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静止轨道商业通信卫星与空间保险业的初期发展费雅佳自从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商业通信卫星晨鸟,即国际通信卫星1投入使用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商业通信卫星无论是在通信容量、功率,还是在设计寿命上都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成功地研制了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2.
GEO移动通信卫星合成多波束天线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移动通信卫星星上多波束天线波束成形技术,研究了合成多波束对地覆盖、点波束天线增益以及波束间干扰抑制技术。利用仿真分析软件进行多波束天线的波束成形仿真分析,优化了天线系统的设计参数,改善了波束间的隔离度指标,提高了系统通信性能和局部地区的信道容量,完成了地球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合成多波束天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米广 《中国航天》1996,(4):23-25
非静地轨道通信卫星与阿基米德系统众所周知,在赤道上空距地心4.2万公里的静止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从地面上看起来是不动的,所以通常可采用非跟踪式的地面站天线。这是静地轨道卫星的优点之一。使用静地轨道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这样高的轨道上,一颗卫星可覆盖近1/...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地球静止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以及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散热特点和散热能力分析,根据大容量通信卫星的发展需求,提出了热控分系统解决高功率卫星散热拟采用的热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庞之浩 《中国航天》1995,(12):17-20
美国的军事星通信卫星庞之浩今年11月6日,美国用大力神4/半人马座火箭把第二颗军事星通信卫星送入了地球静止轨道,从而完成了第一代军事星星座的建立。此举意义非凡,被权威人士认为开辟了军用通信卫星的新纪元。军事星的全称叫军事战略与战术中继系统(Milst...  相似文献   

6.
随着卫星技术不断提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得到迅速发展。这些系统可分为低轨道、中轨道和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该文简要介绍一个最新的能支持个人手持机通信的静止轨道移动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7.
孙天逸 《航天》2014,(5):10-11
大家好,我是东方红二号试验卫星,我在地球静止轨道已经航行30年了。虽然我早已过了使用寿命,不能为地球上的人们转发广播信息了,但是我在这里见证了中国通信卫星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李云  陈萱 《中国航天》2010,(1):32-33
2009年11月23日,"国际通信卫星"(IS)14商业通信卫星由宇宙神5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地球静止轨道。该卫星携带了美国国防部的"太空互联网路由"(IRIS)载荷,将验证利用互联网路由技术进行军事卫星通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世界第一代陆地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建成庞之浩通信卫星系统建成世界第一代陆地移动今年4月21日,欧空局的阿里安42P火箭成功地把加拿大移动卫星1(MSAT-1)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北美移动通信卫星系统终于大功告成。它是世界第一代商业性陆地移动通信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0.
航天短讯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3):79-80
第三颗瑟拉亚静止轨道区域个人移动通信卫星将于2007年1月发射;亚洲卫星-5将于2008年年中发射。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08,17(4):F0003-F0003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和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迟惑 《航天》2012,(7):40-42
传统上,通信卫星在进入轨道的日寸候,它的体重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远地点发动机和姿态、轨道控制系统的燃料。例如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702-HP平台,在它基础上制造出来的加拿大AnikF-1卫星,发射重量大约是4710千克左右,而进入静止轨道开始工作时只剩下了3015千克,为从转移轨道进入静止轨道而消耗掉的燃料达1695千克。世界上所有通信卫星运营商都要为这部分燃料的发射支付高额费用。远地点发动机要靠这些燃料把卫星从同步转移轨道推人静止轨道,姿轨控分系统要靠这些燃料实现卫星工作期间的南北和东西方向位置保持,而燃料所需要的储罐、  相似文献   

13.
地球静止轨道(GEO)移动通信卫星,多采用大反射面天线及多馈源组成的空间可展开多波束天线系统,具有更高的天线增益,并提高了整体系统性能,但由于过于庞大的天线反射面和馈源阵列,在整星结构构型布局中难免由于卫星星体或其它机构部件的存在而造成散射.文章主要针对GEO移动通信卫星星体对多波束天线散射影响问题,利用仿真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14.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50-50
2007年9月10日,英国卫星运营商Avanti通信集团称,将于2009年中期使用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HYLAS地球静止轨道(GEO)通信卫星,该卫星将是猎鹰-9火箭的首个地球静止轨道载荷,发射定价为3500万美元。猎鹰-9火箭首次演示发射预计2008年第4季度进行。欧洲航天局通信技术演示卫星HYLAS是一颗小型GEO通信卫星,将为欧洲提供宽带服务,该卫星的研发由欧洲航天局和私营部门联合资助。HYLAS卫星将演示多种技术,包括一种新型天线设计。  相似文献   

15.
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国拥有了第一颗在静止轨道上的同步通信卫星,从此进入了实用卫星时代。之后,二十余颗中国通信卫星先后奔赴静止轨道,从“形单影只”到“济济一堂”,中国同步通信卫星在赤道之上俯瞰神州已整三十年。  相似文献   

16.
一、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程序通信卫星是一种静止轨道卫星,它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轨道面和赤道面重合。由于发射场的位置不在赤道上,发射静止轨道卫星,必须经过轨道变換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对它的发射弹道进行特殊设计。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外热流经验已不满足当前地球同步轨道(GSO)通信卫星热设计需求。为此,文章针对小倾角GSO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开展姿态控制策略、轨道倾角及升交点赤经对卫星外热流的影响规律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小倾角GSO卫星,姿态与轨道升交点赤经对南北面外热流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对采用实时偏航控制的IGSO通信卫星,应关注太阳翼红外热流对卫星本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07,16(1):F0002-F000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自1968年组建以来,研制并发射成功60多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4艘无人试验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其中,有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第一颗现代小卫星和第一艘载人飞船。总体部在载人飞船技术、卫星返回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等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目前,总体部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防科学尖端科研成果奖59项、国防科学技术奖104项、部级奖励200多项。2006年总体部年度总收入超过6亿元。  相似文献   

19.
肖择 《上海航天》2011,28(5):62-62
据报道:俄已成立专门委员会开始对俄Ekspress-AM4新型通信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的原因展开调查。Ekspress-AM4卫星在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按计划,在火箭推进器和卫星同质子-M运载火箭分离后,推进器需通过5次主发动机点火才能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09,(6):96-96
2009年10月1日,欧洲阿里安-5火箭携带两颗通信卫星ComSatBw—1和Amazonas-2(N马逊-2),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目标轨道为近地点250km,远地点35786km,轨道倾角3°。发射后,卫星陆续进入转移轨道。最终两颗卫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