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韩国科学、信息通信技术和未来规划部将在2016年启动探月项目,力争在2020年发射月球着陆探测器。项目第一阶段将从2016年持续到2018年,该部将划拨1978亿韩元(1.69亿美元)开展研究,并发射一个轨道器。该部称,已为该项目在2016财年争取到了200亿韩元的预算。韩将尽量利用此前在卫星研制方面积累的经验,计划利用本国技术独立研制上述轨道器和着陆器,同时寻求同美航宇局等国  相似文献   

2.
晓月 《国际太空》2007,(7):35-36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星座计划”月球着陆器项目办公室已开始组建队伍,设计用于在2020年之前让美国航天员往返月球的着陆器,据说该着陆器已经被命名为“阿特密斯”(Artemis)。着陆器将搭乘战神-5运载火箭发射,与战神-1火箭发射的位于低地球轨道的“猎户座”乘员探索飞行器对接。  相似文献   

3.
空间扫描     
小光 《国际太空》2007,(8):34-34
诺格公司帮助美国航空航天局构建经济可承担的月球着陆器计划;泰利斯-阿莱尼亚航天公司将为印度尼西亚建造Palapa—D卫星;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批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预算申请;欧洲航天局收到50项新任务概念提议;阿根廷自主研制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宇航局为其"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选定了9家公司。这些公司未来将有资格拿到向月面运送有效载荷的合同。美宇航局将购买这些厂家商业月球着陆器上的空间,用于运送科学仪器和其它有效载荷。本次入围的公司既有洛·马这家航空航天业巨头,也有不为人知  相似文献   

5.
小号 《国际太空》2007,(12):12-12
德国政府将于2008年年初就是否开展无人探月计划做出决定。该计划预计耗资2.5亿~3.5亿欧元。如果该计划获得通过并能获得足够资金,德国有望于2012年将1个无人探测器送入绕月轨道。据报道,这一探测器将在距离月球表面50km的轨道上运行,将绘制高分辨率的三维月球地图。  相似文献   

6.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NASA获196.5亿美元2017财年拨款5月1日,美国国会公布的2017财年综合开支法案将为NASA提供了196.53亿美元预算,比2016财年拨款多了3.68亿美元。该法案下最大的受益者是探测计划,拨款额为43.2亿美元。科学计划将获57.6亿美元经费。行星科学预算有大幅增加,将达到近18与亿美元。地球科学计划在该法案下将得到19.2亿美元。航天技术计划将获6.865亿美元。包括国际空间站及相关项目,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5月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表声明,取消"资源勘探者"(RP)月球巡视任务,原计划由该巡视器携带至月球的部分仪器,将改由商业月球着陆器运送。这是NASA在美国新航天政策指导下,广泛联合商业力量实施"重返月球"的重要举措,显示美国借助商业力量实施月球探测的步伐大幅加快,将对未来月球等深空探测活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09,(12):37-37
2004年,美国总统布什发布了新的“空间探测新构想”,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重返月球”计划。为实现这一计划,美国航宇局提出先期实施一系列月球机器人任务(包括月球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LPRP计划。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计划在2015年之后建造机器人月球基地。该基地将由一个太阳能站、多个用于无线电通信和科学实验的着陆器站、一辆远程研究漫游车、一个着陆及发射区域及一颗月球探测轨道器组成。其前期4项任务分别包括2项“月球-水珠”任务和2项Luna-Orount任务。机器人月球基地将在这4项任务之后建造。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动态     
<正>NASA选择蓝源公司开发第二型载人月球着陆器5月19日消息,NASA授予蓝源公司(Blue Origin)团队价值34亿美元的固定价格合同,落实该机构制定的“可持续月球开发”(SLD)计划,为“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开发第二型载人月球着陆器(HLS)。蓝源公司团队由波音(Boeing)、  相似文献   

11.
邓月 《国际太空》1996,(12):12-12
据1996年10月7日~13日美国《空间新闻》报道,日本的第一个月震探测器——月球-A(Lunar-A)将于明年发射。目前,日本科学家正打算继月球-A之后发射一个月球着陆器。月球着陆器暂名Selene-1,它是日本循序渐进开发月球的漫漫长途中迈出的又...  相似文献   

12.
肖武平 《国际太空》2023,(10):14-20
<正>2023年9月7日,日本在种子岛航天中心使用H-2A火箭成功发射“小型月球探测着陆器”(SLIM),将演示验证高精度月面软着陆。该任务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小型、低成本任务,成本约180亿日元(约合1.4亿美元)。除实现工程、科学目标外,JAXA还希望通过SLIM的小型化、低成本技术对私营企业开展商业月球探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未来几年内加拿大的空间费用将急剧下降,如果加拿大政府不尽快批准修改后的长期规划项目,势必将严重削弱该国在空间界的地位。按照目前的拨款计划,用于加拿大空间项目的资金将从1993年的略低于5亿加元(4.2亿美元)降至2000年的略高于1亿加元(8400万美元)。空间费用的降低反映了加拿大3个主要空间项目的完成:MSAT移动卫星项目;雷达卫星(Radarsat)遥感项目和移动服务  相似文献   

14.
雨丝 《太空探索》2010,(8):55-55
韩国国防部6月30日表示,2011财年国防部国防预算计划为31.6万亿韩元(约合259亿美元),相比2010财年增长了2.1万亿韩元(涨幅约7%)。韩国国防部此次提出的国防预算占韩国GDP的2.7%,同时这也符合韩国在未来12个月内的经济增长预期。  相似文献   

15.
徐菁 《太空探索》2006,(1):40-41
全球已经掀起了探月热,欧洲的SMART-1已进入月球轨道;中国正在研制嫦娥-1号卫星;印度将通过月球初航1号卫星考察月球。而在美国,自从2004年1月布什宣布新太空设想以来,美国航宇局制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探测计划,其中包括无人月球探测计划,该计划的第1个项目已经确定,就是美国新型绕月卫星——“月球勘测轨道器”,该卫星计划于2008年10月15日发射,它将是美国重返月球迈出的第一步,向来来人类探索更远的宇宙空间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月球尽管被作为类地行星演化的最终形态的代表,被认为在25亿年前已经完全冷却,根据阿波罗时 代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的月球轨道器和着陆器获得的关于月球构造、火成活动、月震和内部结构等多种证据,表明月球从深层内部到表面仍然活跃,尚未彻底冷却“死亡”。这将完全改变人们关于月球演化历史和状态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月球尽管被作为类地行星演化的最终形态的代表,被认为在25亿年前已经完全冷却,根据阿波罗时代以来、特别是近十余年的月球轨道器和着陆器获得的关于月球构造、火成活动、月震和内部结构等多种证据,表明月球从深层内部到表面仍然活跃,尚未彻底冷却"死亡"。这将完全改变人们关于月球演化历史和状态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空间扫描     
“火星快车”揭示火星神秘区域隐形之谜据国外媒体2007年11月9日报道,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轨道器使用雷达技术成功地探测、分析了火星上最年轻和最神秘的沉积层,揭开了多年以来困扰科学家们的疑团。德国有可能在2012年前后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以绘制月球三维地图德国政府将于2008年年初就是否开展无人探月计划做出决定。该计划预计耗资2.5亿~3.5亿欧元。如果该计划获得通过并能获得足够资金,德国有望于2012年将1个无人探测器送入绕月轨道。据报道,这一探测器将在距离月球表面50km的轨道上运行,将绘制高分辨率的三维月球地图。德国在三维摄…  相似文献   

19.
“嫦娥4号”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设计   总被引:36,自引:2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嫦娥4号"月球背面软着陆任务设计方案。着陆区初步选定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内的冯·卡门(Von Kármán)撞击坑内。采用中继星实现着陆器和巡视器的对地通信,并选择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轨道作为其使命轨道。采用CZ-4C火箭和CZ-3B火箭,分别完成中继星和着陆器–巡视器组合体的发射。两器一星上共配置了6台国内研制科学载荷和3台国际合作科学载荷,开展以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浅层结构为主的科学探测。此外,还搭载了2颗月球轨道编队飞行微卫星、月面微型生态圈和大孔径激光角反射镜,分别开展超长波天文干涉测量试验、月面生态系统试验和超过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试验。通过创新设计顶层任务,充分继承成熟技术和产品,增加中继通信功能模块,开放资源引入高性能载荷和搭载项目,将实现一次低成本、短周期、大开放、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未来月面复杂地形操控技术方案,基于Unity3D物理引擎对月表模型、月球物理环境以及月面光照环境进行了模拟,设计并开发了一套用于模拟月球自主进行着陆点选址以及在线航天器着陆轨迹规划的系统。该模拟系统的工作过程包含了:基于面阵雷达与立体相机信息融合的局部月表重建、基于3D重建结果的月表地形着陆代价的快速评估与自动着陆选址,以及使登陆器能够到达选址目标的最优燃料消耗着陆运动规划,实现了月球着陆器短距离自主选址着陆的模拟系统构建,同时也从仿真的角度初步验证了“地形重建-地形评估-自主选址-软着陆”这一自主着陆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