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用换能器频谱及声场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超声检测原理出发 ,针对超声检测中近场区内缺陷难以准确定量的问题 ,利用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通过对不同换能器进行频谱分析 ,计算各换能器声轴线上声压分布曲线 ,并进行对比实验 ,探讨了超声检测中声轴线上声压分布的一般规律。为提高超声检测的可靠性 ,并最终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幅射瞬态脉冲波的圆形活塞声源在超声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圆形活塞声源幅射瞬态脉冲波时其声场的数值计算方法,设计了相应的计算软件并绘制出实用脉冲波源声轴线上的声压分布曲线。比较了连续波声场和脉冲波声场的分布特性及异同点。对脉冲波源声场的测试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证实了计算方法的科学性。本研究结果为提高超声测控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超声速风洞轴对称喷管设计问题,开展了喷管扩张段无粘型面设计研究。介绍了基于预设轴线马赫数分布的直接设计方法,改进了基于面积比的轴线马赫数分布预设方法,提出了一种方便多点控制的轴线特征点分布方法。对设计喷管流场进行特征线网三角化,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了影响喷管无粘型面的设计因素。表明:改进的面积比方法可以保证轴线马赫数分布预设的合理性;轴线马赫数分布、轴线上特征点分布和边界特征点数明显影响喷管无粘型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双向电脉冲激励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进行实验研究。对两种类型的换能器进行了实验,进而利用迭加原理对换能器所产生的脉冲超声波波形进行了讨论。结果证明,双向电脉冲是激励压电超声换能器比较理想的电脉冲波形,可以得到幅值大、脉冲持续时间短的超声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阻抗均匀过渡法研制高分辨力换能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辨力是超声探伤用换能器的关键指标,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机械阻抗均匀过渡法提高换能器分辨力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复合材料结构的特殊性,对检测用的超声换能器提出了较高要求。论文系统分析了换能器的振动等效电路和振动方程,详细讨论了影响换能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成功研制出了符合使用要求的换能器。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超磁致伸缩超声换能器,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理论设计的超声振动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对换能器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理论设计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为了研究导磁材料厚度对超磁致伸缩材料内磁场均匀度的影响规律,在超磁致伸缩棒与永磁体之间设置导磁材料,对换能器进行了磁场仿真分析。在对换能器进行阻抗分析和振幅测量基础上,对有无导磁材料时换能器的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超磁致伸缩材料与永磁体之间设置1.6 mm左右厚的导磁材料时,超磁致伸缩棒内的磁场均匀度最高;添加导磁材料后,超磁致伸缩换能器的输出振幅增大,机械品质因数减小,阻抗减小,使换能器工作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8.
基于金属超声检测中的缺陷脉冲回波为非稳态信号的特点,对高温合金材料超声检测信号的小波变换进行了特征分析,提取了各级小波分解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最后将这些特征输入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分类,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直升机悬停时旋翼的旋转噪声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用单极子和偶极子声源描述旋翼的厚度噪声和载荷噪声,并根据悬停状态下旋翼气动载荷的特点,用傅立叶级数表示旋翼桨盘上各点的气动力和法向气流速度,然后代入单极子和偶极子声源声辐射公式中,求出旋翼桨盘外某观察点的声压值。最后结合一算例,分析悬停状态下旋翼旋转噪声的辐射特性和不同的展向载荷分布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纵向多层夹心式压电振动换能器在超声振动的广泛应用中显示了不少优点,但其机械谐振频率计算公式还不一致,本文就此提供这种多层夹心式压电振动换能器在几种边界条件下机械模态参数的计算方法和一般公式,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相控阵超声检测探头的检测频率、聚焦深度、晶片尺寸、晶片个数等因素将影响检测灵敏度的问题,以PE管对接焊缝检测为检测对象,采用wave3000软件对超声相控阵探头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了PE校准试块,进行了实验验证以证实该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通过对超声相控阵检测探头中检测频率、聚焦深度等因素进行优化设计,有效的提高了PE管对接焊缝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是提升航空航天飞行器气动特性的有效手段,其中激励器是这些控制技术的核心组件,如等离子体激励器、合成射流激励器以及振荡射流激励器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声效应的并联石墨烯热声激励器,该激励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入功率低、控制频率宽以及结构适应性强等优点,能够适应飞行器各种复杂曲壁面安装环境和变飞行工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体而言,该热声激励器利用石墨烯材料比热容极低和热导率高的特性,通过焦耳加热原理向周围空气辐射周期性的声场以进行声激励控制。首先,通过热声理论对石墨烯热声激励器进行声场建模,建模中加入了组合声源叠加原理,优化了声波相位差和声场指向性计算方法;其次,改进了石墨热声烯激励器的电路连接方式,采用并联石墨烯薄膜有效提升了声场声压幅值;最后,搭建了石墨烯热声激励器的声压测试平台,验证并研究了并联石墨烯热声激励器的声场特征,分析了输入功率、频率、测试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正在迅速发展的声发射测试技术。全文共分四部份,前三部份对发展概况、声发射信号的特点和测试系统的组成等作了原理性的介绍,第四部份就测试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声发射换能器的设计和主要参数计算方法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文末提出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型波纹钢腹板PC组合箱梁结构大跨度桥梁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主要承力的钢腹板焊缝检测仍然没有可靠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对波纹钢腹板角接焊缝进行实验探索,首先根据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原理,理论分析超声检测方案;然后根据实际波纹钢腹板与翼缘板角接焊接的工艺和尺寸制备含有不同缺陷的试样;最后进行超声检测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射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超声检测结果与射线检测结果非常吻合,说明超声检测方法可以较好的实现该类结构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球空间极近距离障碍物的超声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器人工作空间的障碍物检测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超声测距的新的检测方法——研究球空间极近距离障碍物的超声波测距理论和利用相关算法进行信号处理实现抗多径干扰,提高了超声波测量的精度。利用特殊分布的超声传感器阵列进行超声测距和球面三点定位的原理,不仅可以检测出障碍物的空间距离,还可以检测出障碍物的空间方位。  相似文献   

16.
设计和组装一台实验装置,研究了柴油通过压缩空气进行喷射时,静电场对轴对称射流液体的浓度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电场作用时,随着靶盘距喷嘴距离的增加,液流浓度逐渐减小;当喷雾压力增加时,射流轴线上的液流浓度变化较大;随着距轴心线距离的增加,液流浓度的变化逐渐趋于平缓,最后基本达到稳定.在静电场作用时,随着电场强度逐渐增大,液流的雾化分布与增加空气压力时液流的雾化分布具有基本相同的特点,电场强度对射流轴线上液流浓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利用实验结果拟合了液流浓度的准则关系式,得到了无量纲坐标内液流浓度的变化规律,为获得最佳雾化效果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研究了超声振动曲面上液滴碰撞的动力学行为。对边缘飞溅、表面飞溅以及毛细波、空化和子液滴回弹等复杂物理现象的产生机理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超声振动曲面上发生边缘飞溅的临界曲线,并发现由于气动力的作用,超声振动曲面上发生边缘飞溅的临界超声振幅要小于平面情况。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得到了不同条件下超声振动曲面对碰撞液滴的驱离效率以及飞溅液滴的尺寸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碰撞液滴的驱离效率随振动曲面超声振幅的增大而增大,且呈线性增长;在高速碰撞中,碰撞速度几乎不影响超声振动曲面的液滴驱离效率;随着超声振幅的增加,飞溅液滴的平均尺寸增加。通过常温液滴与过冷液滴的碰撞实验对比,发现温度对超声振动曲面上液滴的动态碰撞过程影响较小。在过冷条件下,液滴驱离效率会略低于常温条件下,但仍能够持续有效地将液滴驱离表面,从而抑制冰层的增厚,说明超声振动曲面具有防水防冰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碳钢+316L不锈钢双金属复合板进行了超声检测方法对比研究,采用常规超声横波斜探头、纵波直探头、纵波双晶直探头以及超声相控阵对同样的模拟缺陷进行检测,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缺陷所对应的最适合的超声检测方法,并且分析其原因,为双金属复合板的检测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纵波双晶直探头及超声相控阵检测定位较为准确,适合于双金属复合板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气流扬声器的声辐射和它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功率气流扬声器的声辐射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研制大功率气流扬声器的在不同典型条件下用不同声功率测量方法所测得的声功率数据并进行了分析,还对气流扬志器的低频声辐射和多个气流声器的组合进行了实验,给出的有用结果可供高声强实验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直径棒材超声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用瓦形晶片制作的线聚焦双晶探头,采用水浸法检测直径为5-16mm的高温合金钢的方法及原理,并和超声爬波法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是较为理想的一种,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能满足技术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