既可对振动、冲击传感器作绝对法校准,又可作比较法校准。该装置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激光光源、单板微机等实现了测速自动化。同时,又采用高速数据采集装置及微型计算饥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使绝对法冲击校准的精确度与效率大大提高。由于结构设计合理并采用了比刚度高的铍砧,使落高仅有1.6m 左右的台子,能达到3.0×10~5m/s~2的加速度。该装置配有磁盘存贮,使原始数据便于保存,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宇航计测技术》2004,(5):66-66
((航空计测技术》2仪妈年第5期激光测振技术的最新进展角速度波动率校准方法初探玩Sb磁敏电阻角位移传感器的研究柔性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基子图像奇异值描述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光电瞄准设备通用计量平台动静载综合参数校准装置及应用弹丸头部喷流的风洞实验测试技术熔丝法铂锗偶丝热电势自动测量系统角位移传感器校准方法及不确定度分析基于MAllAB的某自动驾驶仪测试系统的实现基于DSP的某型无人机飞控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数据采集系统的PCI总线接口设计对广东计量检测市场的考察与思考校准测长机分米刻度尺示值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压力传感器动态特性参数的不确定度是表征其动态测量性能的重要指标。提出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动态特性参数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首先,使用激波管动态校准系统产生阶跃压力信号激励压力传感器,得到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其次,采用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的传感器输出信号预处理方法,减小动态校准过程中噪声的影响;然后,根据传感器的输入输出信号,采用自适应最小二乘法建立压力传感器的数学模型,进而得到其时频域动态特性参数;最后,针对重复校准实验得到的动态特性参数序列的小样本特点,采用自助法计算参数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相对不确定度。采用激波管系统对压力传感器进行多次重复动态校准实验,计算时频域动态特性参数的不确定度,并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弥补贝塞尔法在处理小样本量数据中的不足,且与蒙特卡罗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评定压力传感器动态特性参数的不确定度。分析时频域动态特性参数的相对不确定度得到传感器的工作频带和超调量受噪声的影响较大,为动态校准实验条件的改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振动校准现状及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伟 《宇航计测技术》2000,20(6):41-47,50
介绍了振动传感器灵敏度的校准、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几种先进的校准装置的工作原理、校准方法及校准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应变传感器动态特性缺少校准途径的问题,提出了应变传感器动态特性激光绝对法冲击校准装置,利用霍普金森杆作为动态应变激励装置,用激光测速仪和衍射光栅作为应变测量装置,霍普金森杆在冲击激励下产生梯形脉冲应变激励,激光测速仪配合衍射光栅将动态应变转换为多普勒频率信号,通过Hilbert变换及平滑滤波技术对测量信号进行分析,编制动态应变校准软件,完成了对应变传感器动态特性的校准,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满足工程测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振动传感器声灵敏度校准方法。它用一个简易的木箱作为混响室,并采用磁带随机技术,使混响箱内产生一个符合国际标准(ISO 5347)规定谱型和总声压级的随机噪声场,从而完成振动传感器的声场灵敏度校准。这种方法简易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温度配置参数传统离线校准方法,针对其存在的反复拆装耗时长且易引发故障、缺少系统综合误差的判定方法等不足,开展发动机试车台静态状态下的整机在线校准方法研究。通过给被校准参数传感器提供标准热源的方式,开展温度传感器及温度通道(温度仪表)在线整机校准。通过对发动机试车台系统模拟仪表显示结果与标准器读数进行比较,确认在线校准的有效性,实现了试车台系统综合误差校准,为试车台健康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一、低频振动标准装置频率范围0.1~400H_2(水平台);0.1~600H_2(垂直台)最大加速度98.0665m/s~2RMS最大负荷10kg校准精度±0.5%用绝对法或比较法校准低频振动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高灵敏度振动传感器在超低频微小加速度下进行动态校准的校准装置工作原理、校准方法 ,分析了其校准不确定度。该装置采用曲率半径为 10m的虚拟摆结构 ,从较强的环境干扰噪声中利用数字滤波技术成功地拾检微弱振动信号 ,使微小标准加速度获得复现。该装置可在 (0 .0 0 1~ 0 .1)Hz超低频率范围内和 (1× 10 -6~ 1× 10 -2 )m s2 微小加速度范围内实现高准确度激光绝对校准和比较法校准 ,其校准不确定度达 0 .5%。  相似文献   

20.
1992年4月3日,航空航天部第一研究院在102所召开了“振动传感器温度响应校准装置”的部级鉴定会,20个单位28名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经严格认真评审,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1.该装置的振动台采用了新型磁性材料、镶钳式磁路、可加工陶瓷台面以及双排滚轮导向结构等新材料、新工艺,满足了激光绝对校准的要求;测振系统采用了反馈调制式激光仪,解决了高低温环境下测量镜表面氧化脱落和结雾结霜等技术难点,使得激光测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