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登月前的三次载人飞行试验1966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飞船升空,这是第二次载人飞行,飞船没有携带登月舱,3天后进入环绕月球轨道,环月飞行20小时后安全返回地球。在环绕月球飞行10圈的过程中,3名航天员考察了未来阿波罗11号飞船预计的登月点——静海区域,成功地进行了电视直播,并拍摄了700余张月球照片和150张地球照片。左图为航天员拍摄的月面沃海区域的环形山;右图  相似文献   

2.
初识岢岚真面目 今天奔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访我国长征火箭第50次发射。 早七点出发时,太阳刚刚升起,耀眼的光芒射进车窗,照在脸上,让人不得不闭起眼睛。 想起了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的两幅照片。一幅是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地球从月球地平线上升起;一幅是“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火星登陆超期服役后寿终正寝。从时间上看,阿波罗登月是30年前,那时我们的长征火箭还没有升空,还在摇篮中。“探路者”登  相似文献   

3.
1 989年‘’阿波罗”’‘号登塞拉利昂出版的‘阿波罗11”号登月25周年纪月2。周年之际.美国出版了这念小行张背景是阿姆斯特朗走下舷梯的电视画面.枚高面值的纪念邮票主题是经常被引用的月球上第一个”脚印”邮票上的“阿波罗11”号  相似文献   

4.
似水月华     
《飞碟探索》2008,(1):56-56
从月球看地球,会是什么景像?绕着月球运行的“月亮女神”号宇宙飞船拍摄了这张新版的照片。日本的月球探测任务——“月亮女神”号(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简写为SELENE),昵称为Kaguya,主要目的是研究月球的起源与演化.2007年10月,“月亮女神”号已抵达月球轨道,并开始传输数据和影像回地球。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1月8日2:18(北京时间1月8日15:18),宇宙机器人技术公司(Astrobotic Technology)研制的“游隼”(Peregrine)月球着陆器搭乘“火神半人马座”(Vulcan Centaur)运载火箭于卡纳维拉尔角天军基地41号发射台发射。此次任务作为美国“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首次任务,原计划于2024年2月23日在月球着陆。发射数小时后,着陆器推进系统出现故障,推进剂严重泄漏,在太空飞行10天13小时后着陆器再入地球大气层烧毁。“游隼”是美国自“阿波罗”(Apollo)计划以来的第一个月球着陆器,开启了美国商业化月球探测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春来 《飞碟探索》2004,(4):23-24
几乎每个天体都把自己异常的一面展示给了我们,NASA主要行星学家之一的大卫·莫里逊说,月球考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早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行前,就已存在三种互相对立的月球起源理论,这就是“姐妹论”、“母女论”和“俘获论”:按照第一种理论,地球和月球是各自演化而来的,不过两者都起源于同一块母体;第二种理论假定月球是由地球上被撞掉的一块演化形成的,地球上留下的凹陷,形成了今天的太平洋;最后,第三种理论认为,我们的月球是一颗在宇宙中流浪的小行星,后被地球引力场所俘获。当月球地形出现在美国宇航员眼前的一刻…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6月9日傍晚飞离月球,开始奔向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深空开展拓展性试验任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表示,“嫦娥二号”奔向更遥远深空肩负有两项科学目标,一是在深空开展地球远磁尾带电粒子探测,二是对可能的太阳X射线爆和宇宙伽玛爆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8.
从1967年开始,波兰参加了“国际宇宙”计划的所有试验;宇宙物理学,宇宙气象学,宇宙生物学和医学,宇宙通信等等。1970年11月18日,“垂直线-Ⅰ”号地球物理火箭发射成功。这枚火箭上运载有波兰弗劳兹拉夫大学天文台和波兰科学院太阳地球联系实验室研制的 x 射线太阳值谱  相似文献   

9.
航天简讯     
200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8项太空探索进展□□200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在探索与认知地球、太阳系以及宇宙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其中最重要的8项是:①航天飞机重新开始建造“国际空间站”;②在2006年12月4日公布了全球性太空探索战略和美国月球体系结构;③“火星全球勘测者”探测器、“机遇号”火星车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水的新证据;④首次发射了冥王星探测器“新地平线”,星尘号返回舱带回了彗星和星际尘埃颗粒,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卫二上存在液态水的迹象;⑤启动第5次“哈勃”望远镜维修计划,以使其天文观测能力在未来得到扩展和提升;⑥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10.
这枚纪念章是美国为纪念阿波罗13号登月发行的银制纪念章,发行年代不详,发行量不详。纪念章正面为太阳、月球、地球及3匹天马行空图案,上部为英文阿波罗13号。  相似文献   

11.
月球是地球仅有的一颗天然卫星,它距地球384400千米,质量仅为地球的1/81。它不断地从地球“偷”能量,并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从地球身边悄悄溜走。1959年,苏联的“月球-2”飞行器第一次拜访了月球。同年,“月球-3”对月亮背面进行了40分钟拍照,揭开了月亮背面的谜团。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计划的3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到1972年,“阿波罗”登月达到6次,12名宇航员在月球活动80小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6个不同地点间行走了90公里,将约400公斤岩石和土壤样品带回地球。由于开发月球的费用很高(当时估计25×10~9美元),美国改变了载人登月的空间优先发展政策,因而未能提出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的计划。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1986年曾提交过一份报告,主要内容之一是在下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重新飞上月球,而后于21世纪的第3个10年进行载人火星探险。  相似文献   

13.
月球饭店的开张 早在60年代后期,美国宇航局顺利地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曾一度唤起了人们到月球旅行的梦想。特别是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在月面上踏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对阿姆斯特朗来说,这只是微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一成功使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实业家们受到了极大鼓舞。提出了到月球去开创事业的宏伟设想。经营大规模饭店的希尔顿饭店总经理帕隆·希尔顿在美国宇宙学会的讲演中大胆地提出了准备将来在月球建造希尔顿饭店的设想。 遗憾的是.进入70年代后,美国宇航局突然中止了月球的开发计划而转向航天飞机的研制。直到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天文物理学家康贸庞(音译)博士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档案馆中获得了几幅照片,照片上清晰地显示出有人类赤脚在月球上行走留下的脚印!这些照片是1969年7月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拍摄的.  相似文献   

15.
<正>1月3日,透过嫦娥四号探测器相机的镜头,人们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月球背部的模样。当天10时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嫦娥四号"着陆的全过程牵动人心。上午9时许,"嫦娥四号"从月球正面上空出发,一路掠过"阿波罗""勘  相似文献   

16.
“阿波罗10”号是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前进行的最后一次技术试验飞行。在这次飞行中,除了在月面上着陆和进行月球探险之外,“阿波罗10”号完成了所有其他任务。同时,“阿波罗10”号也完整地检测了登月程序,包括着陆失败时必须采用的应急程序。  相似文献   

17.
晓云 《飞碟探索》2008,(12):10-12
2008年7月,一个惊天秘闻传遍全世界——曾在1971年乘坐“阿波罗14”号飞船登陆月球,成为全世界第6个登上月球、现年77岁的前航天员埃德加·米切尔在接受美国“克朗”电台节目主持人尼克·玛格里森采访时透露:当年他从月球返回“阿波罗14”号太空舱时,竞遭遇了外星人!  相似文献   

18.
文木 《太空探索》1999,(6):8-11
历史将记住他们——“阿波罗11”号的机组成员: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舱驾驶员爱德温·奥尔德林和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1969年7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9时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飞向月球 与以往的飞行一样,在围绕地球飞行一圈半之后,“土星5”号的第3级火箭S-IVB再次点火,“阿波罗11”号飞船踏上了历时3天的登月旅程。柯林斯驾驶着指令与服务舱从运载火箭上分离并转向与登月舱对接成一个整体,一起飞往太空。服务舱被起名为“哥伦比亚”号,登月舱则被命名为“鹰”号。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来,月面探测已不是太空计划的主角,在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的今天,人类为何又将目光投向月球呢? 月球离我们最近,有着丰富的矿藏。月球上没有大气干扰,是进行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的圣地,如果我们在月面建立天文台,将会探测到宇宙中许多奇异现象。更为重要的,月球还是个难得的航天发射基地。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发射火箭所需的燃料会比地面少得多,月面上有丰富的铁、钛、铝等的氧化物,可以用来生产火箭燃料液氧;而且,据“克莱门坦”探测器1996年发回的资料,月球南极的环形山中可能有冰层,如果今年1月7日发射的“月球勘探者”真能找到水源,不但月面制氧简单得多,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的问题也解决了。如果说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是飞向大宇宙的桥头堡,永久性的月面基地便是远征火量的最佳跳板。  相似文献   

20.
今中外,人类都想往宇宙,有奔向宇宙漫游的种种美好愿望,在国内外的古诗古画、神话传说、科幻小说中,均有强烈的反映。但是,直到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成功之前,人类的这一愿望还处于幻想阶段。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有加加林,真正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1969年7月16日,载有三名美国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经过5天的飞行,于同月21日在月球的静海区着陆,真正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此后,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频繁去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