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H_∞控制理论的电动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抑制由舵机主动运动产生的多余力矩以实现负载台的恒力矩加载,基于理论建模和频响辨识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用H∞控制方法抑制多余力矩,设计了H∞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此种抑制多余力矩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2.
《上海航天》2015,32(6)
根据伪码跟踪精度理论,以及北斗二期和三期B1,B3频点的信号设计体制,理论分析了北斗B1/B3频点载波相位测量和伪码测距的精度,并用北斗双频接收机零基线实验对理论精度进行了实际数据验证。研究结果对用B1/B3频点的载波相位和码测量进行精确建模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通讯系统和雷达系统的数字仿真中大量存在的复包络数字滤波器建模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量误差模型 (Errors- in- Variables Model,简记为 EV模型 )的频域最大似然参数估计方法。首先将实验测量值的中心频率移到零频 ,得到复包络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然后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复包络滤波器系数的初始估计值 ,最后使用数值迭代法对最大似然估计的代价函数进行优化 ,得到复包络滤波器系数的最佳估计。实验结果以及理论分析表明 ,与现有的复包络数字滤波器转换方法相比 ,最大似然法建模的过程更加直接 ,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雷达目标旋转微运动的分析,推导了点源目标的微多普勒频偏计算公式.以静态电磁理论建模为基础,提出了锥旋弹头的动态电磁建模方法,仿真得到锥旋弹头的RCS回波,并用时频方法对回波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估计的卫星编队动力学建模方法。以实际的经过简化建模的卫星编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利用UKF算法对该模型与精确模型的模型差进行估计,并运用该估计结果对原有模型进行反馈补偿,以达到提高卫星编队建模精度的目的。为了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对基于空间圆形编队的卫星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忽略J2摄动力影响的情况下,基于UKF估计的建模方法大大提高了原有建模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杨俊  范丽  明德祥  黄文德 《宇航学报》2015,36(2):165-172
应用平行系统理论,研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人工建模、计算实验和平行执行的方法。首先构建GNSS平行系统框架,分析GNSS平行系统人工建模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代理(Agent)的导航系统实体建模方法;然后根据计算实验需求,设计GNSS平行系统在人工建模、试验支持与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计算实验方法及流程。在此基础上,给出GNSS平行系统的运行模式及其平行执行过程。最后,以GNSS平行系统在人员培训方面的应用为例,说明GNSS平行系统在实际GNSS运行维护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建立GNSS平行系统是提高GNSS建设和运行维护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非对称马刺狭孔结构,该结构具有可调控的双带隙特性,并提出基于LCR谐振器的该马刺狭孔的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通过电磁仿真结果提取其电路参数的方程。采用RBF神经网络建模来辅助设计双带隙马刺狭孔,将该马刺狭孔用于Wilkinson功分器高次谐波的研究。实验结果证明,Wilkinson功分器的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分别降低27dB和34dB。该功分器在3.8GHz处反射系数为-3.5dB±0.3dB,在3.12GHz时为-3.7dB。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采用质量加速度曲线估算冲击谱的方法进行建模研究。首先,使用脉冲函数等效冲击谱建立了星箭组合体的基本模型;然后研究了质量加速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模型.重点对模态质量加速度的理论进行建模,通过对模型求解,求出模态质量加速度;最后以一个算例来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吴爽  赵寿根  吴大方  罗敏 《宇航学报》2013,34(12):1550-1556
通过动力学实验获得真实的太阳翼板间铰链结构于不同激振频率下的振动响应参数,并采用力状态映射法建立板间铰链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首先,采用单频激励信号模拟外扰对实际的板间铰链结构实施动力学实验;然后,基于其结构具有的多重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根据实验数据应用力状态映射法辨识结构的动力学参数,建立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最后,对由太阳翼板间铰链连接的两段梁所构成的系统进行了冲击激励下的振动响应测试,同时进行了有限元动力学仿真,实验测试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本文建立的太阳翼板间铰链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其动力学特性,对于实际太阳翼结构的动力学建模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空间成像光学系统发展状况,揭示了空间自适应光学的重要意义;从误差源、系统一体化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及地面实验验证系统四方面探讨了空间自适应光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其未来的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锁相环中数字分频器对输出信号相位噪声和杂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数字分频器混叠效应的分析,解释了锁相环相位噪声线形模型与一些实验 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并通过对数字分频器的建模,得到了数字分频器输出信号相位噪声和 杂散的计算方法。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再以此修正锁相环相位 噪声线形模型,使锁相环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和杂散的预测能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
静电陀螺随机漂移模型辨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友堂 《宇航学报》1996,17(2):91-95
采用时序分析方法对静电陀螺随机漂移模型进行辨识,提出了用Box-Jenkins法,Burg法,LUD法以及D.D.S法四种建模方法建立了一维模型,并用多维AR模型建立了二维模型,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只有精密陀螺建模才有价值,LUD法对发展实时控制是十分有用的  相似文献   

13.
杨慧  郭宏伟  王岩  刘荣强 《宇航学报》2016,37(3):275-281
针对对向多层超弹性铰链展开状态的稳定性问题,分别基于铁木辛柯屈曲理论和欧拉梁屈曲理论建立对向多层超弹性铰链折叠峰值力矩模型。搭建实验平台,分别对12种规格对向单层、双层超弹性铰链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理论值与实验值偏差不大于7.73%,偏差均值不大于4.93%,偏差标准差不大于4.97%,验证了基于欧拉梁屈曲理论建模的准确性。对对向多层超弹性铰链进行参数研究,发现半径、中心角、厚度和层数与屈曲力矩正相关,而长度则是负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Solid Works建模软件建立了FA-45-59机型针摆传动机构参数化模型,通过ANSYS的ADPL参数化语言对该模型进行了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具体过程包括模型导入,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的定义,网格划分,接触对的定义,边界条件施加及计算求解等。计算求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后,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从而大大提高了建模、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无暂态锁相技术、相关码技术、ADM转换技术,提出了一个用于微机与模拟电台接口的多功能通信终端板的设计方案。这种终端板能实现同时传时间、数据话音的功能。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船载ISAR对舰船目标成像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船载ISAR和舰船三维运动为成像条件,针对舰船目标ISAR成像的多普勒特性进行讨论。对海情影响下舰船目标的摇摆成像模型进行数学建模,并从理论上分析多普勒频率特性和船载ISAR对舰船目标成像的复杂性。在建模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幂律型流体射流破碎建模和实验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蒙正  马杰 《火箭推进》2010,36(4):1-6,41
简要回顾了射流破碎研究的现状,讨论了幂律型流体射流破碎建模和实验的相关问题。射流破碎建模的关键在于依据流体的胶凝结构和组份物性,射流与环境气体之间的作用关系,提炼主要影响因素。射流破碎实验研究的关键在于高分辨率和高速成像技术等光学测试技术。建模和实验的主要作用在于揭示射流破碎的机理,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为喷注器雾化研究提供参考,为燃烧室冷却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状态监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峰  邓方林  汪立新 《宇航学报》2002,23(3):61-63,71
本文介绍了动态系统马尔可夫模型描述方法,在动态系统马尔可夫建模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状态监控方法,最后,根据某型发动机的实际数据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导弹目标全频段散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目标的低频、谐振、高频散射区域及散射特点 ,给出了用于低频散射理论建模的矩量法 (MoM)、高频物理光学法 (PO)和物理绕射理论 (PTD) ,最后以图示的形式给出了某导弹的低频散射与高频散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C/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与等效弹性性能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伴随化学反应的质量传递理论,研究了C/C-Si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获得其氧化动力学模型。通过建立各材料组元(碳、碳化硅或其他材料)合理的氧化动力学方程,结合已有的C/C-SiC微结构参数化建模及性能预测技术,将氧化机理与微结构表征建模相结合,建立C/C-SiC复合材料在高温氧化环境下的弹性性能随温度、时间等参数变化动态预测模型,实现对高温环境下各种复杂构型C/C-SiC复合材料的性能预测研究。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该文建立的数值模型,可有效预测高温氧化环境下C/C-SiC的质量变化和等效弹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