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木希 《航天员》2009,(2):34-37
美、俄卫星相撞虽然严重干扰了太空的“交通秩序”,暴露出现有太空监测系统效率低下,但这也成了一个契机,唤起人们对于此类太空事故的高度关注。事故责任方,美.俄军方以及来自各国航天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言,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开出各自的药方。现将这些不乏巧妙思路和智慧见地的言论摘录如下,期待它们能够开花结果,使人类重获一个安全清洁的太空。  相似文献   

2.
安慧 《航天》2009,(3):6-6
2月10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离地面790千米的太空中相撞,被称为有史以来首次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故。这一撞,撞出诸多疑问。最大的疑问就是,难道这真的是美国军方声称的“意外”相撞?  相似文献   

3.
艾薇 《航天员》2009,(2):32-33
不是新问题 就在美、俄卫星相撞事故发生后的3月底至4月初,欧空局主办了第5届欧洲太空碎片会议,这个4年一届的大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空垃圾”专题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太空机构、政府、私营企业、和学术界的330多名国际专家。在为期4天的讨论中,与会者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太空碎片测量、环境建模、风险控制、缓解措施和太空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了卫星与空间碎片相撞的事故,发生相撞的卫星分别是美国的"铱"33通信卫星和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损害的发生正是相关国家缺乏完善的空间碎片减缓机制的体现,而损害的悬而未决,则归因于具有国际法拘束力的空间碎片减缓国际机制的缺失。可见,构建一个系统的空间碎片减缓国家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周媛媛 《航天员》2009,(2):24-27
自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人类进行了约4900次火箭发射,将6000颗左右的卫星送入太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地球轨道上至少有12500件物体。在所有记录在案的轨道物体当中,6%是正在运行的航天器,38%是退役卫星、报废的火箭末级和“与飞行任务有关的物件”(包括发射适配器,镜头盖等),剩下的56%来自1961年以后的200多次事故,这些事故除少数撞击(不到10个,包括意外发生的和有计划的)之外,大多数是航天器和火箭末级爆炸。  相似文献   

6.
一凡 《航天》2009,(3):4-7
2009年2月9日,美国“铱”通信卫星星座的33号卫星和俄罗斯的报废卫星“宇宙2251”在780千米高度相撞,两星顿时化为两团碎片云,继续在轨道上飞行。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发生正式的卫星相撞,给外层空间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空间碎片也俗称太空垃圾,本文将同时使用这两个称呼。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09年2月11日零时55分,当东半球大多数地方还在熟睡时,两颗分属美、俄的卫星却在垂直轨道上猛烈相撞,瞬间将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千米处的沉寂打破。两颗在太空已经安全行驶十几年的卫星(其中相撞的一方——美国"铱33"卫星还处于兢兢业业的工作阶段),理应在各自的轨道上安分守己履行使命。可谁知刹那间,它们却变身几百块毫无用处,只能在太空到处飘移的令宇宙研究者们痛恨的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8.
<正>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卫星技术、管理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宇航学会、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6月在京联合召开"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会期一天。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承办,《航天报》、《宇航学报》、《太空探索》、《神舟报》、《航天器工程》、《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空间电子技术》、《航天返回与遥感》、《真空与低温》、《航天器环境工程》、《国际太空》、《卫星应用》、《中国  相似文献   

9.
美俄卫星相撞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美国“铱”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事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相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卫星相撞事故。相撞事件发生在距离地面800千米的空间,产生了数以千计的空间碎片。本次卫星相撞事件引起了一系列国际空间法问题.特别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在联合国框架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第一,空间碎片减缓国际法律制度亟待发展;第二,现行的国际责任制度亟待完善;第三,空间国际合作范围和深度亟待拓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07,(11):44-45
人类至今已先后将各种卫星、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等5000多个航天器送入太空。然而,太空并未因此变得杂乱无序,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