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航天器用的降落伞研究机构于1959年开始组建,最初,以回收探空火箭为目标,后来相继研制成功各种类型的回收降落伞系统,为我国火箭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文中概述了我力顺降落伞技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航天器回收系统航天器上为回收而设置的各种装置的组合。回收系统是弹道式和半弹道式返回型航天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降落伞回收技术是4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的,最初用于回收探空火箭的实验仪器,50年代用于回收无人驾驶飞机、靶机等航空器和试验导弹...  相似文献   

3.
对海上伞降回收的国外发展情况、关键技术以及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的研究基础和展望进行了介绍。目前,美国是采用海上伞降回收最多的国家,已经成功完成了多种型号飞船返回舱、航天飞机助推器以及整流罩的海上伞降回收。根据航天器海上伞降回收的方案,海上伞降回收的关键技术可分为降落伞气动减速、航天器着水冲击、航天器姿态调整、海上标位以及海上救援回收。基于我国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为我国未来海上伞降回收的开展提供较好的支撑。为建立完整的海上伞降回收体系,仍需解决航天器海上空投试验以及高海况海上综合试验、海上救援回收体系搭建、溅落海区的选择以及大质量航天器群伞减速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对航天器再入与着陆落伞系统作了综述,并介绍了各种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对航天器再入与着陆落伞系统作了综述,并介绍了各种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系统的设计程序 ,重点介绍了回收控制方案和减速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一种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系统的设计程序,重点介绍了回收控制方案和减速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回收技术”在兵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航天器回收技术”在兵器上的应用事例,对一种水雷降落伞系统进行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作为“航天器回收技术”在兵器上的应用事例,对一种水雷降落伞系统进行简 介绍。  相似文献   

10.
正"1200平方米特大面积的降落伞"、"7000多个零部件组成"、"我国回收降落伞中结构最庞大和最复杂的系统",这些"高大上"的标签属于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而这些都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08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一部分。对于公众来说,航天技术总是带有一丝外太空的神秘气息。其实,这些技术早已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是它们改头换面后不那么容易被认出来而已。防弹衣:防恐防爆的必备单品  相似文献   

11.
文中对航天飞机固体火箭助推器回收系统所用的降落伞及即将使用的新式轻型降落伞的研制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国外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用于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航天运载器等航天器的轨道和姿态控制、对接、交会等。主要介绍美国、法国、俄罗斯对小推力发动机的研制情况,以及这些国家所研制的这类发动机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In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on astronautics, three main space pioneers are mentioned: Konstantin E. Tsiolkovsky, Robert H. Goddard and Hermann Oberth. There are other two space pioneers that are very rarely mentioned: Robert Esnault-Pelterie and Eugen Sänger. Pelterie is known particularly in Europe, and Sänger is mention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normally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space shuttle flights.Taking a look at Sänger's work and heritage, it is obvious that h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astronautics in terms of purely theoretical dissertations on achievable limits of space research as well as in terms of technical approaches to achieving the short- and long-term goals of astronautics, and in terms of setting tasks for organizing mankind to achieve these goals. Sänger's book “The Technology of Rocket Flight” was the first study based not only on basic research, but also on the applied research that he conducted and the findings of which he published in various papers. Sänger was clearly connected with and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experimental research groups in the US in the 1930s, which resulted in two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ompanies in the US in the 1950s that manufactured liquid propellant rocket engines.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space planes resulted in construction of rocket planes such as the US space shuttle and Soviet Buran shuttle.Sänger's research on subsonic and supersonic ramjets in combination with a turbojet engine provided a basis for developing this promising propulsion for use in subsequent space planes designed for flights into low Earth orbits. His pioneering work on the photon rocket represents human achievements in reaching almost unimaginable limits of space research.By striving for a peaceful international approach to space research, Sänger participated in establishing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AF (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 and realized his idea that space research is a concern for all mankind. He was therefore appointed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IAF.The paper presents how Sänger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rocket technology and astronautics, which definitely ranks him with the first three space pioneers.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交叉输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液体运载火箭和航天飞行器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的概念。分析了贮箱间和管路间两种交叉输送系统的原理和工作特点,以及国外如美国第二代航天飞机、三级并联火箭飞行器、宇宙神运载火箭,以及欧空局阿里安4LP运载火箭采用的交叉输送技术。阐明了交叉输送连接器和交叉增压等关键技术。对所研制的蝶型活门进行的气动螺栓分离和气动分离,以及以水为介质的交叉输送系统小比例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分离方案均能实现可靠分离,系统工作正常。推进剂交叉输送技术可用于改善捆绑式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的布局和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未来航天发展趋势,指出为实现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发展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势在必行.提出了中国重型运载火箭主动力--_1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20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的总体方案,确定了发动机的主要参数,明确了发动机的关键技术,考虑了发动机的研制条件,进行了发动机研制策划.根据中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  相似文献   

16.
李文龙  李平  邹宇 《宇航学报》2015,36(3):243-252
为研究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技术在中国的后续发展和未来应用方向,对比分析煤油、甲烷和丙烷等典型烃类推进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特性,简要介绍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在一次性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高性能上面级推进、无毒空间推进和吸气式推进领域的发展动态及应用状况。当前国内外航天动力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表明,以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液氧甲烷发动机为代表的烃类推进剂航天动力将引领未来高性能低成本航天推进系统的发展趋势,依照中国液氧/烃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进展和技术水平,以其为核心的新型动力体系在中国未来的天地往返、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等多任务适应性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结合我国固体发动机的实际水平,讨论了发展上型固体运载器的现实性,可行性以及可达到的运载能力,并根据当前世界空间技术发展动态,简述了固体技术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钝锥阻力体航天器降落伞高空开伞试验采用低成本小直径火箭外形包络受限问题,提出在箭体上安装柔性充气环和充气裙锥两种变构型方案,用于模拟降落伞开伞过程真实流场环境。采用三维雷诺时均N-S(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方程方法分别对某钝锥构型返回舱、某小型火箭以及火箭尾部加装充气环和充气锥裙4种构型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并对比各种构型的尾流流场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箭体上加装充气环和充气裙锥都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尾流特性;相比之下,采用充气裙锥方案更接近返回舱真实尾流流场。  相似文献   

19.
谭永华 《宇航学报》2013,34(10):1303-1308
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高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分析了运载火箭主动力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指出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液氧液氢发动机是发展方向和最佳组合。提出了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液氧液氢发动机的总体方案和主要参数,研究了两种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这两种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将为我国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重大航天活动和空间利用提供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推力补燃氢氧发动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氢氧火箭发动机因具有很高的性能,在国内外运载火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开展深空探测,必须研制大推力氢氧火箭发动机。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氢氧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简要介绍了我国220 t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方案和关键技术研制进展,该技术方案先进。通过开展试验件冷态试验和缩尺组件热试验等,研究了核心部组件的关键技术和方案选型。开展全尺寸预燃室热试验等分系统热试验,研究组件级技术,初步突破了部分关键技术。建议加快开展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工程研制,促进我国航天推进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