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月球探测卫星的飞行过程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 调相轨道段:月球探测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后,将先围绕地球运行一段时间。通过三次近地点变轨,逐步抬高轨道的远地点。在第三次变轨后(11),卫星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奔向月球的地—月转移轨道。(2) 地—月转移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是一条复杂的曲线,卫星要飞行5~6天,其间根据轨道的具体参数进行1~2次中途修正(13,15),以保证卫星正确进入预定的月球轨道。(3) 环月轨道段:当卫星达到距月球200千米时,卫星进行减速制动(18),进入环绕月球南—北极运动的月球极轨道。此后经过两次近月点制动(20,2…  相似文献   

2.
1月24日,日本从鹿儿岛用缪3S2火箭发射了“飞点”工程实验卫星,卫星上搭载了MUSES-A小型月球探测器。“飞点”卫星重182公斤,呈圆柱形,高0.8米,直径1.4米。MUSES-A重11公斤。这两个飞行器造价2200万美元,缪3S2火箭为3000万美元。 3月19日凌晨5时,MUSES-A进入绕月飞行轨道,在离月球7000~2万公里的月球椭圆轨道上飞行,使日本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探测月球的国家。MUSES-A在绕月飞行中,将收集月球周围空间的温度、引力场数据,并实验绕月球飞行的变轨技术。  相似文献   

3.
最新消息     
美将发射探月卫星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组织将于1月份晚些时候把l枚军民两用卫星射到月球轨道附近。这次不载人空间飞行的使命是为将来人类向月球移民寻找着陆点。此星114克莱门坦,耗资3400万英磅。它将在月球轨道上运转3个月,对月球进行考察。然后飞往小行星带对其进行研究。日本于1994年开发宇宙太阳能发电事业它是先将太阳能电池安装在卫星上,然后将卫星发射升空,把太阳光转换成电能,再通过微波传送到地面,最后将微波还原为电能。本项开发预计2040年完成,届时可向10万个家庭供电。1994年美国航天计划面临预算…  相似文献   

4.
4.5 绕月飞行纳卫星 □□绕月飞行纳卫星是1颗从日本于1990年1月24日发射的月球探测器(MUSES-A)分离出来的子卫星,用于试验绕月飞行技术,并观测月球。这颗卫星重12kg,它从主星分离出来,进入1个距月球2 000km的圆轨道,成为世界上第1颗绕月球飞行的纳卫星。 该纳卫星是1  相似文献   

5.
王存恩 《国际太空》1997,(12):17-21
月球-A(LUNAR-A)是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研制的一颗重540kg、采用自旋稳定的新型月球探测器,计划于1997~1998年间用M-5火箭发射到月球轨道上。探测器上配备3个由月震仪和热流量计等组成的穿测器(penetraton),用于穿入月表,以地球物理学的方式查测月球内部结构,为开展月球起源、进化等研究创造条件,提供可靠数据。LUNAR-A上还安装了轻型、高精度的摄像机,用于对准月球摄像,获得大量的月面信息,对月面进行研究。1991年1自24日,ISAS已成功地发射了飞天号月球探测器(第14号科学卫星)。它上面载有一颗子卫星“…  相似文献   

6.
英国和美国科学家正在探讨联合实施一项探月任务的计划,准备利用一个月球轨道器向月面发射类似于导弹的多个穿透装置。该计划全称为“月球轻型内部与通信实验”(MoonLITE,又称“月光”)卫星。按计划,英美会把一颗卫星送人绕月轨道,卫星人轨后,将向月面发射3~4个装有科学仪器的射强射弹将嵌入月面以下的浅层。科学家说,“月光”将会发回有关月球构造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5月21日,我国用长征-4C火箭成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鹊桥"(Magpie Bridge)月球中继卫星送入太空,该卫星于6月14日进入了地月拉格朗日2点(L2点)的晕轨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到该轨道的月球中继卫星。那么,"鹊桥"月球中继卫星有何用途?它为什么要运行在地月L2点晕轨道?简单地说,它将为2018年年底我国发射的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4落月探测器提供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8.
空间扫描     
日计划联合勘探月球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文部省科学研究所日前达成一项协议,今后将联合勘探月球。2001~2002年间用H-2火箭发射绕月球运转的卫星,之后还发射月球探测器,并打算与美国共同取回月面岩石。中国将为亚太通信卫星公司发射亚太二号R大功率通信卫星它作为今年早些时候亚太二号卫星发射失败后的替代卫星,由洛拉尔公司制造。该星载有28台60瓦C波段和16台110瓦Ku波段高功率转发器,预计于1996年12月至1997年2月间由长征三号B火箭发射。日美进行星间通信试验6月9日,日本工程技术试验卫星(…  相似文献   

9.
□□欧空局将于2003年8月22日发射欧洲第1个月球探测器SMART-1(SMART是英文Small Mission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Techology的缩写,可译为“小型先进技术研究任务”)。SMART-1将使欧洲成为继苏联、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4个独立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或组织。该探测器用阿里安-5火箭从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进入一条椭圆轨道。然后它与阿里安-5分离,依靠自己的太阳电推进系统推动,极其缓慢地提高轨道高度,直至16个月以后,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成为月球的卫星。 SMART是一项为未来开展长期、宏伟的科学任务创造条件的新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日本几大电子设备生产厂家新产品的研制,加强其国际竞争能力,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组织东芝等几大公司联合研制了日本目前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工程试验卫星ETS—6。该卫星在8月28日由H—2火箭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1个月后由于推力不够,卫星进入38700×7800的大椭圆轨道。卫星发射后命名为“菊6”号。  相似文献   

11.
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下简称宇宙所)拟于1996年2月发射月球-A探测器。它的本体重550kg,搭载3台重13kg重的穿透器舱。先将其发射至月球的长椭圆轨道,然后投下穿透器舱,再移月球低轨道执行任务。月球-A本体是两个同心圆筒状的自旋卫星(见图1)。最大直径2.2米,长1.6米,除燃料外约重360kg,用正研制的M-5火箭发射,主推进器使用肼/四氧化二氮双组元液体推进剂发动机。该探测器接近月球后,首先进入100km(近地点)×15000km(远地点)长椭圆轨道,从那里依次将搭载的地热计和热通量计等计测仪器的穿透器舱(见图2),分别  相似文献   

12.
日本海洋观测卫星“MOS—1”已于1987年2月19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顺利地进入极轨道。此卫星被命为“桃花一号”。2月23日,宇宙开发事业团地球观测中心,首次接收到了该星发回的良好的图像资料,25日公开发表了利用可见光近红外辐射计观测的长崎县大村湾地区图像,东西长40公里,南北长36公里,图像上能分辨出长崎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了小行星探测器缪斯-C(MUSES-C)。它是由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研制、用M-5火箭发射的第3个探测器。此前,日本在1990年发射了月球探测器MUSES-A,在1999年发射了电波天文卫星MUSES-B。MUSES-C采用三轴控制方式,配备了氙离子发动机。该发动机在MUSES-C发射3周后开始工作,用约2年时间将探测器送入距小行星1998SF36约10km的圆轨道。MUSES-C将在这一轨道上完成5个月的观测以及样品采集工作;还利用投放到小行星表面的跳跃式机器人(ISAS研制)对小行星进行考察、拍照,以获取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对国外极月轨道月球卫星的热设计进行了概述,并以一个极月轨道月球卫星为例,介绍了采用单自由度太阳帆板技术的某极月轨道月球卫星.针对该卫星,对其奔月飞行和在极月轨道上环月运行时的外热流与空间散热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初步提出了该卫星的热设计方案,重点对有效载荷热控问题, ±y侧仪器设备的热控问题,以及热控百叶窗的应用技术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一箭多星始于1964年。最初进行了两次一箭双星的飞行,以科学试验为主要目的。双星轨道的近地点均为400公里,远地点各为7100公里与68000公里。在第二次双星发射后的一个月,即1964年8月,一箭多星飞行便纳入了具有军事目的的宇宙号卫星系列。一、发展过程宇宙号系列中的一箭多星飞行分为两个阶段,即试验阶段与实用阶段。试验阶段自1964年8月至1965年9月,历时13个月,共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服务舱完成了第三阶段拓展试验。为此,本刊通讯员和记者对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进行了专访。记者:嫦娥-5试验器的服务舱已完成了第三阶段拓展试验,这三个阶段的拓展试验有哪些主要内容?刘继忠:第一阶段主要是试验服务舱拉起、大椭圆停泊轨道飞行、地月L2点飞行及返同月球的过程。它实现了一次发射、三次奔月、两次借助月球引力飞行。在两次月球借力飞行中,第一次是借助月球引力转向,形成自由返回轨道,将返回器送回地球;第二次是借助月球引力飞向地月L2  相似文献   

17.
据1989年3月18日英国《国际飞行》报道,巴基斯坦声称它将于今年底发射自行研制的“巴达尔-A”(Badar)卫星。该卫星星体是个26面的多面球体,重70公斤,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传输数字信息,象一个轨道邮箱。卫星将进入600公里近极地轨道,倾角95~98度,运行周期100分钟,每天飞越巴基斯坦3~4次,每次15~20分钟。  相似文献   

18.
苏联的海洋监视卫星直到1978年初才被人们所知,当时宇宙-954发生故障,在加拿大上空再入大气层,碎片坠落到地面造成污染,引起公愤。在佩里的文章中透露出这些卫星,这里概括叙述如下: 苏联的第一颗海洋监视卫星是宇宙-198,于1967年底发射,初始轨道是249/270公里,倾角65°。卫星在此轨道上运行两天后,分裂为三部分,其中两部分仍留在轨道上衰变。第三部分被机动到同样的倾角、894/952公里的高轨道上。该系列的第二颗于三月份发射,  相似文献   

19.
观察家断言,苏联今年6月29日发射的宇宙-1579是一颗核动力雷达海洋监视卫星。这类卫星自从宇宙-1402(1982年8月30日发射)坠毁以后,已停止发射达一年半之久。苏联首次发射这类卫星是在1967年(宇宙-198),它们可以在280×260公里的轨道高度上飞行数月,直到核动力雷达电子设备失去作用时,再将核动力装置与卫星整体分  相似文献   

20.
<正>宇宙机器人公司的首个"游隼"月球着陆器将在2019年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发射,把35千克的有效载荷送上月面。本次发射将以搭载方式进行,但主有效载荷信息目前尚不得而知。此次首飞任务将验证"游隼"的各项性能。宇宙机器人公司已同希望参与这次飞行的用户签订了11项合同。该公司希望"游隼"最终能用于开展较为频繁的服务,每次把265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到月球,潜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