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基于ABAQUS平台建立了发动机燃气摇摆装置——推力室对接法兰处用U-E密封有限元模型,采用ABAQUS/Standard模块隐式算法求解了U-E密封与法兰副相接触时,UE密封环结构参数;主、副密封唇压缩量发生变化时,压缩量与密封环等效Mises应力、塑性应变和接触压强之间的关系等。由此得到了U-E密封材料选择准则与密封结构设计准则,采用该设计准则设计、制造的U-E密封通过了37.5 MPa液压强度和25 MPa高压气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U-E密封设计准则正确、合理、适用,密封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中一种典型O形密封圈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于有密封要求的航天器而言,O形密封圈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对一种典型的法兰-O形密封圈结构进行合理的简化建模,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计算了特定压缩率下O形圈的力学性能参数,并讨论了摩擦系数、安装方式、法兰间隙、内压、温差等因素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对航天器密封接口的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固体发动机O形橡胶圈密封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O形橡胶圈自然贮存、热空气加速老化、相容性及全尺寸发动机密封结构自然贮存等一系列单项试验结果,得到了O形橡胶圈在压缩状态下的密封贮存性能及其使用期,这些结果可供发动机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4.
系统阐述了涨圈密封的基本理论和结构特点,深入探讨了涨圈密封参数化设计的意义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在AutoCAD 2008平台下,采用C++编程语言,在Object ARX2008环境下成功开发了用于涨圈密封设计的参数化CAD软件,实现了涨圈密封的参数化设计,提高了涨圈密封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设计实例表明,软件界面友好,使用简单,设计结果可靠,经试验验证,研制的涨圈密封各项指标均满足产品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双道O型圈密封的轴对称模型,采用施加轴向位移的方式模拟O型圈的预装过程,利用Abaqus的压力渗透加载方式动态地寻找密封面的临界点。仿真模拟了O型圈的预装过程、介质加压过程和往复运动过程,研究了介质压力、往复运动速率对O型圈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预装过程开始的很短时间内,Mises应力便出现峰值,然后回落,随着介质压力的增大,O型圈内Mises应力、接触应力、接触宽度和动摩擦力都会相应增大,双道O型圈在静密封和动密封中均能保持很好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6.
硅橡胶密封圈的力学性能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发生退化,本文首先初步分析硅橡胶的热氧老化机理,然后对硅橡胶材料在热氧加速老化试验前后的特性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并借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由该种材料制成的O形圈老化前后的最大接触应力等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最后讨论了这些参数变化对结构密封效果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长寿命密封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橡胶"O"形密封圈结构参数和失效准则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大变形、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模型,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出该结构在工作状态下的变形和应力。通过计算可知,在橡胶“O”形密封圈与上下法兰接触的位置产生最大的接触压应力,在密封槽槽口转角位置产生最大的剪切应力。对密封性能的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上下法兰张开间隙、初始压缩率、密封槽槽口及槽底倒角半径、密封槽宽、密封圈材料等典型参数的影响:上下法兰张开间隙、密封圈的初始压缩率对最大接触压应力的影响较大,而密封槽槽口和槽底处倒角半径对剪切应力影响明显。三维壳体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上下法兰在内压作用下产生不均匀的张开间隙,体现了三维结构的特点。不均匀的张开间隙与二维轴对称结果对比可知,以最小间隙作为设计间隙,二维轴对称分析模型可取代三维模型来分析该结构的密封性能。最后,确定了“O”形圈密封结构的最大接触应力和剪切应力失效准则。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正向卸荷式气体减压阀高压冲击时出口压力超调和振荡现象,通过AMEsim仿真软件建立减压阀以及增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阀芯开度、限流圈、管系对出口压力的影响,确定了以减小阀芯开度和增加阀前限流圈的综合技术措施减小出口压力超调和振荡。通过单机高压冲击试验和整机试车考核,改进后的减压阀出口压力建压平稳、无超调现象、无明显振荡,解决了工程研制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减小减压阀阀芯开度、在阀前增加限流圈的技术措施,对于提升减压阀抗高压冲击能力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对其它超高压气体减压阀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室压脉冲推力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验高室压脉冲推力器的设计并掌握液体N2O/酒精推进剂的点火燃烧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可移动喷注器的动密封采用O型圈结构,推进剂的流动通道既能保证充填时推进剂的流通,又能保证挤压时不会有回流。冷试结果表明密封效果良好。测定了系统的热试时序,实现了稳态条件下的点火燃烧,燃烧室压力为2.58MPa。由于液体N2O的饱和蒸汽压较高,容易蒸发,积存在燃烧室内的蒸气造成点火压力峰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鉴于在橡胶密封性能分析过程中鲜有考虑长期老化效应影响,文章首先基于时温等效理论,构建考虑热氧老化效应的橡胶密封性能分析理论模型,并采用该模型研究不同压缩率和性能变化指标对橡胶接触性能的影响规律。然后,建立橡胶密封计算的平均接触压力与试验测试的橡胶密封泄漏率间的函数关系,并将采用这一关系预测的橡胶密封的泄漏率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最后,拟合橡胶密封泄漏率与老化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经外推,实现对O形橡胶密封寿命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11.
纤维缠绕的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将开始采用锁位设计件(Capture designfeature),使O形环密封圈不会由于接头的转动而移动位置。范登堡基地第一次航天发射用的轻质发动机,在高强度合金的锥限(tang)内侧加有锁位件。锥根围绕O形密封装置形成支撑,使接头在发动机的点火压力下不致转动。基地地勤人员正在组装四段石墨/环氧同筒段,预计组装工作在三月初完成。锁位件己在纤维缠绕研制发动机的两次静试车中成功地进行了试验,第三次地面试车原定于去年秋季进行,但由于马歇尔航天中心的结构试验失败而延后,从而也推迟了范登堡的航天飞机的发射日期。静试车试验又重新安排在2月13日,但由于挑战者号的爆炸,  相似文献   

12.
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运动模拟器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浩  赵阳  张大伟 《宇航学报》2007,28(4):996-1001
空间对接机构六自由度综合试验台,是对接机构研制所必须的地面试验设备之一,用于对接机构空间对接过程的仿真试验,全面考核对接机构的捕获与缓冲校正能力。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了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运动模拟器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全面地表征了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的动力学特性,且具有简单、通用的形式,对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液压驱动系统进行了建模,从而建立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系统模型。在建立该模型的基础上,使用Simulink对运动模拟器的位置跟踪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系统满足工程试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旋转动密封环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NSYS软件平台,对高性能旋转动密封环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与计算,研究了高性能旋转动密封环圆弧槽槽形结构和圆弧槽几何结构尺寸与密封环液膜压力和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了高性旋转动密封环设计准则,采用该准则设计、制造的高性能旋转动密封环通过了坦克专用传动系统密封试验台密封性能和密封可靠性试验考核,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旋转动密封环满足设计与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航天飞机轨道器和自由号空间站设计的对接机构,其初步试验已圆满完成。这次试验是由NASA,麦道公司和联合技术公司联合完成的。这个机构用来完成轨道器和空间站在空间的对接机动。该机构在捕获两个自由飞行体的同时,耗散两飞行器撞击的能量。对接机构捕获两个飞行体后,还要使这两个空间飞行器对准并且提供一个密封通道。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相同平台卫星不能满足多种运载力学环境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接环减振装置并进行了试验验证。首先通过分析卫星对接环功能特点,结合金属橡胶材料减振方式,设计了对接环减振装置,构建了卫星-对接环减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正弦与随机振动试验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其次,将对接环减振装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将所设计的对接环减振装置应用于环境减灾二号(HJ-2)卫星中,通过整星动力学分析验证了该装置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光学仪器结构中使用O形橡胶密封圈,具有减少光学零部件压紧附加应力、紧固、防松、密封等功能;据实际情况巧用它,可简化结构、提高标准化程序、减少工序、降低成本。论文介绍了几种应用型式及相应的设计参数。把O形橡胶密封圈应用于光学仪器设计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尤其是文中推介的低、中倍显微物镜的简化结构很有希望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光学仪器新的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17.
空间对接机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崇峰  刘志 《上海航天》2016,33(5):1-11
对空间对接机构及其技术进行了综述。将空间对接机构分为载人大型对接机构和非密封小型对接机构两大类,阐述了空间对接机构的物资补给与人员轮换、大型航天器或平台在轨装配、航天器在轨服务,以及探测器飞行过程构型优化等主要用途。将空间对接技术划为早期探索、实用、发展成熟和深入发展4个阶段。归纳了主要空间对接机构的特点。分析了空间对接技术中的总体设计、关键部件研制、对接力学仿真、对接机构试验等难点。回顾了我国空间对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突破的总体技术方案、捕获与缓冲设计、连接设计,以及其它设计要素等关键技术。给出了我国空间对接机构应用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国外载人弱撞击式对接机构、停靠性对接机构和卫星对接机构等新型空间对接机构的研究背景、进展和涉及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未来我国空间对接技术发展路线,建议开展弱撞击对接系统、卫星对接机构的研究,并将合作目标对接技术向非合作目标捕获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18.
固体火箭发动机密封结构随机有限元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固体发动机密封结构主要部件橡胶O形密封圈的力学性能,应用积分类随机有限元法实现了密封结构随机因素下的结构响应,完成了固体发动机密封结构在长时间贮存老化和工作状态下的力学性能模拟及随机有限元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重新设计的航天飞机固体发动机现场接头的内部绝热层是发动机钢壳体和O型密封环的热防护部件.为了防止燃烧室高温燃气到达接头内部,采用了一种无通孔绝热层设计方案.对假想的缺陷和由这些缺陷造成的沿接头粘合面以及O型密封环发展的泄漏通道进行了分析,以验证接头在这些不希望出现的条件下能否完满地起到密封作用.同时还进行了接头中有预设缺陷的发动机的静态试车,验证这种设计对缺陷和由此产生的泄漏通道的不敏感性.试验与分析的结果表明,该设计满足所有的性能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试车过程中机械密封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机械密封泄漏机理。通过N2O4介质运转试验,从石墨材料物理性能和组织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机械密封泄漏原因,试验证明石墨材料的导热性、动环材料的导热性对密封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