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詹盛能 《国际太空》1994,(10):25-26
美联邦航空局(FAA)打算分三阶段把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设备投入美国航空飞行营运系统。FAA行政官员DelBalzo说,加拿大运输部不久也将发表一份类似的声明。最近开始的第一阶段工作是,根据仪表飞行规则(IF),把GPS用于非精确仪表着陆、国内和海上等航线的导航业务,但这些业务要受很多限制,最主要的是要求飞行员监视适当的地基导航设备来支持GPS导航。DelBalzo说,普通航空飞行员首先赞成利用GPS进行航空导航,他们也将是首批从现有廉价导航系统的受益者。该系统能应付途中着陆、海上着陆、目…  相似文献   

2.
1995年8月11日,在富士重工业宇都宫制作所,日本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NAL)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宣布,他们已研制成功小型自动着陆实验机(ALFLEX)。ALFLEX是为2000年初日本实现天地往返运输系统(HOPE)计划达到实用化程度,并弄清其中个别关键技术而研制的三种实验样机中的一种。富士重工业耗资12亿日元制成了两架这样的样机。其余两种实验样机其一是由三菱重工业制造的轨道再入实验机(OREX),已于1994年2月由第一枚H-火箭发射成功,再一种是由川崎重工业正在制造中的高超…  相似文献   

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就有关预定于1994年7月进行的第2次国际微重力实验室(IML-2)的计划内容以及准备情况概述如下。1.IML-2计划概要IML-2计划是以美航宇局(NASA)为中心,通过国际合作实施的空间实验计划。由参加的各国将各自准备的实验装置,搭载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空间实验室上,利用微重力环境进行各种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实验。(1)推动计划的办事处:NASA生命、材料科学应用局(OLMSA)(2)计划实施综合中心:NASA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MSFC)(3)任务梗概:任务时间 13天(…  相似文献   

4.
为研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在日本新的航天长远规划中列有一项宏伟的5年试验计划。众所周知的霍普(HOPE)无人航天飞机计划,目前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和国家宇航实验室共同负责。在今后5年内,HOPE计划将包括3种试验飞行器:高超音速实...  相似文献   

5.
南非对地观测“绿色”小卫星上的计算机由约翰内斯堡的分析管理系统公司(AMS)制造,采用8086和8087单元组成一台数据处理计算机(DHC)和一台控制导航计算机(CNC),这两台计算机合装后重量仅8公斤。数据处理计算机处理指令和通信信号,包括有效载荷数据、卫星各系统检测、卫星和地面站之间往来的导航数据,以及卫星电源系统、时钟和天线指向系统。控制导航计算机负责轨道控制,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机和星上敏感器的接口数据了解卫星方位,通过给反作用飞轮和推力器等控制部件的指令完成定位工作。为了达到两年飞行任务有…  相似文献   

6.
航天简讯     
日本展示HOPE航天飞机试验样机8月11日,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在宇都宫展示了它的无人驾驶航天飞机HOPE的试验样机。这种被称为“自动着陆样机”(ALFLEX)的飞行器拟于明年初在澳大利亚伍麦拉火箭发射场进行大约20次飞行试验中的第一次。ALELEX的航空动力学同拟议中的HOPE航天飞机相似,长6.1米,重760千克。日本计划在21世纪初用H-2火箭发射HOPE航天飞机。(旁征)专为和平号航天员举办的太空艺术展美国人伍兹打算向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运送20件左右的艺术品,为那里的航天员举办首次太空艺术…  相似文献   

7.
“霍普”(HOPE)是日本H-2轨道飞机(H-2OrbitingPlane)的缩写,为日本国家航天实验室(NAL)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联合研制的一个无人有翼空间运输系统。为了验证HOPE所用的各种技术,专门研制了几个试验飞行器,它们是O...  相似文献   

8.
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已终止进一步研制微波着陆系统(MLS),以便集中力量发展GPS着陆系统。FAA终止MLS的研制是因为其价格昂贵,而且GPS技术发展迅速。当前,ILS精密进场系统仍将继续使用,在基于GPS的着陆系统投入使用之前,美国将不会放弃ILS。FAA已通知国际民航组织(ICAO),将取消从1998年1月开始在国际机场安装MLS的承诺。FAA已开始进行Ⅲ类GPS着陆的可行性研究,这些研究将于1995年2月完成。FAA在GPS着陆的研究方面在世界上领先。尽管GPS着陆的适用性还有待证明,…  相似文献   

9.
“伽利略”计划的出台□□欧洲在卫星导航上的一贯立场,反映在1993~1994年间由欧洲联盟(EU)各国运输部长们批准的统一的卫星导航共同策略。该策略坚持认为现有GPS和GLONASS只能当作辅助导航,必需建立国际控制下的民间导航卫星系统。当时认为欧洲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组建民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必需分两步走。首先利用国际移动卫星组织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实现对GPS的星基增强系统,即EGNOS,也称GNSS-1。获得相当的技术经验和财政支持后再建欧洲的民用导航卫星系统,即ENSS,也称GNS…  相似文献   

10.
首先回顾了前苏联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历史,根据国内外最新的文献报道总结分析了系统的运行状况和性能,然后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利用GLONASS进行导航定位,时间传递的现状,最一对GLONASS系统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航母运动对舰载飞机着舰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总结了舰载飞机的着舰安全性分类等级,研究了航母的航行运动以及随海浪的摇晃和振荡运动对舰载机着舰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与舰载机进舰速度适配的最优航母航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航母的航行方向与舰载机的进舰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驾驶员在进舰过程中必须协调操纵副翼和方向舵才能保证舰载机安全准确地着舰;航母航行速度越大,驾驶员操纵量越大,着舰偏差也越大.海况越恶劣,着舰信号指挥官对航母运动的预报和补偿效果越差,着舰失败概率越大.因此,为保证舰载机的着舰安全,必须选择合适的航母航行速度,同时应尽量选择在平稳的海况下进舰着舰.   相似文献   

12.
    
目前利用飞行员静态可达域和可视域对驾驶舱人机界面进行设计和布置无法保证飞行员在过载和振动状态下的操作特性满足飞行安全操作的需求.针对飞行员触点操作,基于LifeMOD人体肌肉-骨骼模型,利用正常状态下触点操作动作的捕捉数据对飞行员模型的肌肉进行训练,建立正向飞行员操作模型;在正向飞行员操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有肌肉力单元的飞行员人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能够进行逆向动力学仿真和分析.对模型加入±Z和+X方向的加速度以及ZY方向的振动等外部运动激励,模拟不同加速度和振动对飞行员触点操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控制台的触点操作受加速度和振动影响最小,应急操纵设备应布置在该区域,可保证飞行员在应急条件下及时、准确地操纵飞机,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性.非常规情况下飞行员触点操作能力仿真能够指导驾驶舱人机界面的优化布置,提高应急情况下飞机操纵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鲁棒的图像小波变换模拟编码传输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复杂度和延迟受限或者可变信道条件下,由于通信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信源信道联合编码(JSCC, Joint Source-Channel Coding)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善传统的分离结构系统.针对带宽功率限制模拟信道,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小波变换编码和香农映射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的静止图像模拟编码传输方法;并基于更加合理的考虑了信道噪声的重建图像失真估计,提出了相应的联合优化带宽分配算法.仿真及分析表明,由于信源信道的联合优化及具有模拟编码传输的特点,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编码传输性能,且编解码复杂度和延迟小;同时在信道失配情况下表现出的柔性降级/改善特性有助于提高可变信道条件下系统的鲁棒性和信道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软件仿真复现了经典的无人直升机导航控制规律算法外场试飞实验时在不同条件(静风、突发常值风干扰)下的飞行情况,并分析了航向偏差、侧滑速度、偏航距等主要导航性能指标.分析了算法在有突发常值风干扰时航线飞行伴有明显侧滑现象的原因,对比分析了单独引入航向反馈及同时利用航向反馈及偏航距积分对导航性能影响,进而给出了一种共轴无人直升机导航规律新算法.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改进后的算法能够保证无人直升机有效地协调转弯,并且在导航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地抑制了侧滑问题,进而提高了共轴无人直升机航线飞行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通道群时延标定方法有相位翻转点法和相关峰法两种,两者均在零伪距或固定伪距的特殊仿真场景下进行测量,且在通道传输特性非理想的情况下测得的群时延均存在偏差.提出了基于闭环伪距测量的模拟器通道群时延标定方法,并设计实现了GNSS信号模拟器通道群时延标定系统.首先,采用高速直接射频采样存储系统对模拟器正常星座动态仿真场景下输出的导航信号和秒脉冲(1 PPS)信号同时进行记录.其次,使用软件接收机对信号进行捕获跟踪,利用三次样条插值判定1 PPS上升沿位置作为伪距观测历元时刻,对软件接收机的伪距观测量和模拟器仿真的伪距记录值做数据比对,得到模拟器的群时延标定值.最后,分别利用上述方法对两种商用模拟器的群时延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表明,闭环伪距测量法有效可行,测量不确定度优于0.7 ns.   相似文献   

16.
自动车辆定位调度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虽然具有话音通信调度能力但是缺乏用户定位导航能力,GPS(全球定位系统)虽然具有导航定位能力但是缺乏用户之间的通信能力.因此,如何将GPS与集群通信系统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组成动态的自动车辆定位调度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在研究Motolora智慧网的基础上,分析了实现自动车辆定位调度系统需要解决的几个技术难题:识辨和提取控制信令和话音信息,自动建立GPS数据链路以及信道负载平衡等,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实践结果已证明了这些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星间链路是导航卫星实现精密定轨和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导航卫星通过星间链路完成伪距测量和数据交换,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时空基准,保证系统持续提供精准导航服务。根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首先介绍星间观测和信息传输频段,并从天线特征、多址控制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等角度分析了射频链路的工作体制。最后,针对实际导航卫星星座,应用OPNET平台建立导航信息传输仿真模型,通过分析信息传输效率,验证了基于射频链路导航信息传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星间链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型客机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机组对飞机的成功操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套精心编制的飞行员操作程序,不合理或不合逻辑的操作程序可能导致飞行员的违规操作,进而引发飞行事故.参考波音737NG飞行机组操作手册,分析进近和着陆阶段的任务功能流程后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采用德尔菲法对现役飞行员进行两轮咨询,建立了基于安全性的进近和着陆阶段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飞行员进行咨询,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飞行员操作程序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飞行员操作程序的评价等级和评价值.提出了一种将功能流程图法、德尔菲法、序关系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飞行员操作程序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波音737NG飞机进近和着陆阶段的操作程序评价.评价结果说明了该综合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星间链路是导航卫星实现精密定轨和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之一。导航卫星通过星间链路完成伪距测量和数据交换,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时空基准,保证系统持续提供精准导航服务。根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首先介绍星间观测和信息传输频段,并从天线特征、多址控制方式和网络拓扑结构等角度分析了射频链路的工作体制。最后,针对实际导航卫星星座,应用OPNET平台建立导航信息传输仿真模型,通过分析信息传输效率,验证了基于射频链路导航信息传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星间链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稀疏信道估计性能, 基于压缩感知(CS)理论, 研究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的导频设计问题。由于已有方法不能准确衡量采样矩阵重建性能, 从而导致根据已有方法设计的导频具有较差的信道估计性能, 因此提出以互相关矩阵元素的立方和为准则准确评价采样矩阵的重建性能。针对OFDM系统信道估计导频设计为离散组合优化问题, 提出了一种并行完全树分组替换搜索算法用于搜索最优的导频。在算法的每次循环中, 先将导频索引集合分组, 再根据每一组替换的结果更新导频, 提出的方法扩大了导频搜索空间, 避免了导频搜索的局部最优问题。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的评价方法相比现有方法能够准确评价采样矩阵重建性能, 使用提出的准则设计的导频与现有互相关准则相比信道估计均方误差可减小约3 dB。同时, 所提出的导频搜索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最优的导频搜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