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据报道 ,中国于 2 0 0 2年 4月立项发展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将用 2颗小卫星 (1颗运行于极地轨道 ,称为极区卫星 ;1颗运行于赤道平面内、远地点高度大于 6 0 ,0 0 0km的大椭圆轨道 ,称为赤道区卫星 )分别对地球极地和赤道上空进行探测 ,以研究磁层亚暴、磁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和物理模式等为当前空间物理界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该计划于 1997年 1月开始酝酿 ,2 0 0 1年 7月由中国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正式鉴定了合作协议。在这个首次以中国为主的国际空间探测合作计划中 ,中国拟投入 4亿元人民币用于研制发射。将于2 0 0 3年 12月…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9,(5):16-18
探测双星 2003年12月30日发射的中国探测1号卫星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以下简称“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星.运行在赤道轨道。2004年7月25日.“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进入极地轨道。这两颗探测地球磁层空间的卫星分别运行于当时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主要用于研究太阳活动、行星际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首个由中国科学家提出,并以中方为主的空间探测国际合作计划,也是中国和欧洲合作的第一个科学探测卫星项目。它包括两颗以大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分别对地球近赤道区和极区两个地球空间环境变化最为重要的区域进行宽能谱粒子、高精度磁场及其波动的探测。2010年,"双星"计划-"星簇"计划(Cluster)联合团队共同获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杰出团队奖。今年是"双星"在轨交付用户10周年。10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航天局近日在北京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 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两个近地磁层活动区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磁层亚暴、磁层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响应的全球过程,建立符合实际的空间环境动态模式,研究相应的预报方法。 双星计划由一颗赤道区小卫星和一颗极区小卫星组成,这两颗卫星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地球空间重要活动区。 该计划是由中国科学院刘振兴院士牵头提出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对…  相似文献   

5.
士元 《中国航天》2004,(2):14-16
2003年12月28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又叫“极轨卫星”)也将于2004年发射,并将成为我国首次飞越两极高空的空间探测卫星。这两颗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4,(8):3-4
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05分,探测2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这一计划与欧空局团星2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7.
经过100余天的测试,去年12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探测1号卫星(赤道星)正式步入探测之旅。4月12日,在京隆重地举行了探测1号的交付仪式,该星正式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交付给地球空间探测计划用户代表单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出席此次交付仪式的有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副主任栾恩杰、秘书长孙来燕,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副主任王文宝,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探测1号工程总师王希季院士,…  相似文献   

8.
《卫星应用》2004,12(3):8-8
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05分,“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科学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得以真正实现。这一计划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的联合观测项目,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进行六点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9.
经过100余天的测试,去年12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探测1号卫星(赤道星)正式步入探测之旅。4月12日,在京隆重地举行了探测1号的交付仪式,该星正式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交付给地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4,(8):4-4
双星计划全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它是中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先进空间探测项目同发达国家从技术到应用的高层次、实质性的对等合作。该计划实施历程主要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的轨道捕获和轨迹交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一号(CBERS-1)是中国和巴西合作研制的第一颗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地球资源卫星.CBERS-1于1999年10月14日由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运载工具按预定计划准时发射,进入设计轨道,随后通过轨道捕获、星下点轨迹控制和多次轨道保持机动等一系列轨道测控操作,该卫星已按遥感用户的要求正常运行在高精度的太阳同步、回归冻结轨道上.本文简要阐明CBERS-1轨道控制系统的任务目标、系统结构、轨道控制策略、控制性能、飞行软件和在轨操作以及飞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介绍,"嫦娥一号"的任务是环月探测,设计寿命为一年,并且不再返回地球。它从地球发射升空后,先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转5~7圈,需要10~12天才可飞到月球附近。卫星飞行中有多次加速和减速过程,不同阶段卫星的飞行速度不一样,地月转移轨道入轨  相似文献   

13.
《卫星应用》2005,13(1):54-54
中新网2月11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双星计划对地球环境空间探测又获得了新发现,并且与欧空局的4颗探测卫星联合实现了首次对地空间的“六点探测”。  相似文献   

14.
扼要介绍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提出和目标、地球空间双星探测工程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双星轨道飞行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扼要介绍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提出和目标、地球空间双星探测工程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双星轨道飞行试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航天局近日在北京宣布,“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正式启动。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两个近地磁层活动区的电磁场和能量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磁层亚暴、磁层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响应的全球  相似文献   

17.
水客 《航天员》2009,(3):56-57
双星升空,“将颠覆对宇宙的认识” 格林尼治时间2009年5月14日13时12分(北京时间14日21时12分)。欧洲“阿丽亚娜5-ECA”火箭搭载双星: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及普朗克巡天者,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两颗探测卫星,将被送上距地球约150万千米,也就是比月球距离远3倍的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的深空轨道,成为围绕太阳旋转的航天器,以背对太阳和地球的姿势,对宇宙进行持续观测。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Jumpseat”通信情报截获卫星计划在执行了近20年截获苏联莫尔尼亚轨道上的闪电号卫星中继的通信信息任务之后,即将终止。由于苏联目前大量的卫星通信已从高椭圆轨道上的闪电号卫星转由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执行,因此,美国近几年来一直未发射新的Jumpseat卫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绕月探测工程运行的步伐铿锵临近,集千宠于一身、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和希望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即将离别地球,飞向距离我们38万千米外的月球,在绕月轨道上展开为期1年左右的对月探测活动。当然,这次“嫦娥”一号的出访并不是单兵作战,它将与身后的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一起组成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既分工又合作地共同完成地球总部赋予的绕月探测任务,让这个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从此在世人的心目中不再遥远、神秘!  相似文献   

20.
综合 《航天》2012,(6):6-6
4月30日凌晨4时50分,中国第12、1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导航卫星,也是中国首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地球中高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