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环形激光陀螺(RLG)的原理、研制动向及其在战略武器中的应用,并对美国斯佩里公司的ASLG—15和霍尼韦尔公司的GG—1300RLG及日本研制的RLG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上阐述了应用在惯性飞行平台上的气浮陀螺加速度表主轴承中哥氏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补偿的措施。并分别利用经典的陀螺仪理论和速度三角形法求得陀螺力矩的大小,并得出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在钢球上的陀螺力矩对主轴承的破坏作用,从而使仪表的精度、可靠性和寿命降低的结论。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出了补偿措施,即在马达轴向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同时阐述了轴向预紧力施加的一般原则,预紧力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轴向最小的预紧力以及预紧力的直接和间接的测量方法。提出了施加预紧力的三种方法,即定位加载、定压加载和综合加载的方法,以满足仪表的主轴承能正常工作,并保证一定的工作精度和寿命。  相似文献   

3.
美国光纤陀螺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美国光纤陀螺技术的现状及新进展.对光纤加分离光纤元器件和集成光路光纤陀螺作了评述.指出了我国在光纤陀螺研制和工程应用研究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了“八五”期间进行光学陀螺应用研究的方案和所要遵循的两条原则.  相似文献   

4.
Dumal  A 朱金妙 《上海航天》1992,(3):63-64,F003,F004
位置陀螺和速率陀螺是控制系统中使用的两种主要惯性仪表.对每一种具体应用,要根据对陀螺仪的特定可靠性和技术要求,对陀螺仪进行专门的设计.业已发现,陀螺仪的运行特性同其性能和可靠性有直接关系.根据详细的故障模型分析,举出这两种陀螺仪的可靠性预计分析实例.讨论性能可靠性和工艺可靠性,使用不同的模型来确定各自的整个仪表的可靠性.采用米勒定理以及简化能量和统计安全因数法.可靠性论证采用了贝叶斯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光纤陀螺的原理、分类出发全面介绍了世界各国光纤陀螺的研究进展和开发动向。分别探讨了各种光纤陀螺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最后肯定了诸振腔式光纤陀螺的开发方向,并认为有可能成为更小型的高性能光纤陀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由四个液浮速率积分陀螺组成的卫星用惯性姿态敏感器,给出了结构实施方案、角速度测量原理及可靠性分析,从而说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经济实用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朱金妙 《中国航天》1992,(12):28-31
光纤陀螺是一种在90年代将取代传统机械陀螺的新型陀螺。本文评述了光纤陀螺相对于激光陀螺的优点,它的种类与构成,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利用捷联捷性陀螺进行快速定向的一种适用技术,本文从挠性陀螺仪的数学模型、陀螺测向原理两方面对其原理进行了推导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捷联惯导系统中多个陀螺初始常值漂移的测定和补偿。所谓“常值漂移”是指固定不变的漂移和一部分在各次启动时都不相同的并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随机常值”。本文采用“双位置(测漂)法”可以测出两个角速度陀螺沿载体系X_b,y_b和z_b测量轴的常值漂移。经过仿真证明,这一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半球谐振陀螺控制及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半球谐振陀螺(HRG)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现阶段半球谐振陀螺发展趋势;其次讨论了半球谐振陀螺控制技术,包括不同条件下驻波的激励检测方法、陀螺工作模式、驻波控制方案,以及一种全新的频率调制控制方案;另外,分别以驻波调制补偿、电极增益补偿、多陀螺补偿以及环境载荷补偿为例,分析了控制方案补偿、器件补偿、系统补偿以及场景补偿等四种半球谐振陀螺补偿技术;最后通过对现有技术和研究的分析,提出了半球谐振陀螺控制及补偿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陀螺静态漂移系数的两种估计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了目前使用的AR(1)估计方法之不足后,提出了均值估计方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改进型,即加权均值估计法和AR(p)法,计算结果表明,均值估计可以提高精度近40%,在导弹发射前的陀螺误差补偿中使用这一方法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侏儒导弹的三种候选制导方案——小型浮球平台系统,星光/惯性平台系统和激光陀螺捷联系统及洲际导弹制导系统和惯性器件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3.
对速率陀螺仪偶然不启动和零位输出不稳定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并验证了失效模式,并提出了防止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外光学捷联惯导系统的技术现状和捷联惯导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国外在激光捷联惯导系统和光纤捷联惯导系统方面的技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在系统设计、性能指标、应用领域方面的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其技术进步的原因和技术进步的方向,为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光纤陀螺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丽  王德钊 《航天控制》2003,21(3):75-80
介绍了光纤陀螺 (FOG)的基本原理 ,以及国内外光纤陀螺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几种光纤陀螺技术方案并对光纤陀螺的未来发展状况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陀螺电机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传五  李东 《航天控制》2002,20(4):74-81
YT - 1型单自由度液浮速率积分陀螺仪作为基本的惯性姿态敏感器已广泛用于我国高、中、低轨道各类卫星的姿态和轨道控制系统中。陀螺可靠性对卫星执行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陀螺电机的可靠是决定陀螺可靠性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陀螺电机故障的不可预见性、陀螺电机预载量的确定及实施方法、陀螺电机寿命试验及可靠性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TC4钛合金气浮陀螺轴承离子氮化的要求,改进离子氮化炉的阴极结构,控制阴极托盘与防辉盘、阴极柱上端圆盘与间隙套、间隙套与阴极瓷管之间的间隙尺寸,使氮化过程中的气压、电压和电流密度均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整,无内弧或击穿,辉光稳定,减小了瓷柱污染,氮化温度可≥900℃,使稍低于相变点则合金将有较佳综合性能;设计辅助工装,保证零件各部件的温差<10℃;经确定检测方法,优选离子氮化气氛、氮化温度及温度升降速度,消除污染后获得的氮化零件色泽金黄;最大氮化深度~0.5mm;表面硬度>Hm1000;球轴变形量<+4~7μm;球碗变形量<-15μm;研配后可达到设计要求,耐磨性能及抗咬合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陀螺漂移测试转台及其主要元部件的现状。通过比较和分析,给出了国际水平的陀螺漂移测试转台的主要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作者研究了当前国际上陀螺漂移测试转台的发展动向,进而对国内陀螺漂移测试转台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