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据美国休斯顿空间中心官员透露,美国航宇局(NASA)正在考虑1994年5月用发现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会合并且一起飞行,为1995年6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和平号空间站交会对接作一次预演。1995年6月阿特兰蒂斯航天飞机和和平号空间站对接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1975年阿波罗飞船和联盟号飞船的交会对接,因为和平号空间站有大型太阳电池翼。为此有必要在发现号航天飞机执行STS-63任务时,作一次与和平号空间站的会合并飞。STS-63飞行任务中带有空间实验室一3及其它有效载荷,包括斯巴达-2自由…  相似文献   

2.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1994年5月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交会,但不实现对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进入一条高度为315公里、倾角51.6°的轨道,以便与和平号空间站交会飞行。为了追赶和平号空间站,发现号航天飞机必须在上午10时起飞(最迟不能超过10时零5分),否则只能推迟到第二天发射。航天飞机暂定于5月19日起飞,执行8天飞行任务,如果发射日期不变,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在5月27日上午6时39分返回肯尼迪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3.
庞征 《国际太空》2011,(10):30-35
美国航天飞机已于2011年7月退役。从1995年起,航天飞机最重要的用途就是为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因此,它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至关重要。美国航天飞机曾先后与俄罗斯和平号和"国际空间站"对接共40多次,每次都采用手控对接方式,并且所有对接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4.
在1997年11月开始正式建造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之前,美俄计划进行7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为了完成1995年6月29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第一次对接。必须预先把“和平”号空间站上的“晶体舱”从其Z轴位置移至轴向(X轴)对接口,在完成对接和航天飞机离开空间站以后,这个“晶体舱”又必须重新移至其原来的Z轴位置(见上图)。以后的每次对接都要这样操作是不切实际的,况且移动“晶体舱”的机械臂,其设计寿命也快到了。为此,为方便今后的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俄国人提出了一个新舱计划。  相似文献   

5.
轨道维持与调相的综合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交会对接飞行任务设计研究中必须首先确定目标航天器的轨道设计策略,研究了一种将目标航天器轨道维持和调相两种任务进行综合优化的策略.轨道维持的任务是使得目标航天器轨道的形状和位置符合交会要求,调相的任务是使目标航天器在轨道中的初始相位角符合交会要求.在考虑了交会对接发射窗口、交会终端约束条件下,将目标航天器轨道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应用序列二次规划方法对其进行了求解.仿真计算表明,这种方法既能以较少变轨次数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又能节省燃料,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航天飞机第69次飞行的任务代号为STS-71。STS-71飞行任务具有两大历史性纪念意义:一是美国航天计划中第100次载人航天发射;另一是美国航天飞机第一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STS-71是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14次飞行。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7.
苏联/俄罗斯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广龙 《太空探索》2011,(10):34-36
目前,在世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俄罗斯和美国。苏联/俄罗斯是世界上进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最多的国家,其对接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无人飞船与无人飞船的对接,有载人飞船、无人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以及空间站模块舱间的交会对接和组装等。苏联/俄罗斯在航天器的空间交会对接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美航天飞机与俄和平号完成两次太空  对接,拉开了建造国际空间站的序幕  1995年6月29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第一次太空对接,这标志着美俄间的空间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年11月12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再次成功...  相似文献   

9.
1995年2月6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地实现了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首次交会活动,从而拉开了今后3年俄美联合载人航天的序幕。1994年6月,俄罗斯航天局(RKA)同美国航宇局(NASA)联合签署了一项载人航天合作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在今后3年内,即1995~1997年,美国航天飞机将与和平号空间站进行7次对接并联合开发空间的科学实验活动。作为启动费,1994年美国支付给俄罗斯1亿美元,以后每年支付1亿美元。今年2月的交会活动,正是为以后的7次对接活动作准备。这次交会活动的成功,为将来的对接活…  相似文献   

10.
正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问世至今已有50年历史,在这半个世纪期间交会对接已经从探索、研究、实验阶段逐步走向成熟和应用阶段。现在交会对接已经变成一件日常例行的空间操作。但是过去和现在交会对接技术复杂,重量和功耗巨大,只能在大、中型航天器实现。例如:上世纪70~80年代,苏联"和平"号空间站和"联盟"号飞船仅交会对接机构和有关交会对接设备的重量都在2吨~3吨以上。如  相似文献   

11.
4日 俄罗斯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宇宙-3M运载火箭将一颗低轨道导航卫星宇宙-2315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一颗改进型卫星,能从事跟踪与数据中继。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太空对接,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轨道复合体,在太空飞行5天后,这两...  相似文献   

12.
1990年5月,苏联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接待了美国航空宇航学会(AIAA)代表团,还让代表们参观了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对接机构。苏联称,1991年的第二次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飞行将和第一次(1988年11月)的无人自动飞行任务相同,这是第二架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它将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和平号空间站上的宇航员乘它可进行很多活动,是否能进行着陆飞行还未定论。苏联让美国代表团参观的对接机构,实  相似文献   

13.
5月24日,俄罗斯联盟TMA20载人飞船载着俄、美和欧洲各一名航天员返回地面,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安全着陆。飞船是在有美国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上情况下离开空间站的,而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鉴于美航天飞机即将退役,为留下纪念,离站航天员趁此机会专门对空间站和对接在站上的奋进号航天飞机进行了拍照。  相似文献   

14.
1994年2月3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7时10分(格林尼治时间12时10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60次飞行和发现号航天飞机的第18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为STS-60.这次飞行也是首次有俄罗斯航天员参加的美国航天飞机飞行,及自1975年7月17日~19日阿波罗一联盟号飞船对接飞行以来,美俄两国航天员首次共同进行的空间飞行。为了最大限度地观测俄罗斯国土和为航天飞机一和平号空间站交会对接作准备,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发射倾角由标准的28.5°改为57°。这次飞行的主…  相似文献   

15.
师谷 《国际太空》2011,(9):19-22
在载人航天活动早期,由于技术复杂,航天器之间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与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交会对接技术不成熟,例如,自动交会对接测量失灵、对接机构故障等在1960—2008年底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中,一共发射了104艘“联盟”系列飞船和86艘“进步”系列飞船,其中空间交会对接故障15次,发生交会对接故障的概率约为8%,最大的1次空间交会对接事故是1997年6月进步M-34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  相似文献   

16.
美国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潇潇 《国际太空》2011,(10):36-41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探索空间活动的深入,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越来越多的空间飞行任务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交会对接也是我国实施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计划必须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航天器在空间完成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实际上也是精确测量与控制的过程,空间交会对接测量技术是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996年9月18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4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在太空对接。航天飞机为“和平”号运来了3吨多的水、食品和其它科学实验物资,6名航天员还进到“和平”号上与另3名航天员相会。9月23日,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分离,美航天员约翰·布菜哈接替香农·露西德留在“和平“号上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交会对接技术是实现太空梭、太空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太空人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是两航天器交会对接近距离平移靠拢段唯一能够提供六自由度相对导航信息的敏感器,由安装于追踪飞行器上的相机和安装于目标飞行器上的合作目标组成,采用角反射器作为合作目标标志,完成两飞行器间的相对位姿的解算.对其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回光能量测试等进行了讨论,该方案已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中成功验证,后续针对空间站及光学舱任务进行适应性修改.  相似文献   

19.
太空旅行者     
魏庆 《飞碟探索》2008,(10):18-18
时间:2007年8月11日2时02分。事件: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在过去的4年里,“奋进”号经历了“大变身”,成为美国历史上设备最先进的航天飞机。“奋进”号配备了空间站—航天飞机动力传输系统,有了它,实现对接的航天飞机将能够从空间站获取动力,从而延长在太空中的逗留时间。“奋进”号还装备了卫星导航系统和改进过的主发动机检查系统。  相似文献   

20.
钱卫 《太空探索》2023,(5):34-39
<正>前文中提到的几个太空救援模式及救援系统,要真正实施,都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执行最后一次任务时,进入了倾角为39度的轨道,而国际空间站的倾角是51.6度,航天飞机就算用尽燃料,也只能改变倾角2度。所以,当时就算想让“哥伦比亚号”上的7位航天员去国际空间站避险,也做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地面应急发射救援航天器,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