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用制冷机低温泵获得清洁无油高真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制冷机低温泵以其抽速大和无污染的特点,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制冷机低温泵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点,以及在国外空间环境模拟设备上的使用情况.着重介绍了自主设计生产的制冷机低温泵在国内最大的空间环境模拟设备中调试和测量的情况,为获得清洁无油高真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浅析航天器的污染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校准真空规时发现,即使采用无油真空抽气系统,来自航天器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设备的污染依然严峻.文章分析了污染源和污染对航天器的影响,建议尽快制定污染控制标准和研制相应设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在利用太阳模拟器进行热平衡试验的过程中,热流模拟对航天器姿态的要求,为确定我国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的运动模拟器的方案提出了建议.文章还论及了热平衡试验中热管、地球辐照和反照的模拟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吉时利2750在真空热试验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空热试验测量系统是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的重要分系统.文章对真空热试验测量需求进行了简单介绍,对采用吉时利2750数字多用表实现的1000点测量系统进行了说明,主要包括:测量系统的结构设计和通讯方式选择、测量信号输入多路转换开关的选择、测量信号输入分线箱设计,提出了一种多主机并行的快速测量方法,并给出了测量参数.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测量数据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5.
文章叙述了空间环境与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影响GEO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各种空间环境效应,如:地磁亚暴电子造成的卫星表面带电及诱导的二次放电、辐射带高能电子引起卫星内带电、太阳耀斑质子和银河宇宙射线造成的单粒子效应、空间带电粒子和太阳电磁辐照造成的辐照总剂量效应以及空间环境下敏感表面的污染效应等.文章最后给出GEO卫星空间环境效应的评估、验证和保障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航天器动力学环境试验测试的特点,自主研制了以VXI总线为基础的128通道航天器动力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文章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在硬件上采用块传输和同步时钟等技术,在软件上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及功能模块分层管理的思想.该系统突破了高速同步采样、大容量数据实时传输、并行任务实现等关键技术,并具备一定的扩充空间,可以投入型号研制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欧洲半导体激光星间链路实验(SILEX)计划及其后续空间激光通信的概况,分析SILEX计划中瞄准、捕获与跟踪(PAT)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性能指标,研究其PAT策略,给出了星间、星地激光通信的试验结果;梳理出中国发展空间激光通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中国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传输的初步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航天器用热控镀铝薄膜材料的激光打孔设备研制,设备调试及应用,并介绍了镀铝薄膜材料打孔后的存放方法.  相似文献   

9.
10MHz温控石英晶体微量天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是在航天器研制过程中对分子污染进行检测和量化的主要设备.文章介绍了它的机理,并对正在研制的10MHz石英微量天平的技术指标、研制进展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NASA在1993年提出的空间环境及效应(下称SEE)计划,其目的是明确空间环境的定义,为设计、研制能适应严酷空间环境效应的航天器系统并使其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该计划包括认识空间环境、飞行试验和地面试验技术的优化、更新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的预测模型、保存信息并将之纳入航天器的设计流程等方面.文章描述了SEE计划目前已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打算.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N总线的有效载荷温度测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仕雄  李奇 《航天控制》2006,24(3):61-64
温度是有效载荷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针对空间粒子探测器阿尔法磁谱仪(AMS),介绍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有效载荷温度测控系统。系统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S20作为温度检测元件,以单总线实现远程数据采集模块的多点温度检测。基于探测器的地面测试系统,实验分析了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空间应用的可靠性,并从软硬件角度提出了改善系统可靠性和测量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及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是一种用于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分布的光纤传感系统 ,在系统中 ,光纤本身既是传输媒体也是传感媒体。讨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系统构成、高速数据采集以及瞬态采样平均技术 ,该系统已应用于石油测井。  相似文献   

13.
卫星天线产品在进入轨道工作之前需要在地面进行模拟空间环境的高低温热变形测量。文章依据测量设备所处环境及测量方式将卫星天线高低温热变形测量划分为常压高低温测量和真空高低温测量,介绍了真空罐和常压高低温箱测量方式的工作模式及应用范围。此外,还对高低温热变形测量的特点、误差影响因素、现存的问题做了介绍和讨论。最后对卫星天线高低温热变形测量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温差和超低温广泛存在的空间环境,了解航天器材料及结构的热应变稳定性对于保障航天环境模拟地面试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技术能够同时检测温度和应变,且具有高精度、长传感距离、抗电磁干扰及低成本等优势,但作为传感元件的光纤能否适应空间冷黑环境还未可知。文章首先利用BOTDA解调仪获取了2种典型标准单模光纤在超低温下的布里渊增益谱(BGS),然后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光纤的超低温性能,最终标定了2种光纤的温度和应变系数。结果表明,受试光纤在超低温下仍能形成洛伦兹形状的BGS,且实际频移量与低温对应的理论频移量一致,满足超低温空间环境下BOTDA传感器的测温范围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低地球轨道卫星间(LEO-LEO)微波掩星探测技术利用水汽吸收线附近信号,通过测量信号的折射和吸收作用,能够在没有辅助背景信息的情况下独立反演温度和水汽廓线,从而克服GNSS-LEO无线电掩星技术在大气中低对流层存在的"温度–水汽模糊"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实现在轨的LEO-LEO掩星探测.为了促进我国LEO-LEO...  相似文献   

16.
小卫星空间模拟器KM3B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空间模拟器是用来模拟空间的真空、冷黑及太阳辐照环境,完成卫星的热平衡、热真空试验,满足卫星研制需要的关键地面大型试验设备。文章概要介绍了研制的一台有效试验空间为φ3 800 mm×4 800 mm的空间模拟器的组成、采用的模拟技术、调试及使用情况。使用结果表明:该设备的各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模拟室的真空度、污染量、热沉温度、红外热流模拟系统、温度测量系统等均能满足卫星整星热平衡、热真空试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空间等离子体源与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为了实现具有较高能量的低密度等离子体环境,首先在源入口处设计水平与垂直两种微波输入模式,提高电子的密度和温度,然后在源出口处设计装有几何调节栅和电位调节网的扩散杯,调节电子密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18.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热/结构/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星敏感器是高精度的航天器姿态测量器件,其性能受太空温度环境的影响。运用有限元法和光线追迹法,建立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热/结构/光分析模型,研究光学系统温度分布与星敏感器测量误差的关系,得到了算例光学系统在温度均匀分布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以及轴向温度梯度变化、侧向温度梯度变化与星敏感器测量误差的关系曲线;给出了算例光学系统热误差小于角秒量级的温度条件:均匀温度分布条件下温度变化量≤10℃、轴向温度梯度≤0.1310℃/mm、侧向温度梯度≤0.0325℃/mm,为高精度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热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QCM用于检测航天器表面污染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叙述了QCM(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检测技术在航天器表面污染检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航天器表面、光学仪器和动力系统的污染检测,低地球轨道空间的原子氧检测,并且对QCM检测中使用的关键方法,热解重量分析法和温度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永成 《宇航学报》2014,35(8):977-984
为了确保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的温度水平和温度梯度满足指标要求,分析了其所处空间环境并结合其光机电的特点,设计了整机的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首先,总结了成像光谱仪热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主动热控方案和被动热控方案。接着,利用最坏情况分析法分析了主动热控系统测温电路的测温精度。然后,根据主动热控方案的要求,对主动热控系统的硬件和热控策略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最后,规划了主动热控系统的验证试验,并对主动热控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主动热控系统的测温精度满足≤±0.5℃的指标要求,主动热控系统能够保证紫外临边光谱仪13℃~18℃以及紫外环形成像仪8℃~18℃的温度水平要求,主动热控方案合理、可行,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