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乱世出“长矛” 五六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在紧张激烈的核军备竞赛中,各种战略核武器与战术核武器匆匆登场,装备部队。就地对地战术核导弹、核火箭而言,美国发展和装备了“中士”导弹和“诚实约翰”战术火箭;苏联发展装备了“飞毛腿”-A导弹和“蛙”式系列战术火箭。然而,充当这场核军备竞赛急先锋之一的第一代  相似文献   

2.
北约国家正面临着苏联新的威胁。苏联的过程弹道导弹SS—21、SS—22和SS—23不但装备有核和化学弹头,而且还装备有常规弹头。这些装备常规弹头的弹道导弹随着精度的不断提高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攻击欧洲的任何战略目标,而不受美苏核武器条约的限制。面对这种现实,北约必须提高防空系统的能力,研制自己的反战术弹道导弹(ATBM)系统,以对付苏联的攻击。  相似文献   

3.
研制背景 苏-24的研制最早始于1964年.当时为增强对北约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苏联前线航空兵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攻击机取代载弹量小、航程短且速度不快的伊尔-28轻型轰炸机和雅克-28攻击机。在此之前,北约已针对苏军强大的地面力量制定出一系列与之对抗的作战计划.并将大量战术航空兵部署在联邦德国境内,准备在苏军发起攻击时利用空中优势摧毁其装甲部队。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英国皇家海军多次对现役的核潜艇进行改进。2004年年底,在“特拉法尔加”号核潜艇安装“战术战斧”武器控制系统,使海军英国拥有第1艘可发射“战术战斧”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潜艇。英国皇家海军共定购了64枚该型导弹,并第2年5月在美国附近海域成功进行了首次“战术战斧”导弹的发射试验。2005年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中,成功试射“三叉戟”Ⅱ导弹。但近年来.随着英国国防力量的裁减和国防预算的削减.导致了新型核潜艇设计和建造需求与保持基本核潜艇工业基础能力之间发生矛盾,也影响英国基于核潜艇的战略核威慑能力。为此.英国国防部委托兰德欧洲公司调查研究英国核潜艇工业基础的规模和能力.并从战略层次审视未来15年英国造船工业发展前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是北约的重要组成国,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一直依靠美国提供军事援助,后由于美国对外军事战略的改变,意大利于1982年启动“陆军再装备计划”,陆军采购经费增加。意大利陆军放弃了原定购买“豹”2坦克和其他国家先进步伐战车的计划。决定自主研制成龙配套的装甲战车。由此,意大利坦克装甲车辆进入了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特点是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建立完整的陆军装备体系。仅用10年左右时间,意大利就相继研制出了“公羊”主战坦克,“半人马座”轮式装甲车,“美洲豹”轮式装甲车和“标枪”步兵战车。它们构成了意大利陆军“装车部队现代化计划”的核心装备。[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台湾正在研制“雷霆2000”新型多管火箭发射系统,以满足陆军的作战需求,用以压制两栖登陆舰。 “雷霆2000”发射系统是以美制M977系列8×8重型增程机动战术卡车底盘为基础、由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制的,其发射装置安装在底盘的后部,控制室在前部,火箭弹的瞄准与发射由控制室的操作人员控制。  相似文献   

7.
在早期进行远程对地攻击时,飞航导弹一直被视为是弹道导弹的伙伴。纳粹德国在1944年使用V-2弹道导弹攻击英国伦敦前就大量使用V-1飞航导弹进行早期攻击。二战结束后,美国及苏联也开始积极发展飞航导弹,其型号包括近程战术飞航导弹及远程战术飞航导弹。近程的有苏联的FKR-1“陨石”导弹及美国的TM-76“马斯”导弹,  相似文献   

8.
4月20日,海射公司的天顶3SL海射型火箭在太平洋赤道海域的奥德赛平台上发射了意大利的“西克拉尔”1B军事通信卫星。卫星由法意合资的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建造,采用“静地轨道客车”(又称“意星”3000)平台,重3吨,将部署在东经11.8度的静地轨位,为意国防部、北约和盟国提供战略和战术通信服务,设计寿命为13年。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上期杂志介绍了主要国家的装甲车辆发展现况,不过其中还有少数漏网之鱼,本期的报道除了补充几款装甲车辆之外,将把焦点摆在炮兵武器以及主战坦克与配套装备的发展,深入剖析2004年欧洲陆军展。在陆军武器与装备的其它领域里,像冷战时代发展最活跃的防空武器、反坦克武器等,在这届展览里都没看到新系统问世,事实上能够以改进型来充场面就相当不错了,因此本文将不予报道。  相似文献   

10.
苏联海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希望装备大型航空母舰,以对抗北约的海上威胁,但由于各种原因迟迟不能实现夙愿,其舰载航空兵力量薄弱,根本不具备与美国舰载航空失作战的能力。从70年代开始,随着苏联全球战略的展开,于1970开工建造1143型航母的首舰“基辅”号(苏联称之为战术航空巡洋舰),该舰排水量37100吨,可搭载13架雅克-38“铁匠”垂直起降战斗机和19架卡-25反潜直升机,  相似文献   

11.
美国海军的全球反潜.侦潜的战略和水下作战的装备及部署在90年代之前,基本上是针对苏联海军潜艇的水下活动而设计的。重点的反潜作战防区以美国东岸和西岸沿海区域为主,猎潜作战以北大西洋和欧洲东部大西洋沿海为主,尤其是冰岛和英国之间海峡和挪威外海的三角海域是发现和追捕苏联潜艇的重要区域,因此美国与北大西洋公约国家的反潜机制至为密切。美国西岸由于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岛控制在美国手中,且苏联的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实力不强,活动不多,故当时美国海军的反潜部署是“重欧轻亚”,仅在80年代初期为防堵苏联和朝鲜潜艇经对马海峡和宗谷海峡潜赴太平洋,而要求日本建立侦潜和反潜军力,这包括P-3C机队。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0月7日德国工业界和政府初步同意为苏联制造3颗通信卫星作为对苏联从东德迅速撤军的回报。苏联用质子火箭发射德国造的这3颗Ku波段通信卫星,并由德国在苏联领土内装备高技术地球站网络,以此使苏联落后的国内通信来一次“革命”。作为回应德国的提议,苏联同意不按规定方案,保证迅速撤出在东德的红军。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台湾“国防部长”李杰对外界透露.台军正在发展“战略型武器”。这种“战略型武器”并非只是过去外传的短程战术型导弹,而是“战略的,远程的”导弹。这是台军高层领导人首次公开宣称台军正在发展所谓的“战略导弹”。在此之前,台军方从未正式承认过拥有类似的研究计划.即使台“中科院”目前正在研发的“雄风”2E巡航导弹的射程可能超过1000千米也被台军方定位为“战术层次的武器”。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当局即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企国发展可以“反制”大陆的“战略导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候涛 《飞碟探索》2011,(4):58-58
近来,根据瑞典不明飞行物解密文件显示,1946年瑞典及其附近国家上空出现了大量火箭和导弹形状的不明飞行物,引起了全欧洲的恐慌。据悉,仅在1946年5月-12月,瑞典就出现过2000个这种被称为“鬼魂火箭”的神秘物体,美军甚至制订军事计划,准备同任何“外来实体”对抗。  相似文献   

15.
1987年4月24日,苏联质子号火箭从丘拉坦发射场起飞后,卫星进入了一条无用的轨道。这是质子号火箭在三个月中发生的第二次事故。这次事故共损失了1.5~2亿美元。至此,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发射器——美国的航天飞机、大力神和宇宙神火箭、欧洲的“阿里安”、以及苏联的质子号火箭都已停止发射,进行事故调查。这次事故损失了3颗全球导航卫星:宇宙1838、1839及1840号。这次失败将进一步挫败苏联  相似文献   

16.
欧洲空间局理事会前些日子开会决议把“赫尔墨斯”航天飞机计划列入欧洲空间的计划,这样,在70年代极其困难的境遇里力主发展“阿里安”运载火箭的法国又一次获得了成功,使欧洲形成了以“阿里安—5”火箭——“哥伦布”空间舱——“赫尔墨斯”航天飞机——实时传输中继卫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今后将独立于美国以外的空间系统。欧洲已经具备了可以对付未来美国、苏联、日本等国挑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阳光 《太空探索》2009,(7):11-11
5月19日.轨道科学公司的“人牛怪”1火箭在位于NASA沃洛普斯飞行设施的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发射了美国空军的“战术卫星”3和另4颗微小卫星。  相似文献   

18.
1985年苏联成立了空间总管理局,以生产销售运载火箭和商用卫星,并与国际上签订空间合作。该局最近向三个国际组织——国际通信卫星、国际海事卫星以及欧洲通信卫星——表示愿提供“质子”号火箭发  相似文献   

19.
吉瑞 《太空探索》2001,(2):34-35
2000年6月6日,战术高能激光器在美陆军的白沙高能激光系统试验场进行的首次试验中,一举击毁一枚飞行中的“喀秋莎”火箭。火箭是从几千米外的地方发射的,激光系统发现和跟踪这枚3米长、12.7厘米直径的火箭。在跟踪过程中,激光器系统对着火箭发射激光束,数秒后火箭爆炸。2000年8月28日,战术高能激光器再次成功跟踪和摧毁多枚“喀秋莎”火箭。军事评论家认为:战术高能激光器的成功,将带来作战方面的重大突破,并对未来战争产生深远影响。 该系统具有若干优势。首先最重要的是快,它一旦发现目标,就能以光的速度击毁目标。其次,它还能以同样快的速度发现其它目标,并迅速开火。在某种程度上,战术高能激光是自生的,这种化学激光器通过精确控制的化学反应产生“炮弹”,化学反应能重复多次直  相似文献   

20.
易林 《太空探索》2000,(5):30-32
在世纪之交,世界上各航天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新型优质高效的运载工具,美国在谋求一次性大推力火箭的同时,在竭力研发可重复使用的低成本运载器。俄罗斯在拥有骄人的发射记录和继承了苏联的多样性火箭后,继续改进现有的火箭,争取推出俄罗斯“新贵”。欧洲拥有世界上最有市场价值的阿里安火箭系列,现正在强化阿里安5的推进能力,细化它的功能,以争取更多的用户。屡败屡战的日本大型运载火箭虽面临困境,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