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应用、特点和分类;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发展成就;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发展简况。最后,对我国超精密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5年,依托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和重庆大学,以三磨海达专业技术研究和丰富的管理及市场运作经验为支撑,结合重庆大学以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建立的产学研流动机制,成为国内专注于各类材料表面精密加工以及相关成套装备工程化研发及推广技术应用研究机构,通过不断加强在材料表面精密加工技术、磨料与材料表面交互作用机理、精密机床结构设计与优化技术、强力高速高效复合磨削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内广大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材料表面精密加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3.
《航空制造技术》2020,63(4):60-61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11月由教育部批复立项,2007年7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后被批准对国内外开放。实验室定位于先进制造领域中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面向机械制造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发展需求,聚焦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重点围绕精密/超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特种加工及复合加工技术、精密测量与加工过程数字化控制技术、微系统与微制造技术等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精密机床、数控、加工技术与工艺、精密检测和补偿控制等机电控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其发展与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技术及装备发展能力息息相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主要介绍了厦门大学微纳米加工与检测联合实验室在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技术及装备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针对大口径光学元件磨削和抛光两个加工流程及其配套的精密检测技术,详细阐述了磨削装备及单元技术、可控气囊抛光机床及相关单元技术、精密检测装备及相关单元技术等的研究应用情况。这些技术研究从超精密加工的需求出发,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经验和成果,通过对装备、工艺、检测等各方面整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磨削、抛光和检测装备及工艺技术的大口径光学元件超精密加工体系,这些技术与装备确保了大口径光学元件的高质量超精密加工。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在不断研究新理论、新工艺以及新方法的同时正向着高效、极致等方向发展,并贯穿零部件整个制造过程或整个产品的研制过程,向精密超精密制造技术发展。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历史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的起源从一定意义上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当原始人类学会了制作具有一定形状且锋利的石器工具时,可以认为出现了最原始的手工研磨加工工艺;到了青铜器时代后人类制作了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您一直从事切削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请谈一谈您这一团队取得的成果以及目前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 黄传真:我们的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效精密加工技术和结构陶瓷材料研制及应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科技成果.开发出的多种新型陶瓷刀具如:JX-2、YL01、FTCl和FTC2等,填补了国际或国内空白,并先后用于实际生产,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新型陶瓷刀具JX-2可以高效高质量地加工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上的电铸纯镍零件,被工人师傅誉为"神刀".  相似文献   

7.
焊接表面的缺陷严重影响焊接结构件的后续加工和服役,焊缝的高效精密磨抛是获得焊缝高质量表面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焊缝高效精密磨抛具有重大意义。聚焦于焊缝高效精密磨抛的智能技术,总结焊缝磨抛的特点,从基本磨抛原理和模型、智能磨抛设备以及力控算法和基于视觉技术的焊缝高效精密磨抛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焊缝磨抛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阐述智能技术给焊缝高效精密磨抛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精密超精密及微细加工技术学术带头人,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近年来您所在的精密制造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所取得主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的应用情况。杨辉:实验室主要从事精密超精密加工及检测基础技术研究,专用装备及工艺研发,近年来承担了国防863及973计划项目、国防科研与预研项目及集团公司的大量科研生  相似文献   

9.
珩磨技术凭借加工精度高、材料去除率大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精密孔加工.航空发动机广泛采用高温合金、钛合金、不锈钢等航空难加工材料,其难加工性降低了珩磨加工的材料去除及误差修正能力,限制了珩磨工艺在航空发动机精密孔加工中的进一步应用.为突破难加工材料珩磨工艺瓶颈,对难加工材料珩磨工艺特性进行分析,并以高效精密珩磨工艺及工具为切入点,归纳了航空难加工材料精密孔高效珩磨技术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类复杂壳体深小孔数量多、孔径小、长径比大、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在优化设计枪钻切削刃及冷却孔结构的基础上,将枪钻、直槽内冷钻等新型孔加工刀具与加工技术应用到卧式加工中心上,研究开发孔径Φ2~Φ10、长径比20~60深小孔的高效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优化得到符合要求的最佳切削参数,并建立深小孔高效加工切削参数数据库。实践表明,这一技术将深小孔加工效率提高30%以上,加工质量显著改善,有效解决了深小孔的高效精密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