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航天》1999,(5):25-25
考虑到难度较大和保证成功所需付出的费用太高,美国航宇局深空4彗星着陆探测器的样品回送任务已被取消。按计划,该探测器将在2003年发射,2006年与坦普尔1彗星交会,在绕彗核运行的过程中从近距离研究这颗彗星,然后放出一颗小探测器在彗星表面上着陆,以开展...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工程》2010,(2):112-112
据腾讯网2010年2月9日报道,科学家计划发射体积像灰尘大小的“智能灰尘”探测器,当这些微型探测器降落至拉格朗日点区域,它们将更近地感受到太阳辐射效应。预计“智能灰尘”探测器可以比NASA“高级成分探测器”等大型太阳监控仪器提早13min预警太空风暴。国际上科学家对这种“芯片类型”探测器颇感兴趣,目前佩克研究小组正在进行地面应用和微型电动机械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3.
气体分析仪 70年代初,NASA的艾姆斯研究中心计划研制一个气体分析器用于两个不载人火星探测器以对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进行探测和对火星土壤和空气进行分析。由于探测器上的空间极为有限,这种气体分析仪必须要求体积和重量都非常小。NASA与斯坦福大学签订了研制这种微型气体分析仪的合同。斯坦福大学的三位研究人员后来利用这项技术生产了探测工业漏气的便携式微型气体分析仪并打入了商业市场。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4,(5):53-54
洛马航天系统公司4月10日宣布,由其主承包的NASA“起源一光谱判读一资源辨识一安全一表土探测器”(OSIRIS—REx)已通过关键设计评审,为开始建造扫清了道路。洛马负责建造探测器本体及其采样与回送系统,并负责任务运行。探测器定于2016年9月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发射,  相似文献   

5.
日发射“隼鸟”2小行星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2014年12月3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第二个小行星采样回送探测器"隼鸟"2。发射原定11月30日进行,但因天气原因而两度推迟。这项大胆的任务为的是要在日首次小行星采样回送任务成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首次任务的探测器称为"隼鸟",2003年5月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5,(12):43-44
11月20日,日本“隼鸟”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触地采样机动。最初的报道说,探测器在与系川小行星相距40米处按计划释放了一个目标标识器,但随后出现故障,无法确定高度,并暂时与地球失去联络。恢复联络后,探测器已瓢离小行星。11月23日有关人士又说,仔细分析发现,原以为着陆失败的“隼鸟”实际上曾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7.
阳光 《航天》2011,(12):37-37
由俄罗斯和乌克兰合造的天顶2SB火箭11月9日凌晨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俄“火卫一-土壤”取样回送探测器及其搭载的中国“萤火”1火星轨道探测器。这项任务旨在从火卫一卫星的表面采集少量样品,并在2014年送回地球。探测器同天顶号火箭的分离正常,但其自身推进系统未能点火工作,使之未能通过两次变轨踏上飞往火星的飞行路线,而是被困在了地球轨道上。  相似文献   

8.
袁越 《中国航天》1999,(5):31-32,35
美法两国从2005年起,准备实施3次火星取样回送任务,把取自这颗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红色星球的样品送回我们生活着的蓝色星球,为人类最终造访火星打探消息。科学是无止境的,空间探索尤为如此。在火星样品回送计划眼下尚处纸上谈兵阶段之时,心存高远的科学家们已把...  相似文献   

9.
小力 《中国航天》2012,(1):18-21
由俄罗斯和乌克兰合造的天顶2SB火箭2011年11月9日凌晨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俄"火卫一-土壤"取样回送探测器及其搭载的中国"萤火"1火星轨道探测器。这项任务旨在从火卫一卫星的表面采集少量样品,并在2014年送回地球。虽然发射取得了成功,但探测器因自身发  相似文献   

10.
由欧空局和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火星样品回送会议”7月9~10日在巴黎举行。会议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国际火星探测工作组协办。与会专家宣布将在2018年发射火星样品回送探测器.称其是迄今规划出的最复杂和耗资最高的火星探测项目。这项无人探测任务旨在采集火星土样和岩样并送回地球。  相似文献   

11.
正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411型运载火箭9月8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NASA的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奥西里斯一雷克斯"(OSIRIS-REx,由"起源、光谱判读、资源辨识、安全-表土探测器"英文缩写而来)。本次发射在卡角第41号发射设施进行,与太空探索公司"猎鹰"9火箭所用的第40号发射设施相距不到2千米,但并未受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10,(8):28-29
<正>在天外漂泊7年、飞行约60亿公里的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6月13日回归地球,其样品回送舱在澳大利亚南澳州偏远的伍默拉沙漠地带着陆。按照预想,探测器主体在再入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被烧毁,在夜空中形成了一个明亮的火球。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2年多的长途飞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个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由"起源、光谱判读、资源辨识、安全-表土探测器"缩写而来),2018年12月3日成功地与所要探测的近地小行星贝努实现了交会,12月31日入轨。入轨前探测器进行一系列飞越,使之同贝努表面的距离逐步降至不到7km。它的最终轨道高度将只有1.6km,从而将创下人造探测器绕小天体运行的最近距离纪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人类的近邻,火星表面上是否曾经或至今依然存在生命是人类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了解火星的演化对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近几年的火星探测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区着陆器两个探测器的接连失败曾引起了各方的广泛批评和关注。此后,美国调整了其火星探索战略,推迟了取样回送任务的时间,但火星探测计划的总体目标并未改变,主要是要通过找水来寻找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迹象。去年12月4日,有关方面公布,火星上的一些地方有层状沉积岩存在,使科学家们更加坚信火星上曾经有水。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的近邻,火星表面上是否曾经或至今依然存在生命是人类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了解火星的演化对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近几年的火星探测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区着陆器两个探测器的接连失败曾引起了各方的广泛批评和关注。此后,美国调整了其火星探索战略,推迟了取样回送任务的时间,但火星探测计划的总体目标并未改变,主要是要通过找水来寻找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迹象。去年12月4日,有关方面公布,火星上的一些地方有层状沉积岩存在,使科学家们更加坚信火星上曾经…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2019年6月27日宣布,选定"蜻蜓"无人机探测器作为其"新边疆"中级行星科学任务系列的下一项任务。"蜻蜓"是入围决赛阶段竞争的两项方案之一。最终落选的另一方案称为"彗星宇宙生物学探测取样回送"(CAESAR,简称"凯撒")。NASA在2017年12月挑选出  相似文献   

17.
袁越 《中国航天》1999,(11):26-27
欧洲空间局最近公布了罗塞塔彗星探测任务经过修改后的技术细节。罗塞塔探测器将在2012年与一颗名叫沃塔宁的彗星交会,并将把一个着陆装置释放到该彗星的表面上。与此同时,美国航宇局因为预算原因而取消了一项类似的探测任务。彗星是人类可以探测到的最为原始的天体。彗星探测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太阳系的起源。罗塞塔计划是欧空局地平线2000长期空间科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耗资巨大,共需花费10亿欧元(10.2亿美元)。它将利用欧空局以前发射的吉奥托探测器的探测结果。吉奥托探测器在1986年成功地从哈雷彗星近旁飞…  相似文献   

18.
东旭 《中国航天》1997,(8):22-23
俄将再次进行月球探测东旭由于缺乏资金和火星96探测器发射失败,俄罗斯的空间科学计划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开始采取“更小、更快、更省”的发展策略。作为这一改革的第一步,俄已开始实施一项不载人月球探测计划,其探测器定于2000年发射。这将是俄在20多年里首次...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0,(12):25
美国航宇局专家10月26日宣布,该局将在今后15年内执行6次重要的不载人火星探测任务,但他们拒绝推测何时会派人飞往这颗红色的星球。根据这项新制订的火星探测计划,从火星表面采集样本并送回地球的探测任务将至少推迟到2011年。天文学家原来曾希望能在2010年就得到火星的土壤样本。 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根据新的计划,美国航宇局今后5年中每年可能将在火星探测方面投入4~4.5亿美元。即将发往火星的探测器中既有围绕火星运行的轨道探测器,也有在火星表面上着陆的着陆型探测器,并包括可在火星表面上远距离行驶的漫…  相似文献   

20.
袁越 《中国航天》2000,(10):28-30
由于运行位置的原因,人类发射火星探测器要‘相机行事”。适时发射可以使探测器在飞往火星时既省时,又省力。这样的机会一般每两年多才出现一次。为了加紧探索火星,美国几年前设立了火星勘测者计划,准备每遇一次机会就发射两颗探测器。1996年发射的头两颗探测器——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MGS)均顺利抵达目的地。1998年底和1999年初,美又相继发射了火星气候轨道器(MCO)和火星极区着陆器(MP)(统称火星勘测者1998),但这两颗探测器却在最后入轨和着陆的关头相继失踪,引起广人们对美国火星探索计划的强烈批评。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