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研制月尘胶结质模拟物对于提高模拟月尘真实度的意义,开展了胶结质初始物质的选择、熔融实验、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制备工艺总结的研究工作。初始物质选用基性斜长石粉末和火山渣粉末的混合物,熔融加热设备采用马弗炉。实验结果分析表明,1200℃加热20min所得的不完全熔融产物在微观形貌、化学成分、玻璃化程度和掺杂纳米铁颗粒等方面与真实月尘胶结质相近,可以作为高真实度模拟月尘中的胶结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月尘对航天器、航天服性能和航天员的健康存在的危害迫切需要解决,在月尘样品稀缺的条件下,具有很高相似性的CLDS-i模拟月尘是开展尘埃防护技术攻关和毒性机理研究的重要基础。CLDS-i模拟月尘含75%玻璃组分和少量纳米金属铁颗粒,中值粒径为500~600 nm,具有复杂粒形和锋利棱角,其基本性质与实际月尘相似,可应用于月尘科学研究、月尘治理技术、月尘毒理学研究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3.
用硫化铵制备纳米二硫化钼固体润滑剂微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钼酸铵和硫化铵为原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前驱体三硫化钼.再经过氢气份脱硫制备了纳米二硫化钼固体润滑剂微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度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XRD)对粉体粒子形貌、大小和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纳米二硫化钼微粒的条件为pH值为6.0.煅烧温度为500℃,保温时间为30min,所得微粒粒径为20~40 nm左右的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含TiO2晶种和不含晶种Na2O-CaO-SiO2系统玻璃陶瓷。以XRD研究了玻璃陶瓷的晶化行为和物相组成。通过EDS测定了TiO2在主晶相硅灰石和玻璃基质中的分布。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其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两种玻璃陶瓷样品均由硅灰石晶体和分布于晶体之间的玻璃基质构成。添加TiO2晶核剂的样品以体积晶化为主,硅灰石晶体细小,呈短柱状。硅灰石晶体中TiO2的含量明显大于玻璃基质,表明TiO2显然起到了引起体积晶化的作用。而在没有加入晶核剂的样品中,硅灰石晶体呈纤维状,以表面晶化为主,晶体定向排列明显,长径方向基本垂直于原始玻璃颗粒表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控制方程组作了无因次处理,用龙格-库塔-基尔法进行了数值解。计算了五种粒度及两种微粒-气体质量流率比下微粒速度滞后及温度滞后;气相和凝相参数沿喷管长度的变化。分析讨论了所获得的结果,并简要地评论了几种一维两相喷管流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纳米ZrO2-8%Y2O3(摩尔分数)(8YSZ)粉末中掺杂20%(质量分数)微米级CeO2粉末,并通过喷雾干燥合成CeO2-8YSZ(CYSZ)复合团聚粉体。借助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SEM)及附带能谱仪(EDS)考察羧甲基纤维素黏结剂(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质量分数对复合团聚粉体性能影响。采用PS-PVD制备具有柱状结构的CYSZ热障涂层,对涂层截面和表面进行EDS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涂层物相。结果表明:黏结剂质量分数达到2%时可获得球形度高、粒度分布均匀的团聚粉体;制备的涂层中Ce元素呈均匀分布;涂层物相基本为t-相结构,其中Ce4+取代Zr4+进入ZrO2晶格形成类质同象的固溶体结构,显示出CeO2掺杂对t-相向m-相转变的抑制作用;所制备CYSZ涂层在1100℃,水冷循环100次后仍保持完整,展现出较高的抗热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7.
刘欢  刘佩进  胡松启  敖文 《推进技术》2019,40(1):206-214
含铝固体推进剂凝相燃烧产物特性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燃烧稳定性和绝热安全性等影响重大。为获得准确可靠的凝相燃烧产物的理化特性,利用定压燃烧装置来收集凝相燃烧产物,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收集介质、干燥处理和超声分散对凝相燃烧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水收集获得的凝相燃烧产物平均粒度与氮气收集条件下相比大60%,水收集法适用于研究推进剂近燃面凝相燃烧产物。干燥处理能保证凝相燃烧产物样品中大尺寸颗粒的有效取样,在粒度测试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来获取准确的凝相燃烧产物粒度分布数据。超声分散会导致大颗粒团聚物含量降低,小颗粒团聚物含量升高,最终显著降低凝相燃烧产物平均粒径。粒度测试时,在80kHz条件下,超声分散参数设定为40 W,5 min较为合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凝相燃烧产物收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等离子束熔炼工艺制备了名义成分为Ti-45Al-8.5Nb-0.2W-0.2B-0.02Y (at%) 的大尺寸铸锭,经机加工后,采用无坩埚感应加热连续Ar气雾化工艺制备出合金粉,并研究了其特性.结果表明,大尺寸高Nb-TiAl合金铸锭为全片层组织,主要存在三种微观偏析:β相、硼化物和氧化钇.高Nb-TiAl合金粉的粒度主要分布在100~200μm;氧含量随着合金粉的粒度变细而逐渐增大;氮含量不随合金粉粒度的变化而变化;另外,还存在极少量的碳.高Nb-TiAl合金粉的相组成与粒度密切相关,-200目粉只存在α2相,随着粒度变粗,γ相逐渐增多,α2相逐渐减少.高Nb-TiAl合金粉的表面和内部组织均呈枝状;内部组织存在四种成分偏析,随着粒度变细,偏析细化.  相似文献   

9.
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制备钛酸钡粉体具有操作简单、粉体粒度细小、生产成本低的特点,但是制备过程中胶体的稳定性很难控制,限制了其方法的发展.根据胶体的形成机理和条件,对目前的研究工艺进行优化,制备过程中不引入H 和NO3-,在提高胶体稳定性的基础上,于700℃左右煅烧获得了各向同性、粒径约20nm的四方相BaTiO3粉体,解决了普遍存在的BaTiO3粉体粒径细小与四方相的矛盾,煅烧温度也较常规方法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相场法模拟了电磁搅拌法(EMS法)制备半固态金属材料(Al-4Cu-Mg合金)过程中微观组织的演变,分析和讨论了宏微观因素,如扰动强度、各向异性强度、固液相中扩散系数比等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层厚度的减小,使得固相颗粒的外形轮廓更接近于圆形;固相中扩散系数增加,可以减少微观偏论析的程度;扰动强度越大,初生相的微粒越细,其形态越趋向于球形。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雾化7050铝合金粉末为原料,通过低温球磨+热等静压+热挤压+T6热处理的方式制备7050铝合金样品;采用SEM和XRD分析低温球磨对铝合金粉末的形貌、晶粒尺寸和微观应变的影响,采用OM、EBSD、TEM和XRD分析低温球磨对热处理后样品的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和拉伸性能分析低温球磨对样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球磨能有效细化材料晶粒,提高基体中纳米析出相的数量;相对于气雾化粉体,低温球磨后粉体制备的7050铝合金试样抗拉强度明显提高,且保持了较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和酚醛树脂为原料,在草酸和六次甲基四胺的催化作用下,制备出了不含硫和氯等有害杂质的均相碳化硅先驱体,并在特定条件下,对所得先驱体进行烧结,使之转化为陶瓷。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先驱体呈黄色透明的玻璃态,其微观组成为几十纳米的微粒,树脂与SiO2可能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有利于树脂在先驱体中均匀分布而形成均相先驱体,其陶瓷产率为78%;另外硝酸镍的加入对先驱体烧结过程中β-SiC的生成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月面着陆器是实现载人探月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任务规划和着陆器参数两个方面对早期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 LM)、苏联N1-L3登月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 L3登月系统)以及最近美国星座计划中的月面着陆器( Altair)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任务需求、月面环境和研究经费及基础设施方面对LM与Altair月面着陆器进行详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新一代载人月面着陆器将沿着提高乘员运送能力、扩大到达范围、延长航天员生活时间及功能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并提出研制新一代月面着陆器应着重解决着陆器推进、结构、着陆障碍检测及缓冲以及月尘防护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可折叠复合材料豆荚杆的制备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制可折叠、自动展开复合材料豆荚杆,对其设计、制备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完成了功能实验验证研究.根据豆荚杆使用条件和环境,确定了超薄复合材料结构,通过真空袋法和胶结工艺,制备了豆荚杆.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轴向压缩承载能力分析计算,验证了制件可以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完成了其在室温下的压扁、卷曲和自动恢复形状的功能实验验证;通过...  相似文献   

15.
单晶高温合金DD3的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研究第一代单晶高温合金DD3的相特征。通过相萃取分析热处理前后γ′相和碳化物相的组成、含量及其结构式,并对比分析不同状态下DD3合金的强化相粒度、基体相成分及元素分配行为的变化。热处理前后的相特征分析表明,热处理不仅提高DD3合金γ′相含量、减小γ′相粒度,还改变合金元素的分配行为,提高γ′相的强度和稳定性。热处理的过程是γ′相得到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纳米PA6、PP/SBS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磨盘型力化学反应器制备纳米尺寸的 PA6和 PP微粒 ,与 SBS复合制备纳米 PA6、PP/ SBS复合材料 ,用 TEM研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经磨盘反应器制备的 PA6和 PP混合粒子 ,与 SBS的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界面结合良好 ,填充量在 6 % -1 0 %时 ,综合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随加工温度变化 ,PA6、PP相结构也发生变化 ,产生粘连并形成链状结构 ,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EP/PI和BMI/PES两种TS/TP共混体系的反应诱导相分离过程及形貌结构。采用相差显微镜原位研究了反应诱导相分离的过程,发现分相初期形成了均匀的相结构;随着相分离的发展,一定浓度区域样品中的双连续结构经过演化发展,分相后期样品内部与边缘的形貌不一致。通过对固化后样品断面的SEM观察,发现在TP浓度很低时形成海岛结构,当TP浓度稍高,样品形成了核壳结构,在样品边缘和与基板接触的上下等外侧形成了TS的富集区,只有极少量的TP分散颗粒存在;在样品的中间,TS和TP形成双连续结构,其中TP富集相具有细丝状的网络特征。分析认为,EP和BMI为热固性树脂,初始样品为小分子,在反应开始时表现为流体,为快组分;PI和PES为典型的热塑性聚合物,它们的黏弹性特征随着相分离的发展越来越显著,即Tg以下为玻璃态,Tg以上表现出弹性、黏弹性特征,为慢组分。在反应分相过程中,由于TP富集相缠结网络的松弛慢于相分离的速度,因此TP富集相网络的整体收缩不可避免,在TP与TS动力学极不对称的作用之下,初始均匀的双连续结构最终发展为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工业用硼铁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FeCoNbSiBCu大块非晶合金.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微量Cu可以显著提高FeCoNbSiB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当添加Cu的原子比含量为0.5at%~0.7at%时,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明显提高.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铸态样品的软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Cu的加入量为0.5at%时,非晶合金的软磁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复合磁性金属钴,制备了镀钴空心玻璃微球,并对其进行了真空退火热处理。经过化学镀的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包覆了一层均匀、致密的金属镀层;镀钴空心玻璃微球(2.5g/cm3)镀层晶体结构对其电磁性能产生影响。当镀层Co含量为95%时,介电常数实部在11GHz处达到35,虚部在13GHz处达到22;在经过热处理后,镀层发生晶相转变,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均得到提高。另外,热处理能降低钴镀层的矫顽力,改善其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20.
设计制备了与1Cr17和0Cr18Ni9不锈钢匹配的CaO-Al2O3-SiO2(CAS)系和BaO-Al2O3-SiO2(BAS)系微晶玻璃,研究了微晶玻璃的各项理化性能。利用流延法制备微晶玻璃生带,以此制备符合曲面不锈钢/微晶玻璃层状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相关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制备的玻璃经850℃、30min热处理后可形成线胀系数与对应不锈钢匹配的微晶玻璃,且具有适宜弯曲强度和较低介电常数、介质损耗;由此制备的曲面不锈钢/微晶玻璃层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结合强度和抗热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