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多模卫星(GFDM-1)对控制分系统姿态测量精度、姿态确定精度、卫星姿态控制能力、卫星机动能力、可靠性和地面验证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高分多模卫星的特点,对控制分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方案、可靠性设计、寿命试验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重点论述了卫星控制分系统基于二级总线的轻小型化体系结构、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敏捷机动姿态轨迹规划技术、长寿命高可靠设计方案。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数据,给出了控制分系统单机和系统性能指标在轨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2.
高分三号卫星控制分系统设计与在轨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7,(6):93-98
高分三号(GF-3)卫星是国内首颗设计寿命8年且转动惯量最大的低轨遥感卫星。与以往同类卫星相比,文章针对GF-3卫星的特点,对控制分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方案、可靠性设计、寿命试验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重点论述了卫星控制分系统基于二级总线的轻小型化体系结构、高精度姿态全零多普勒导引技术、高精度高稳定度姿态控制技术、长寿命高可靠设计方案。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数据,给出了控制分系统单机和系统性能指标在轨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3.
卫星的测控系统正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成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在开放结构系统中,所有网络数据的建立、处理和显示均以数据库为基础。以国军标为依据,从国内各类卫星平台的测控系统实际出发,兼顾预研型号的发展方向,研究和分析了各种PCM遥测帧格式、遥测数据处理方法和遥控指令及遥控帧结构;利用数据库建模技术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卫星遥测遥控数据库模型;提出了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方案;结合国内外同类数据库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符合我国卫星实际发展需要,既具有继承性,同时又有通用性和可靠性的通用卫星遥测遥控数据库。可满足对多颗星同时测控的需求,适用于不同的卫星平台;采用资源共享模式,提供灵活的接口;实现了遥测和遥控参数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品保证的卫星可靠性保证机制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根据国内卫星可靠性保证的现状,与NASA、ESA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GJB 450A要求,研究了基于产品保证下卫星可靠性保证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并探讨了可靠性保证对卫星稳定运行和可靠性增长的内在作用。研究表明,产品保证下的可靠性保证是卫星可靠性的必然趋势,基于全寿命周期的使用和耐用开展可靠性的设计、分析、试验和管理工作是卫星可靠性保证的重点,必须加强卫星可靠性发展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微小卫星星务计算机系统的容错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小卫星系统是一个可靠性要求很高的系统,需要由具有容错能力的星载计算机来控制。针对微小卫星重量、体积、功耗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微小卫星的星务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方案,设计中采用双模冗余方案搭建系统的容错结构,并根据卫星的运行要求提出了适用于微小卫星的温备份方式容错控制策略,介绍了一些用于支持温备份方式容错控制策略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在微小卫星设计中的适用情况,温备份策略从硬件开销和时间开销两个方面都有利于卫星的设计。在立体测绘微小卫星“试验卫星一号”的星务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表明,提出的可靠性设计方案能够提高小卫星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实时性。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顶层谋划并构建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在开展实地调研、专家研讨和书面问卷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外部环境及机遇挑战,提出了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亟待研究和制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卫星导航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与分析我国卫星导航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体系建设状况和当前标准体系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北斗二号民用市场开发与产业化"项目中标准体系研究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我国卫星导航标准体系的措施建议,并对其工作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保卫星及其产品不带问题出厂、不带隐患上天,进行系统、全面的卫星可靠性安全性设计专项审查,从卫星总体层面去把握卫星各系统和单机的安全性、可靠性,找出影响卫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造,对于卫星研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手段。文章基于如何立足卫星总体层面进行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审查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成熟度评估体系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平台配套单机产品成熟度等级分布、平台内/外部接口控制能力等用于评价卫星公用平台成熟度的6项要素。建立了用于表征卫星公用平台从原理平台开始,逐步进阶为有可靠性保证的多型号通用平台全过程的6级成熟度模型。最后分析了成熟度在指导平台系列化发展与平台快速成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微纳卫星典型特点,分析了由此带来的试验新需求;对比传统卫星试验标准和即将发布的国外微纳卫星试验标准草案,提出在充分继承传统卫星试验技术成果基础上,针对国内微纳卫星发展现状,兼顾灵活性和COTS(commercial off-the-shelf)产品可靠性保证需求,构建国内微纳卫星快速试验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AvSim+可靠性仿真分析软件,对卫星可靠性建模和分析进行了研究。首先说明了利用AvSim+进行可靠性建模的程序,给出了卫星系统中几种常见可靠性逻辑关系的建模方法,以及软件采用的蒙特卡罗仿真运算的原理和特点。然后针对典型卫星应用本文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给出了部分分系统的分析结果。最后比较了基于AvSim+进行卫星可靠性建模分析与传统RBD方法的特点,基于AvSim+的卫星可靠性建模分析方法能更准确表示卫星系统的可靠性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卫星环境工程数据库总体架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根据我国卫星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以及我国卫星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建立卫星环境工程数据库的总体架构及技术途径,并针对我国卫星环境工程数据库的持续扩展和完善、数据库的有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顺利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建设任务,正在向2020年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迈进。后续任务更加艰巨,需要紧密结合任务特点和需求,统筹策划和全面推进质量与可靠性过程控制、管理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等工作。在继承前期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建议,供相关方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卫星产品可靠性设计原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产品 (诸如星载相机、返回式卫星的着陆回收系统、整个卫星 )的可靠性设计 ,是贯穿于卫星产品整个设计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工作 ,不仅是卫星产品可靠性设计师的主要任务 ,也是卫星产品全体设计师的共同责职。对卫星产品设计师来讲 ,掌握卫星产品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很有必要。为此 ,文章对卫星产品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作一概述。1 卫星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性质和特点卫星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工程产品 ,其可靠性设计既具有普通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的一般性质和特点 ,又具有不同于普通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的特殊的个性。掌握这些共性和个…  相似文献   

15.
<正>建成了完备的陆地观测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体系在资源一号卫星发射的同时,为保证卫星数据的应用,我国建立了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联合全国各系统、各方面的遥感力量,经过必要的配套、改造、建设和优化组合,建立起一个我国长期稳定运行的资源卫星应用体系,系统建设、运行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我国资源卫星应用体系由数据接收、数据预处理、应用示范及分析模型、数据模拟和评价、资料分发及用户服务等五大分系统组成,在北京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模糊度检验三步法中存在的错误模糊度整数解漏检的情况,分析了错误整周模糊度、观测值残差及多余观测分量矩阵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参考星变化对多余观测分量矩阵主对角线元素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余观测分量的整周模糊度可靠性检验方法。该方法根据多余观测分量主对角线占优原则实现部分卫星的模糊度可靠性检验。对于多余观测分量主对角线不占优的卫星,利用多余观测分量绝对值最大的情况进行整周模糊度可靠性检验,从而完成所有卫星的模糊度可靠性检验。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工程》2015,(5):131-136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库的小卫星数据监视工具设计方法,根据实时数据库的技术特点,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将多种数据监视功能进行组合。该数据监视工具主要功能包括遥测参数、遥测帧包数据、遥控指令、遥控指令判读数据、默认监视数据、自定义监视数据、遥测衍生数据、遥测基础信息数据、测试过程事件等的实时监视。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共享内存和哈希算法,可保证数据读写的可靠性和数据刷新效率,便于测试人员快速了解卫星当前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8.
航天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装备具有高性能、高价值、小批量、组成复杂、高速飞行、环境严酷、多次分离等显著特点,要实现高可靠具有很大难度。总结了航天可靠性工程的3个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中国航天可靠性工程技术体系框架,并对体系框架中的各种可靠性工程技术及其在航天工程实践中的最早应用情况进行了简介。最后,面向未来一段时期航天装备体系建设的需求,初步提出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关键技术,供后续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广播卫星大功率行波管及其电源装置可靠性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行波管放大器冗余方案分析;简述了远地点发动机和展开机构可靠性等关键性困难;最后讨论了控制系统和喷气推进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导航卫星的轨道机动调控、星地联动运行、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以及整体性能评估问题,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各类中断、随机型与耗损型故障、性能等多种因素的系统效能建模与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马尔科夫链构建导航卫星可用性模型;考虑威布尔分布和正态分布构建导航卫星可靠性模型;采用应力—强度算法将性能进行归一化处理;综合可用性、可靠性和性能归一化值开展系统效能建模与分析,使导航卫星系统效能研究由单因素(性能)拓展为多因素(可用性、可靠性和性能)。中轨道(MEO)导航卫星仿真算例表明,该建模与分析方法可为导航卫星设计优化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并可拓展应用于通信、气象、遥感等系列卫星,为其研制建设提供重要专业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