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伊始,第一颗肉眼可见的大彗星就出现了,林尼尔C/2001A2彗星于去年5月底总亮度达到5等肉眼可见程度,在6月中旬达到最亮的3.3等,为新世纪的彗星观测谱写了辉煌的“序曲”。 林尼尔C/2001A2彗星在最佳观测时间内赤纬偏南,我国无法看到,或几乎看不到。现在笔者将从因特网收集到的丰富图片和相关情况刊载于此,让您一睹本世纪第一颗肉眼彗星的风采。  相似文献   

2.
哈雷是怎样发现哈雷彗星的?哈雷从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彗星,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但哈雷没有立即下此结论,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前搜索。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哈雷大胆地指出,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年底再次回归。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任何人意识到彗星能定期地回到太阳附近。  相似文献   

3.
失踪的彗星     
最近,天文学家们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成千上万颗彗星销声匿迹,失去了踪影。墨尔本大学物理学家罗伯特·福特博士认为,这些彗星可能仍然存在,只是我们无法观测到它们而已,其中有些彗星正朝地球飞来,并有可能与之相撞。福特还指出,这些失踪的彗星可能由一种被称为镜像物质的奇特物质构成。这是一种科学家新近发现的隐形物质,少数物理学家认为它可能就是那种飘忽不定的暗物质。暗物质被科学家们描述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死刑台”,不过,尚未有人确认这一物质。“如果镜像物质确实存在,那么,也就应该存在着镜像恒星、镜像行星,甚至镜像生命。…  相似文献   

4.
1994年7月,科学家们亲眼目睹了一颗行星与另一个天体之间最剧烈的碰撞。木星连续6天遭到一颗名叫苏梅克·利维9号的彗星接连不断地轰炸,一颗接一颗,总共20几颗彗星碎片,以每秒60千米左右的速度疯狂地砸入木星稠密的大气层。这场狂轰滥炸产生了大量的火球,在地球上用望远镜很容易看到。  相似文献   

5.
你对1996年3月的“百武彗星热”一定还记忆犹新。当时疾走于北天的百武彗星亮度最亮时达到0.7等,彗尾长达几十到上百度,成为自1976年威斯特彗星以来最明亮的大彗星。时隔一年之后的今年3、4月间,另一颗名为海尔—波普(Hale—Bopp,缩写HB)的彗星将出现于黎明前东北方天空或傍晚后西北方天空,最明亮时亮度将达到—1.8等,与今年的火星差不多明亮,一个新彗星热的高潮即将来临。 百年不遇 百武彗星发现于1996年1月30日,6月份以后就无法用肉眼看到了,虽然明亮壮观,但来去匆匆,您尚来不及准备,它就消失了。HB彗星则完全不同,从发  相似文献   

6.
陈丹 《太空探索》2003,(4):46-47
彗星一直部是天文爱好者最喜欢和最有作为的观测领域之一.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新年伊始就有一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彗星要与天文爱好者见面。这颗新彗星是由两位日本业余天文学家各自独立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在土耳其的布尔沙郊区,清晨东方的天空正露着鱼肚白,金星是此时最亮的星体。这张2006年3月2日所拍摄的照片,有一个次亮的星体,就是造访内太阳星系的访客,彗星Pojmanski。由波兰的华沙大学的天文台天文学家在1月2日所发现,它的编号为C/2006A1。仔细观察这张照片。可以看到非常暗  相似文献   

8.
肖东 《飞碟探索》2012,(2):12-13
说到彗星,就不能不谈谈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正式的名称是1P/Halley)是最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每隔75年或76年就能从地球上看见,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可能以裸眼看  相似文献   

9.
张生 《飞碟探索》2012,(2):15-15
2011年12月15日晚些时候,一颗彗星掠过太阳表层,可能会导致其自身毁灭。SOHO卫星能够全程观测到这一"表演"。这类彗星通常被称做克鲁兹族彗星,或者是"掠日彗星",这种称谓主要起因于它会掠过太阳表面。这颗掠日彗星,正式名为C/2011W3(洛夫乔伊),是由澳  相似文献   

10.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尼采在晴朗无月的夜晚,一个人至少能看到2000多颗星星。这些星星有明有暗,而且色彩斑斓。在夏天,你能欣赏到壮美的银河;在冬天,你会观察到全天最亮的恒星。在一年的不同时候,你还有可能领略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颗大行星的风采。也许还会有诡异的流星在你不经意间划过夜空,还会有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春天,一颗新彗星在太空中光华四射,她的彗尾在最长时超过1000万千米。这就是中日两国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池谷一张彗星,她是中国爱好者首次发现的新彗星,也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制望远镜“摘下”来的星星。  相似文献   

12.
李祥 《飞碟探索》2001,(6):37-38
说到天体撞击事件,人们不禁联想到1994年7月“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时惊天动地的一幕。这颗被木星引力拉开分裂的彗星,首块碎片以每小时20万千米的速度和2000亿吨TNT当量的威力猛撞木星大气层,掀起了高达3000千米的羽状光柱。彗星的21个亚核相继撞击着木星,使得这个大行星伤痕累累,其中的一个创面黑斑直径达数万千米,大大超过了地球。而6500万年前的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天外来客撞击地球后,竟使统治地球生命舞台长达1.6亿年的恐龙及地球上80%的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足见天体撞击是何等的…  相似文献   

13.
众眼看宇宙     
2009年初最引人注目的彗星--鹿林彗星,由广州的中山大学本科生叶泉志与台湾的鹿林天文台林启生于2007年合作发现,虽然它现在已逐渐黯淡下去,但它的旅程曾经过众多美丽的星野.例如沿途上就曾短暂地遭遇了土星和狮子座的最亮星--轩辕十四,而在上面这幅照片中,它则通过一些遥远星系的前方.  相似文献   

14.
行星冲日     
《飞碟探索》2008,(5):5-5
太阳系中最“魁梧”的行星——木星将于2008年7月9日冲日。届时,天文爱好者通过肉眼便可以在晴朗的夜空看到木星,它是7月星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如果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还可清晰地看到木星的大气条纹和环绕在它周围的4颗伽利略卫星。  相似文献   

15.
张健 《飞碟探索》2001,(1):21-23
寻彗是天文爱好者们最有兴趣的事了,这里面有太大的挑战和诱惑。看着叫做自己名字的彗星在太空飞翔,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啊。但可惜的是我国的天文爱好者们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彗星,而像日本、美国的天文爱好者早就发现了几十颗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彗星,远远把我们甩在了后面。我想并不是我们中国的天文爱好者能力差,主要是我们的客观条件较差。国外的爱好者都是用大口径的反射镜或是大口径的双筒折射镜寻彗,并且大部分都是开车到野外去观测的。在这样的竞争条件下我国的爱好者当然是很难成功的,谁也不用指望用一架小口径望远镜在城市里…  相似文献   

16.
《飞碟探索》2007,(4):5-5
根据NASA的斯匹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最新观测,2007年2月18日,在螺旋星云中心的一颗死亡恒星附近,一些彗星发生了碰撞,激起的灰尘盘围绕在恒星周围35天文单位~150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等于日地间的距离,约1.5亿千米)的2巨离范围内。该发现发表在2007年3月1日出版的《天体物理》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已经在太空中翱翔了6年时间,它的最终使命是在2014年与一颗彗星会合,并探索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奥秘。但在此之前的漫长旅途中,“罗塞塔”也顺便走访了其他天体,  相似文献   

18.
空间扫描     
“罗塞塔”彗星探测器观测小行星“斯坦斯”欧洲“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从8月4日起,开始向小行星“斯坦斯”靠近,并在1个多月的时间里对其进行观测,测算出这颗小行星的轨道,了解它的一些特性。“罗塞塔”于9月5日在距离“斯坦斯”800km的高度飞掠这颗小行星。在整个观测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下旬以来,如果天气晴好,在远离城市光污染的郊外,一晚一早,用双简望远镜或小型天文望远境就可以看到两颗亮度达到肉眼可见程度的大彗星,一颗是实现中国天文爱好者零的突破的池谷-张彗星,另一颗就是本文的主角,大名鼎鼎的林尼尔彗星,不过不是世纪末的林尼尔彗星(C/1999 S4),也不是新世纪第一颗肉眼可见的林尼尔彗星(C/2001A2),而是又一颗肉眼可见的林尼尔彗星(C/2000WM1)。  相似文献   

20.
日月 《太空探索》2003,(7):36-37
一般的天体都是晶莹可爱的光点,但有时天上也会出现毛发悚然的“怪物”,它那淡淡的银光常常还拖着一条摇弋不定的长尾,这就是古人十分惧怕的彗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