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以最新公布的北斗B2频点卫星导 航信号为研究对象,针对捕获过程中采样点数过多,计算量大引起的软件接收机捕获速度慢 、不易于硬件实现的缺点,在对传统的并行码相位捕获算法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北斗B2信号 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平均相关算法的快速捕获方法。该算法通过平均采样将相关运 算的点数由11 428降至2 048,由于平均采样过程中,叠加的采样点数没有跨越符号位,因此 不会引起信号能量的损耗,采用了最大峰值和次大峰值的比值(Peak-to-peak radio, PPR) 对该算法的捕获性能进行量化分析。利用 仿真信号源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和传统的捕获算法相比,两者捕获灵敏 度基本相同,但前者的运算量减少了近一半,而且2 048点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比11 428点FFT更利于硬件实现,因此有助于满足软件接收机对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民航地空通信中通过外接比选器或使用内话系统的比选功能来实现话音最佳信号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话音质量评估算法,分析和研究了飞坤内话在无线信号比选过程中的实现原理,对相关参数的设置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提出了适合于N=3~m的按频率抽取快速Fourier变换(DIF FFT)与按时间抽取快速Fourier变换(DIT FFT)的新算法,分别导出了算法的一般公式,给出了信号流图,分析了计算复杂性。对于实序列的FFT算法也相应作了探讨,然后按照类似的方式提出了适合于N=3~m的按频率抽取快速Hartley变换(DIF FHT)与按时间抽取快速Hartley变换(DIT FHT)的新算法。最后将本文提出的基3FFT算法、基3FHT算法与其他基3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算法不仅所需运算量少,优于其他基3算法,而且可进行原位计算,结构简单规则,易用硬件或软件实现。本文算法扩展了FFT算法与FHT算法的可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Reed-Solomon码(RS码)是一种多进制的BCH码,但它的纠错能力比二进制的BCH码强得多。特别适用于抗干扰能力强的通信。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但它的实用性往往取决于解码的实现方法。本文研究RS码快速解码的实现问题。 快速解码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数论变换的FFT算法,在伽罗华域GF((?))上进行富哀里变换: A_k=sum from m=0 to (N-1) α_nα~(km) k=0,1,…,N-1当q为Fermat素数 F_n=2~(2n) 1 n=1,2,3,4时,可以运用FFT算法,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运算的速度。 本文详细讨论了RS码的根α的选择。还解决了计算机溢出的问题,保证运算无截尾误差。 本文还介绍了解码过程中的Berlekamp算法,它采用连分数的方法运算,从而使解码过程更适合计算机。用一个例子说明这种快速解码的全过程,并介绍了程序流程图。最后还指出由于实现解码效率的提高,从而提供了使用较长RS码的可能性,使之具有更大的纠错能力。  相似文献   

5.
量子算法由于具有量子态的叠加性、相干性和纠缠性使得它可以解决一些经典NP问题,并且它具有许多传统算法所没有的优点.本文利用量子傅里叶变换提出了一个模式特征提取算法,它借助量子并行特性只需进行一次量子傅里叶变换就可以提取模式特征,所以它提取模式特征的速度比传统特征提取算法有了指数级的提高.利用该算法提取出来的特征可以进行模式识别或图像识别.本文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通过简单的模式图验证了该模式特征提取算法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主要的高清晰度图像插值放大方法,为实现快速放大而选择了基于图像轮廓插值改善清晰度的技术路线,并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图像轮廓线光顺数值算法,对轮廓线划分的两类子区域提出了精度更高的插值算法.最后,以典型平面图形的图像和由3DMax生成的三维渲染图像为例对本文方法进行检验,与双线性插值结果的对比说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插值放大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析维格纳变换、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局部多项式傅里叶变换在语音分析处理中的作用和意义,特别是局部多项式傅里叶变换相对于前两种变换的优势,最终通过C#和matlab混合编程对其在空管地空通信语音处理的应用进行验证和实现,为空管语音通信的相关技术研发和技术维护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参考点最小二乘复频域法(p-LSCF)是近几年来提出的宽频带模态参数识别算法,该方法在抗干扰能力、识别密集模态以及处理大阻尼复杂结构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特性。为了提高模态参数的识别速度,采用FFT运算实现了该识别方法的快速计算。最后通过仿真算例与实测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损失精度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参数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信号分析设备中 FFT 的运算速度,降低 FFT 运算单元的价格,采用 TMS32010数字信号处理器实现了高速度、低价格的 FFT 运算单元。处理1024点复数据 FFT 的时间为60ms,精度为84dB。该运算单元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单独运行,具有与不同主机接口和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图像拼接已成为基于图像绘制(IBR)方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也是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2幂子图像的概念,并给出了基于2幂子图像的图像拼接算法。这是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图像拼接算法,它对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相位相关度法的图像对齐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减小了FFT的计算量,使改进后的算法对图像对齐更加快速和减小图像间重叠率。  相似文献   

11.
一维信号的快速内插在语音处理、数字波束形成、雷达实时仿真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图象处理中则常需对二维信号进行内插。文中首先提出了一种利用FFT的一维信号内插的子序列算法。去除了Adams算法的额外补偿项er(m)与其他冗余运算,所需实乘数只有Adams算法的20%左右,实加数约为Adams算法的30%。然后本文又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序列FFT的二维信号快速内插算法。该算法不仅解决了Sathyanaraya  相似文献   

12.
三维复杂目标求解的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MLFMA)求解混合场积分方程(Combined field integral equation,CFIE),并选择RWG型基函数,对金属带缝锥球体、三面角反射器以及钻石体的单站RCS(Radar cross section)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计算了F-22缩比模型的单站RCS,其计算量、存储量分别达到O(NlogN)量级和O(N)量级,此方法适用于带有尖点和特别细长曲面的三维复杂目标,如战斗机外形的RCS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高效获得颗粒的速度分布,提出一种针对单帧单曝光图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和流场重构方法。图像处理过程包含去噪、锐化、自适应阈值分割、闭运算、去除小颗粒、骨架提取、速度提取、二义性判断、求切线等步骤和方法,对该处理过程的主要误差也进行了分析与修正。流场重构使用了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插值且采用迎风插值进行优化的算法,插值结果以速度云图及矢量图的形式展示,对该过程的主要误差也进行了分析与验证。最后的处理结果显示,针对单帧单曝光图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和流场重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同其他SAR成象方法相比,CS算法是一种无需任何内插即能补偿距离徙动的新方法,然而,其分辨力不优于傅氏方法.为改善其方位分辨力,本文提出一种CSB算法,该方法不仅能提高成象分辨力,而且仍能保留CS算法 在二维空变相关时不需要内插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任意点正弦波信号频率估计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任意点正弦波信号频率估计的快速算法,先对截短信号序列(2的整数次幂长度)用M-Rife算法进行频率初估计并得到结果^f,以此作为中心频率,选取^f 21Lfs,-21Lfs两个频率对信号作L点DFT,然后对这两条谱线作频率插值(即Rife算法)得到频率的精确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性能稳定,略优于M-Rife算法,接近克拉美-罗限(CRLB)。该算法便于在DSP,FPGA等器件上实现快速频率估计。  相似文献   

16.
图象最大熵复原是一种正性约束条件下的非线性图象复原方法。Burg法用于图象最大熵复原,只提出了一维解的结果,而未发表其推导过程。本文采用泛函极值求解方法推导出类似的一维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快速算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轮廓误差引起的速度变化曲线分析,提出了自适应加减速控制的NURBS曲线插补算法,在插补预处理中对进给速度突变的敏感区域进行加减速控制。应用该算法,在保证系统加工精度的基础上,自适应地调整进给速度,使进给速度变化趋于平滑,有效地避免了进给速度一阶或二阶导数的变化对伺服系统造成的机械冲击。通过NURBS曲线插补的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算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参数曲线的轨迹规划。  相似文献   

18.
智能测试发射技术是智慧火箭概念的关键环节,快速机动是实现智能测试发射的重要发展方向。针对我国运载火箭测发周期较长、地面测试设备复杂、缺乏机动发射能力的情况,CZ-6运载火箭测发控系统以可靠、简易、快速、集成为主要特征。通过采用"总线为主、无线为辅、有线配合"的综合测试模式,结合军用方舱结构形式、高集成度测发设备、大流量数据传输与实时判读等关键技术,配合火箭总体实现了CZ-6运载火箭7 d快速简易测发的目标,为未来智慧火箭的智能测试发射打下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