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91年10月,是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局负责业务领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行政管理的科研事业单位,负责所有国产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的统一处理、存档和分发服务。自成立以来,先后处理和分发了资源一号01、02、02B、02C;环境一号1A、B、C;资源三号;实践九号A、B;高分一号等11颗卫星数据,目前有8颗卫星在轨运行。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分发情况截至2013年6月底,共向全国用户分  相似文献   

2.
正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卫星(简称HJ-1A/B)于2008年9月成功发射。卫星在轨运行10年,为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有力支撑了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1环境减灾卫星运行情况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包括2颗光学卫星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卫星和1颗雷达卫星环境减灾一号C(HJ-1C)卫星,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与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  相似文献   

3.
正1概述2008年9月6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升空,至2018年9月6日,已整整运行10年。在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的精心运营管理下,目前双星仍在按业务需求开展遥感任务,成为我国寿命最长的遥感卫星。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国家陆地观测卫星数据中心,负责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归档、分发和服务。存档和管理的卫星数据包括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环境减灾卫星、高分系列卫星等十几颗卫星的数据,这些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土调查、农业估产、水利监测、矿区执法、减灾救灾、城市规划、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那么,这么多的遥感卫星影像数据,用户如何才能够获取?这就需要讲一讲中国资源卫星中心负责建设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于 2 0 0 0年 12月 5日发射成功EROS- A1卫星 ,它是以色列空间局 (ISA)计划在 2 0 0 5年以前要发射的照相侦察卫星系列中的第 1颗。以色列将发射 8颗这种卫星 ,它们分为 A与 B两个系列 ,A系列有 2颗卫星 ,B系列有 6颗卫星。A系列的 2颗卫星完全一样 ,B系列的 6颗卫星的性能大致相同 ,但 EROS- B2~B6卫星性能在有些方面比EROS- B1更优。除 EROS卫星系列以外 ,以色列还有一个 Tech SAT卫星计划 ,它是一个研制微型卫星 (小于 10 0 kg)的计划 ,由以色列技术研究所 (IIT)研制。 Tech SAT计划包括 2个系列的卫星 ,即 Tech…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9月17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先进小卫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减灾遥感分会、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承办的"遥感卫星技术与应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于2008年9月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至今已稳定运行十周年。值此之际,本次研讨会系统总结了环境减灾一号A/B卫星在减灾及环保领域的应用情况、平台及载荷的技术优势、运行管理的经验。通过大量的  相似文献   

7.
经过2天的在轨运行测试,“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卫星有效载荷状态良好,9月8日17时,两颗卫星的CCD相机已经成功传回首幅遥感图像,处理后遥感图像清晰,随后开展的A、B星首次环境应用实验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30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中的环境-1A、1B(HJ-1A、1B)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将这2颗卫星正式交付给民政部和环境保护部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规划由4颗光学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监测能力,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和"资源"之后的第四大民用卫星系列。2008年9月6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简称环境减灾一号A、B,HJ-1A/B)2颗光学小卫星通过"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迈  相似文献   

10.
环境减灾A、B星星座轨道维持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维持环境减灾A、B星星座的轨道构型,保证CCD相机48h对中国覆盖和对全球重访的特性,满足中国灾害与环境监测以及全球陆地观测的需求,制定了同时考虑地面轨迹和星座相位的轨道维持策略。在减灾和环保业务应用过程中,主要关注星座的重访和覆盖特性,严格的地面轨迹维持意义不大,因而形成了主要考虑星座相位的轨道维持方法。该方法能够减少轨道维持次数,降低操作风险,节省星上燃料,有利于延长卫星寿命。A、B星星座运行3年多,仅通过2次轨道调整就完成了星座轨道维持控制任务。  相似文献   

11.
1 美国极轨气象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 美国出台军民共用的气象卫星发展计划 多年来,美国一直由国防部(DoD)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分别独立运行军用的“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和民用的“诺阿”.目前,军用“国防气象卫星计划”卫星有6颗在轨,还有2颗卫星未发射;民用“诺阿”卫星有5颗在轨,最后一颗诺阿-19卫星已于2009年2月发射. 考虑到军用和民用极轨气象卫星的任务基本相同,都是收集、处理和分发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数据,因此美国决定合并“诺阿”和“国防气象卫星计划”.1994年5月,克林顿发布总统令,将这2个卫星系统合并为军民共用的“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2.
杨建 《太空探索》2004,(10):4-5
我国第19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仅仅10天后,9月9日,中国航天再传捷报,北京时间7时1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实践六号A、B两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火箭点火升空约11分钟后,A星与火箭分离:继续飞行的1分钟后,B星与火箭分离,两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海洋二号A卫星(HY-2A)是中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于2011年8月1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海洋动力环境测量、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HY-2卫星的主载荷包括雷达高度计和校正辐射计两个分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制.雷达高度计主要用于测量海面高度、有效波高和海面风速,其数据在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动力学、海洋气候与环境、海冰监测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校正微波辐射计是为雷达高度计提供大气湿对流层路径延迟校正的微波辐射计,可以提供海面大气水气含量、液水含量和湿对流层路径延迟数据.雷达高度计和校正辐射计自201 1年9月1日开机工作以来,已经在轨运行十周年,远超HY-2A卫星在轨运行三年的设计寿命,目前仍在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4.
成白 《国际太空》2013,(9):6-10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静止业务气象卫生风云-2共分成3批发射。01批2颗卫生——风云-2A、2B为试验卫星,分别于1997年6月10日和2000年6月25日发射,定位于105°(E)。02批3颗卫星——风云-2C、2D、2E为业务运行卫星,分别于2004年10月19日、2006年11月15日和2008年12月23日发射。目前,风云-2D、2E正在运行,它们分别定位于86.5°(E)和105°(E),目前运行良好,组成了双星观测系统,进行分时交替观测,对重叠区的观测频次增加1倍,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和台风的监测能力。03批有3颗卫星——风云-2F、2G、2H,其中风云-2F已于2012年1月13日发射,定位于112.5°(E),  相似文献   

15.
1969年9月,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成立,1972年11月10日发射了第一颗国内通信卫星阿尼克A,1973年便建立起一个国内通信卫星系统。Telesat公司目前经管着部署在轨道上的5颗卫星和大约130个天线尺寸为1.2~30米的地面站,可为用户提供各种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业务以及数据、信息记录服务。阿尼克卫星 Telesat公司目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部署着5颗卫星(阿尼克A-3、B、C-3、C-2和D-1),1984年将使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阿尼克C-1和D-2。阿尼克A-3现作为阿尼克D-1的备用星,它将在1984年阿尼克D-2发射后退役,届时由阿尼克B作轨道备用星。阿尼克D-1主要提供信息和数据通信服务;阿尼克D-2主要提供电视和无线电广播服务。阿尼克卫星的主要特性见表1。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资源 - 1卫星自发射以来 ,运行良好 ,至 2 0 0 0年 9月底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作为资源 - 1卫星的运行管理和资料发放单位已经通过 3个地面接收站接收到了 39894景 CCD数据图像、 46 194景红外扫描仪数据图像和 36 43景广角成像仪数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已经先后为农业、林业、地质、能源、水利、测绘、海洋、石油和环保等行业的 5 0多个单位分发和协议订购了 75 0 0多景卫星数据 ,满足了用户的迫切需求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 完成了资源 - 1卫星数据评价 ,启动了示范应用工作2 0 0 0年年初 ,国防科工委组织了对资源 - 1卫…  相似文献   

17.
徐菁 《国际太空》2004,(7):13-14
欧洲星一E3000(Eurostar—E3000)平台是商业卫星的成功典范,迄今为止,已经制造了10颗卫星,其中8颗是民用卫星,包括“欧洲通信卫星”(Eutelsat)、“西班牙卫星”(Hispasat)、“国际通信卫星”(Intelsat)、“国际移动卫星”(Inmarsat)、“电信卫星”(Telesat);另外2颗是军用卫星天网-5A、5B(Skynet-5A、5B)。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2010,(1):10-10
<正>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国遥感卫星数据更多地走出国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积极推进海外建站业务。在已建成的南非中巴资源02B卫星地面站的基础上,环境减灾小卫星A星泰国地面  相似文献   

19.
国内动态     
<正>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8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主要用户为应急管理部和生态环境部。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与05卫星采取双星在轨组网运行模式,具备获取全球5米S波段雷达图像数据能力,为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20.
韩国通信、海洋和气象-1(COMS-1,又叫"千里眼")卫星是韩国通信、海洋监测和气象观测多功能卫星。该项目于2002年启动,由韩国科技部、韩国气象局、信息和通信部及海洋渔业部出资。千里眼-1是三轴稳定卫星,设计寿命10年,由美国阿斯特留姆公司(Astriun)公司承制,由阿里安-5(Ariane-5)火箭发射。千里眼-1于2010年6月27日发射,2011年4月1日投入业务运行,定位于128.2°(E)。正在研制的韩国多用途卫星-2(Kompsat-2)由2颗卫星组成:一是气象卫星—多用途卫星-2A,计划于2017年发射;另一为海洋环境卫星—多用途卫星-2B,计划于2018年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