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日益动态竞争的制造、商业和工业环境所要求的云制造,导致了“数字孪生企业”的形成。为了用体系结构驱动的建模方法探索数字双胞胎企业,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字孪生企业体系结构的基本要素,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将这些要素聚合形成资源,并动态连接到云制造平台。然后结合数字双胞胎技术,进一步细化企业的一般活动,形成体系结构的主要操作流程。最后,本文对数字孪生企业参与云制造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应用数字孪生技术,企业能够对自身的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管控,企业内部的生产数据流得以被进一步利用,使得生产过程得到了优化。同时,企业的制造资源能够实时接入网络化制造平台,更好地获取适合生产的个性化订单。本文通过构建多智能体运行框架,优化企业参与网络化生产活动的流程,使得企业本身的数字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多变的航班运行环境,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航班链延误动态预测模型,以改善传统预测方法的精度及自适应性。模型基于数字孪生航班链系统构建,采用滑动窗口下的多通道特征建模完成单元级航班延误预测,并提出一种混合优化策略进行模型参数的动态优化,最后通过孪生数据驱动的链式分析方法实现了全航班链的延误分析与修正。采用国内航班数据进行实验,得到在各个窗口下的航班延误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为11.79 min,低于其他基线模型和静态模型;且引入孪生数据驱动分析和修正后,紧随其后的航班预测误差比此前进一步降低了6.44%。结果表明,模型有利于数字孪生航班链系统实现虚实交互,并具有优良的预测精度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数字孪生技术具有虚实融合的特性,智能车间数字孪生可以使生产过程透明化,利用实时数据可以有效指导车间生产。为实现基于数字孪生的生产过程可视化管控,提出了面向生产过程的智能车间数字孪生建模及应用。首先,建立了智能车间数字孪生系统体系架构。然后对系统实现的3项关键技术——基于点云拟合的三维几何模型构建方法、面向数据交互的对象链接与嵌入的过程控制统一架构(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for process control unified architecture,OPC UA)信息建模方法、以及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及虚实映射数据快速匹配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对某发动机制造车间进行了数字孪生的实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航天新研火箭研制需求,通过对现有可靠性试验技术进行改进,解决传统可靠性试验技术的不足,研究提出面向航天产品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方案,并经过电子、机电产品的工程应用,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强化试验技术工程应用的优势和不足等。  相似文献   

5.
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外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研究现状,阐述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平台的组成、作用与意义,重点展望该试验技术的应用前景.对试验平台中动力相似模型设计加工技术、动力模拟技术、舵机运动控制技术、模型姿态实时精确测量技术、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对发展该试验技术具有指导作用.完善水平风洞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把传统风洞试验拓展到流动飞行-控制一体化试验,有利于全面研究和充分挖掘飞行器的气动性能与控制性能,对新一代飞机器的发展、新概念新技术的工程应用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德国、美国等工业强国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已取得大量成果和经验,其标准体系、标准制定重点领域、标准化工作模式等方面的实践为中国航天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经验。我国航天行业应大力开展航天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积极转化适用的国外智能制造标准,探索智能制造标准验证模式,以数字化标准作为智能制造标准的突破口,开发标准数字化应用平台及工具。  相似文献   

7.
由于光照变化、相机抖动和动态背景等因素影响,现有基于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的前景提取算法并不能在复杂场景下获得良好的分割效果。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卷积孪生神经网络的前景提取算法,仅需任意2帧图像即可准确提取运动前景。将输入的2帧图像分为背景图像与待提取图像,将其输入全卷积孪生神经网络得到二者的相似性度量图,该相似性度量图中包含待提取图像相对于背景图像的各像素变化情况信息;接着将相似性度量图与待提取图像融合,利用编解码网络以实现端到端的前景提取。在CDnet2014数据集上进行综合评估与测试,结果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DRM数字调幅广播的系统结构、与传统模拟广播相比的技术优势,以及DRM在传统模拟广播单一语音业务以外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刀具与切割位置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焊接过程及后期加工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激光焊接机器人复杂曲面加工轨迹数字孪生控制算法。利用测点的坐标转换矩阵,求解测量点到激光焊接机器人复杂曲面的最短距离,根据点到三角面片的距离计算原理,补偿了激光焊接机器人复杂曲面的加工误差;定义复杂曲面加工轨迹跟踪策略,利用跟踪策略系数求取复杂曲面加工轨迹跟踪的概率函数,结合高斯函数,计算复杂曲面加工轨迹跟踪策略的对数梯度,完成复杂曲面加工轨迹的跟踪。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将复杂曲面加工轨迹的坐标点导入虚拟空间,通过坐标点的映射,获取加工轨迹速度与转速的关系,结合数字孪生物理模型,实现复杂曲面加工轨迹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控制激光焊接机器人复杂曲面的加工轨迹时,与生成的加工轨迹更加接近,并将复杂曲面加工效率提高到90%以上。为激光焊接机器提供切实可行的焊接方案,提高复杂曲面加工轨迹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引入MBD数字化技术概念基础之上,分析了MBD技术的特征,并将MBD技术与传统设计制造模式进行对比,说明了传统工程图样缺点以及MBD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以及MBD技术的应用现状、MBD技术在我国全面实施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基于OPC技术和Windows DNA-M结构的制造信息监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制造信息监视系统中底层通信接口的不一致性,并基于Web应用的组件化需求,提出了基于OPC技术和Windows DNA—M结构的制造信息监视技术。首先论述了Windows DNA—M的体系结构和特性,探讨了OPC和XML在系统集成框架中的应用.枸建了基于OPc和xML技术的Windows DNA—M结构,详细描述了自行开发的基于OPC技术和Windows DNA—M体系的多层分布式制造信息监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最后通过该技术在某制造企业DNC系统设备状态信息监视中的成功应用,验证了基于OPC技术和Windows DNA—M结构的制造信息监视系统具有良好的柔性。  相似文献   

12.
多Agent智能制造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Agent与多Agent系统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Agent技术已经被认为是进行分布式工业系统建模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设计与实施分布式智能制造环境的最自然的手段,是构建下一代制造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基于Agent的制造系统是多Agent系统理论和方法在制造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在对Agent与多Agent系统技术研究进行简要总结的基础上,综述了Agent技术在制造企业集成,供应链管理、制造规划、调度和制造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并对Agent制造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研制减振、隔振系统对于改善卫星在火箭主动段飞行中的动态环境,降低卫星主结构的低频动力学载荷,提高卫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对系统级减振、隔振在航天中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国内航天在整星减振隔振研制中遇到的问题及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凭借其柔性化定制能力和复杂构件成形优势,有望成为提升航天领域设计与制造能力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但现阶段该方法仍然存在制造过程稳定性不足、制造质量实时检测困难、工艺参数实时调节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从增材过程信息感知、增材工艺优化决策、质量优化控制发展趋势三方面详细阐述了金属增材制造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论证了高性能结构件增材成形过程中工艺变量-过程参量-成形质量调控的发展必要性,并就增材过程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20多年来,中国航天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持续的进步和巨大成就,但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相比,技术和管理层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为提升我国航天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我国航天空间和技术安全,航天工程管理效能作为决策与管理的重要依据,亟待进行评估与优化。在界定航天工程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方法,通过设计一套管理评估模型和管理评估方法以开展航天工程管理效能评估。其中模型从价值、顾客、运营管理、成长发展4个维度构建出评估指标框架,并细化到各级指标的可考核内容,通过打分法、权重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管理评估。同时,对BSC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关切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航天工程管理层面的评估设想,指出了选用指标和评估权重建议。本文致力于对航天体系管理效能的实际评估提供参考借鉴,帮助促进航天领域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力学大会-2015将于2015年8月15~18日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与承办。中国力学大会是我国力学界每两年一次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是广大力学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大会批准由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组织"航天飞  相似文献   

17.
搅拌摩擦沉积增材(Additivefrictionstirdeposition,AFSD)是一种先进的固相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技术。与传统基于熔融的增材制造技术相比,它具有增材结构致密、材料低变形和过程高效节能等优势,在航空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AFSD技术的原理、优势、组织演变特点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AFSD过程中“工艺条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相关性的研究现状,沉积材料力学性能受材料流动状态、界面连接机制、微观组织演变情况的综合影响。列举了AFSD技术在大型构件整体制造、高性能涂层、表面缺陷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AFSD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该技术在工艺与组织变化耦合、原位变形条件模拟、工具头设计和新材料增材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结构动力可靠性已成为大型系统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从结构动力可靠性理论与分析、结构振动疲劳损伤累积分析两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学者近期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热点研究的发展趋势。并结合航天工程特点,提出了航天飞行器结构工程领域未来应着重加强的研究方向与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提高我国航天飞行器结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实验流体力学》2013,27(1):114
航空、航天类中文核心期刊1.《实验流体力学》(双月刊),是中国空气动力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兼技术刊物。主要传递实验流体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的新信息、新成果和新动态。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实验流体力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院校师生。内容包括:进展述评;流体力学实验理论、实验研究及实验技术(包括气动力、热等参数测量,流动显示,测控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计算流体力学的实验验证;工程估算等。  相似文献   

20.
综合离心环境试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真实有效模拟航天飞行器的发射和再入环境,全面激发产品潜在的故障模式,需要发展综合离心环境试验技术。从环境耦合效应和试验技术研究两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过载振动、过载温度、过载外压三种综合离心环境试验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综合离心环境试验技术的工程应用和未来发展作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