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航天》2006,(6):47-48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航天电子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研制、生产和销售。公司注册资金6亿人民币,资产总额90亿人民币,拥有员工16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400余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  相似文献   

2.
2月23日,北京大观园酒店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随着主席台上多位领导共同启动按钮,写有“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的金黄色牌匾,披着红色绸缎呈现到众人面前。这意味着以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有关资源为基础组建的航天电子专业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正式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3,(5):10-10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揭牌仪式3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贯彻国防军工企业深化改革精神,向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又迈出了新的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宇航学报》2007,28(1):F0003-F0003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宇航学会下属以飞行器惯性制导、导航专业技术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专业技术学术团体组织,成立于1978年。现挂靠单位为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十三所,其委员单位由国内从事惯性制导、导航领域的专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组成。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宇航学会的领导下,主要发挥以下作用:一、围绕中国惯性技术领域的发展战略,开展学术交流,以提高我国惯性技术的专业水平。二、开创惯性技术领域国际技术交流的新局面,积极参与国内外惯性技术领域内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航天》2003,(7):10-10
本刊讯2003年6月20日,上海科学仪器厂转制揭牌,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党委书记王占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张廷新、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立强及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畹敏为公司揭牌。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是对上海科学仪器厂(国营539厂、上海空间电子设备研究所)进行资源重组,将部分经营性资产注入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并由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出资成立的,注册资本6500万元。作为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新公司将进一步拓宽原有的专业…  相似文献   

6.
完成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是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这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舱外航天服是关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等单位在参与舱外航天服的研制工作中,大胆创新、集智攻关,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的高精尖技术领域,写下了中国航天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创建于1979年,是航天、航空测控领域内跨单位的专业学术组织,在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宇航学会第五届遥测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现有委员36名,其中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4名,委员31名。他们大都是航天、航空测控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具有本专业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实力,主要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装备部、二炮、中国兵器集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本届委员会的组成较年轻化,吸收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年轻技术骨干,增加了专业委员会的活力,同时学历层次得到了提升,硕士、博士占到了近40%的比例。中国宇航学会遥测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是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四研究所(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七○四所自1957年建立以来,先后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几百套航天遥测、测控系统设备,是中国航天遥测及测控技术的开拓者。目前,七○四所以测控通信与卫星导航、精确制导与信息对抗、卫星有效载荷、传感器和以微波为代表的共性技术,即四个专业领...  相似文献   

8.
第十六届国际空间技术与科学会议(ISTS)于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召开,大会主席、东京大学教授小林繁夫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做了热情的讲话。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各国的院士、博士、教授、专家、研究生、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等七百三十余人,中国航天工业部、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学院均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次会议并得到北海道地区和企业的大力赞助。  相似文献   

9.
《航天》2009,(3):54-55
2009年1月16日,为期20天的“梦想航天、探索宇宙”全国第四届太空画展在北京落下帷幕。本次画展吸引了6万多名来自全国的观众,在展览期间,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还专门组织了在京的部分职工前去参观,北京161中学培训中心组织参加少年宇航技师培训的十几所学校的学生到画展现场观摩学习,来自广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作者和家长也专程赴京参观并交流。  相似文献   

10.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地处京津走廊的廊坊市,1978年建校,1999年院校调整时由中国航天总公司划归河北省教委管理,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占地32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万元,藏书20万册。在260名教师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20名。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6000余名,已有10000余名各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1,(1):128-128
据中国航天科技信息网站报道,2010年11月21日,历时6天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圆满闭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展出的包括“天宫”、“嫦娥”在内的24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特别是100多项首次和公众见面的成果,引发了空前的参观潮。在前3天的专业日里,10万观众入场参观。在后3天的公众日里,参观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22万人。  相似文献   

12.
李睿 《航天员》2013,(4):78-78
6月10日至12日,中国航天基金会邀请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的企业高管和经销商及关心支持航天事业的有关单位负责人150余人,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观摩了神舟十号飞船发射盛况。  相似文献   

13.
动态新闻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2019年型号工作会据《中国航天报》2019年1月3日报道,1月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了2019年型号工作会,会议设1个主会场和53个分会场,共计4200余人参会。会上,公司总经理袁洁作题为《牢记使命勤力同心强化担当拼搏奋进圆满完成2019年型号科研生产任务》的工作报告。公司董事  相似文献   

14.
《质量与可靠性》2010,(3):F0004-F0004
“中国航天质量论坛”简介 “中国航天质量论坛”是航天质协近年来创建的品牌平台,是航天行业质量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交流、研讨的盛会。前两届论坛效果很好,得到了航天科技、科工两个集团公司和航天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的充分肯定。按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规定.拟于2010年9月底或10月上旬举办第三届“中国航天质量论坛”。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2,21(4):58-58
据新浪网2012年7月7日消息,随着“神九”飞天,航天产业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备受瞩目。西安航天产业基地的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可实现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服务业收入150亿元人民币。其中新材料产业在4个领域实现产值50亿元人民币,分别是:固体火箭技术应用领域6亿元人民币,精细化工领域16亿元人民币,复合材料领域10亿元人民币,特种金属材料及装备领域1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质量与可靠性》2005,(6):F0004-F0004
二00五年是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七0八所)走过的第四十个年头。经过风风雨雨,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已由最初的单一标准化管理机构拓展为航天标准化和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质量论坛"是航天行业质量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等一起交流、研讨的盛会,得到了航天科技、科工两个集团公司和航天行业各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8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纪念日。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研制并成功发射了70余颗卫星、4艘无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3,(9):3-5
本刊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坚定不移地向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迈进之时,业务调整重组再迈新步伐。继今年3月组建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后,8月28日,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重组揭牌。该中心将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决策咨询中心、经济研究中心、情报资源中心、信息化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中心。航天系统工程创建者、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原政协副主席宋健分别发来贺信,对此次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张庆伟向咨询中心主任王?声、党委书记李双庆等七位新任领导颁发了聘书和任命书。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  相似文献   

20.
机械工程系在我院办学历史最久,现有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检测技术及仪器、数控技术应用、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汽车技术应用等7个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工艺及自动化专业是国家高工专教改示范专业.目前全系共有学生100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