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卫星工程总体是航天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卫星工程全寿命周期工作的主要抓手,是中国特色的以总体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在卫星工程层级的实现样式。伴随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经过10多年实践磨合,逐步形成了设计、协调、试验、评估等多位一体的卫星工程总体工作模式。总体设计是工程总体首要工作,是开展总体协调、试验和评估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工程总体设计成果是卫星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工程大总体协调会决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风云四号卫星将于12月中旬择机发射。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是我国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该星通过获取地球表面和云的多光谱、高精度、定量观测数据和图像,能够有效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特色卫星工程总体工作模式中,卫星工程总体评估是直接支持航天系统管理部门决策的总体工作,是改善和提高卫星工程全寿命周期工作质量的风向标。卫星工程总体评估工作是确立工程总体地位的重要抓手,直接关系到卫星工程研制质量和卫星应用体系发展。总体评估是工程总体工作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其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势、因事、因时、因人而有所不同。本文概述了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 同步定点轨道双自旋稳定卫星(以下简称同步自旋卫星)目前广泛应用于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卫星总体结构方案设计牵涉面、综合性强,它不仅涉及卫星的总体方案和各分系统的方案及要求,而且涉及卫星所遇到的各种环境、地面试验以及与运载火箭的联接和分离等问题。该项设计技术也比较复杂,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必须进行广泛的调研、全面的分析和大量的计算,有时还需做必要的试验工作。除此之外,这项设计还包含大量的协调工作,其中包括缩比模型和1:1的模型工作。本文拟对同步自旋卫星总体结构方案设计进行综合概述。  相似文献   

5.
夏光 《国际太空》2006,(10):1-4
印度国家卫星系统是由印度航天部门、电信部门、气象部门及所有的无线电通信组织和印度第一大电视广播公司Doordarshan联合投资的,该系统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全部由部长级的印度国家卫星系统协调委员会负责.其中"印度卫星"(INSAT)从1983年开始研制,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国内通信卫星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实例说明了左右圆极化天线经常发生旋向差错的原因 ;论述了圆极化波和天线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为防止在今后卫星工程和协调中再出现类似差错 ,建议采取两项技术措施 ,可确保星 -地圆极化天线旋向的匹配 ,避免对卫星系统工作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总体思路之下,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首次工作会议还提出到2000年实现“五化”的发展目标。即武器装备现代化——导弹武器的技术性能上一个新台阶,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空间技术产业化——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有大发展,并实现产业化,研制成功新一代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为国家  相似文献   

8.
嫦娥一号卫星紫外月球敏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领域的又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嫦娥一号卫星是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首次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光学姿态敏感器——紫外月球敏感器,实现在卫星环月飞行期间的姿态测量任务。紫外月球敏感器是一种以月球为姿态参考源的大视场成像式光学姿态敏感器,本文介绍其工作原理、功能与组成以及在轨飞行试验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唐伯昶的人生与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展紧密相连。从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返回,到2016年实践十号返回成功,他参与了25颗返回式卫星研制,执行了无数次卫星发射和回收任务。作为新型返回式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唐伯昶认为实践十号是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是技术与科学的完美融合。设计:协调一致确保实验顺利完成唐伯昶认为卫星工程是个大系统,工程总设计  相似文献   

10.
3月13日美国政府代表之一、美驻华使馆副武官、空军中校兰国思电话告知中国航空航天部有关人员说,有关澳大利亚卫星-2的发射许可证已呈报布什总统,申请予以批准。休斯公司、澳大利亚卫星公司及美国政府代表一行10人,3月份在中国西昌参加第7次协调会。休斯公司项目负责人之一的海伦已证实了  相似文献   

11.
东方星 《国际太空》2014,(12):57-59
众所周知,人造地球卫星(简称卫星)上天后必须对它进行测量与控制,使地面控制人员及时了解卫星的运行轨道、卫星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和各种工程参数,控制卫星上有关仪器正常工作,这些都是通过卫星上的测量与控制分系统来完成的,主要包括遥测、遥控和跟踪测轨等装置。  相似文献   

12.
2013年4月26日,高分-1卫星由长征-2D火箭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作为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名列其中。高分专项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创新工程。高分-1卫星就是这项创新工程的第一个产品,也是我国首颗考核寿命大于5年的地球低轨道遥感卫星。为了延长卫星的寿命,这颗卫星在许多关健部件上,如地球红外敏感器、陀螺、电源等,都有重大改进和创新。在卫星平台上,广泛采用了新材料,使其有效载荷的质量与卫星总质量之比达到47.2%,为提高卫星的总体性能创造了条件。空间分辨率指从卫星照片上能辨别地面目标的最小尺寸,高分-1卫星的空间分辨率约2m,这意味着从卫星上可以看到地面上的小汽车。时间分辨率指重复观察同一地物所需的时间,高分-1卫星只需4天就能把地球完整地看一遍。一般而言,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这两个指标较难协调,高分-1卫星实现了这两者的优化组合,实现了中高分辨率和宽幅成像能力的结合,以满足多种空间分辨率、多种光谱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任务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物理学是伴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前沿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日地空间的物理现象,其中,日地耦合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空间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14年,中国科学院(CAS)和欧洲航天局(ESA)共同发起实施了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致力于在任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共同策划、征集、遴选并开展方案设计、工程研制及数据分析与利用。经过多轮遴选,"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SMILE)卫星从多个项目建议中脱颖而出。SMILE卫星由中国和欧洲科学家共同提出,旨在大倾角、大椭圆轨道上,对向阳侧磁层顶、极尖区和地球极光进行全景成像,同时通过原位测量地磁场、等离子体,以提高人类对于太阳活动与地球磁场变化的相互关系的认知。2015年底,中欧双方各自通过决策机构的立项建议审查,启动了工程立项工作。其中,中方工程立项综合论证工作已经完成,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11月批复工程立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实验型地球观测卫星——巴斯卡拉(Bhaskara)Ⅰ、Ⅱ、Ⅲ的成功飞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开始进入研制半工作型和工作型遥感卫星的阶段。目前,卫星被命名为印度遥感卫星-IRS。实际上,ISRO早在1978年起就开始制定了研制IRS的计划。 IRS是一颗三轴稳定的地球资源观测卫星。卫星重量大约500~600公斤。飞行轨道高度大约600~1000公里,太阳同步。IRS的设计特点是:1.卫星总体采用模块化结构方案,可降低研制费用,缩短研制周  相似文献   

15.
6月6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公布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获取的首批影像图。影像图影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此举表明高分一号卫星工程测试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天地系统间协调匹配,卫星各系统工作正常,达到设计要求,实现为国土、环境、农业等领域提供精准服务的目标。首批对外公布的影像图包括:2米全色、8米多光谱、2米全色与8米多光谱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卫星工程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 90 %以上 ,它是人类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最主要工具。研制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各国航天活动的主要内容 ,卫星工程是空间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期。经过 40多年的艰苦奋斗 ,中国以较少的投入 ,在较短的时间里 ,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并且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1 中国卫星工程发展历程中国卫星工程是从研制探空火箭起步的 ,然后集中力量发展人造地球卫星 ,其重点是研制各类应用卫星。中国卫星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 3…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10日由美国发射入轨的美制印度卫星-IA是世界上第一颗实用型的多用途卫星。它是继印尼之后,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向美国购买卫星建立起来的第二个国内通信卫星系统。这颗卫星的发射成功,预计将会大大改变印度在通信、广播和气象预报方面的落后面貌。为了加强对印度卫星系统的全面协调和管理,充分发挥卫星的经济效益,印度政府在1977年成立了部长级的“印度卫星协调委员会”。该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发射成本,小卫星发射以搭载和"一箭多星"为主要方式。2012年,全球"一箭五星"及以上的发射3次,共发射小卫星26颗,占年度发射小卫星数量的44.83%。微小卫星项目虽然在成本、技术复杂程度等方面无法与大型航天器项目相比,但涉及到"一箭多星"发射,整个任务的组织管理就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顶层设计、实施协调、监督管理以及工程支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此,各主要航天国家的政府部门在"一箭多星"任务组织管理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制定了专门支持微小卫星任务的组织管理机制,不但提供了更多发射机会,还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推动整个任务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9.
卫星工程管理的工具——工作分解结构和工作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种有用的卫星工程管理工具,即工作分解结构和工作包。详细阐述了简要、合同和工程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的用途和建立方法。对工作包、产品树、产品矩阵、工作说明和技术规范也有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实例说明了编制方法。文章最后简要说明了如何在卫星工程管理中使用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导航定位的时间平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时间尺度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的各个导航定位系统的时间发播不是同步工作,这极大影响了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准确度.为此,我们建议使我国的卫星导航和无线电导航同步协调工作.论述了卫星导航和无线电导航系统同步工作的优点以及潜在的应用背景,最后指出了二者同步工作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