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中国应在宇宙探测中有所作为 (一)宇宙探测与研究关系到全人类,也关系到中国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宇宙资源,探究人类进驻新疆域的可能性与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航天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作用,这是航天科技工业肩负的四大艰  相似文献   

2.
(四)探测目的更明确,内容更丰富,重点更突出目前,各国的宇宙探测工作主要围绕四项内容展开:(1)对地球进行全球研究和探测;(2)空间天文探测与研究;(3)空间物理探测与研究;(4)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及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起源与演化。1.对地球进...  相似文献   

3.
深空探测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深空探测的目的和必要性 深空探测又称宇宙航行.包括空间探测器在太阳系内的行星际空间航行(航天)和太阳系外的恒星际空间航行(航宇)。这里所谓“深空”是指距地球等于或大于地月距离(38.4万公里)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Committee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y,Chinese So-ciety of Astronautics,简写为CDSET-CS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是由全国深空探测技术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并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合法组织,是中国宇航学会的分支机构,于2004年3月正式成立,挂靠单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宗旨是:在中国宇航学会的领导下,遵照《中国宇航学会章程》,致力于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与交流,包括推动深空探测技术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主办深空探测方面的学术刊物,组织国内外深空探测技术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以及推进深空探测技术科学知识的普及等。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内除地球外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的探测,以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探测。它是继卫星应用、载人航天之后的又一航天活动的重点探索领域,对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潜在经济效益和军事应用价值都有着一般航天活动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是人类开发浩瀚无垠宇宙资源的前奏。宇宙奥秘无穷...  相似文献   

5.
谭邦治 《中国航天》1999,(7):30-32,34
二、当今宇宙探测重又火爆航天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宇宙探测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同时,世界各国的科技界也逐步将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探究人类进入新的活动疆域的途径等,列入科技发展的新议程,宇宙探测重又火爆,宇宙探测在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6.
经过9年的太空飞行,美国“四大天王”之一的康普顿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子6月4日在地面控制下“跳海”。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地球卫星,康普顿在伽马射线观测领域可以说是劳苦功高;让其离轨再入,是美国航宇局根据卫星的状况并出于安全上的考虑而做出的抉择。使命重大 伽马射线这种高能电磁辐射通常来自宇宙中的双星、脉冲星和黑洞等高密度天体。由于其辐射强度远大于这类星体的可见光,而地表臭氧层对该射线的屏蔽作用阻碍了科学家们通过它来探索宇宙的努力,因此在空间进行伽马射线探测对于揭开黑洞之谜、了解恒星的形成及演化具…  相似文献   

7.
国际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发展现状随着人类空间探测活动范围的扩大及探测任务进一步趋于多样化,深空探测的新型推进技术、探测器智能自主技术、新型传感器和载荷技术、测控与通信技术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深空探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还正在进一步研发,将列入今后的深空探测计划去实际应用。(1)电推进与核推进技术对于深空探测来说,找到快速、高效的推进方式是很重要的。由于传统火箭并不适用于更深一层的宇宙探测,深空探测中的电推进和核推进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已引起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由于电推进具有…  相似文献   

8.
正深空探测是在卫星领域、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向更广阔的太阳系和宇宙空间进军的探索。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大行星之一,与地球同属类地行星,火星探测对探索宇宙和生命的起源、研究地球的演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电源系统是航天所有设备工作的电源,它是电能产生、储存、变换、传输分配和管理的重要系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供电系统,通过电源控制器实现功率调节。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承担了火星车太阳电池电路、火星车锂离子蓄电池组、火星车电源控制器产品的研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航天活动的重要领域,通过深空探测能够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深空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60多年来,各航天大国从未停止过深空探测的脚步。由于火星在自转周期、地形地貌等方面与地球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火星探测一直是国际深空探测领域的热点。人类开展火星探测始于20世纪60年代,已实现了飞越、环绕、着陆、巡视、飞行等多种形式的探测,在火星大气、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表面物质、内部结构等方面取得众多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论绳系小卫星的应用与技术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仁璋  林华宝 《航天器工程》2001,10(3):38-46,37
借助空间系绳的作用,绳系小卫星增强与扩大了现代小卫星的能力,在空间探测与航天技术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可承担一般小卫星不能承担或难以承担的太空使命。本文阐述绳系小卫星在太空使命(空间开发与应用,空间环境探测,以及航天新技术试验与演示等)中的应用及其原理,包括建造微重力空间平台,实现机动变轨,进行空间环境探测,以及利用导体系绳装置生成电能、贮存能量、提升轨道等。通过对小型绳系系统SEDS-1、SEDS-2、PMG、TiPS飞行试验的综述与分析,论述绳系小卫星技术可行性与成熟性,包括系绳的伸展,子星的控制,系绳的切断,子星的再入,导体系绳的电动力学应用,以及长系绳生存能力等。对中国绳系小卫星的应用与技术发展提出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世界航天发展述评(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是名副其实的航天年。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面向未来,纷纷出台了雄心勃勃的航天发展战略或中长期发展规划,航天预算不断增长;一些大中型运载火箭更新换代,多项新型运载火箭研制计划先后面世,低成本快速发射小型火箭研制进展迅速并取得重要成果;新型军用和民用卫星相继升空,研制计划取得新的进展,新一代卫星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空间攻防对抗也有所进展;载人航天受到世界关注,中国神舟6号飞船实现多人多天飞行,美国调整载人航天发展途径,美俄公布新型载人航天器详细方案;深空探测有新的突破,行星、彗星和小行星探测取得重要成就,重返月球和火星探测继续成为今后的发展热点。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世人注目。“神舟六号”成功的太空之旅,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载人航天后续工程所规划的太空行走、空间对接、空间站搭建以及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无不为中国航天的未来勾勒出美好的画卷。每一步的成功都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贡献的展示。我们关注中国的航天,更关注人类太空时代的未来。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打造精品期刊,创造性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将成为《航天制造技术》新一年工作的主旋律。2006年,本刊将对版面作出较大的更新,加大策划力度。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三)美国的空间探测为探索宇宙奥秘,发展宇宙科学,促进航天技术发展,同时也为了同苏联开展太空竞争,美国同前苏联几乎是同时开展了月球、行星和行星际探测。1.月球探测美为给阿波罗载人登月做准备,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徘徊者号、勘测者号、月球轨道器号等探月器,尔后...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航天》是大型综合性权威航天期刊,入选国家期刊方阵,为国家双百期刊,同时也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航天》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内容涵盖航天技术开发、空间科学研究、航天技术应用、航天人才培养、航天科普宣传和航天文化传播等方面。本刊为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征稿范围本刊设有"中国报道"、"人物访谈"、"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航天政策与管理"、"法律研究"、"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空间探测"、"载人航天"、"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科普园  相似文献   

15.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轨道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嫦娥一号卫星航天使命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及月地空间进行多种遥感探测,航天使命设计的主要和基本的部分是卫星飞行轨道的设计,其中包括在飞行过程中的轨道控制策略的设计。嫦娥一号的这条飞行轨道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绕地飞行的调相轨道,它们由周期为16h、24h、48h的三段轨道组成;第二部分是关键的地月转移轨道;第三部分是200km高度绕月飞行的使命轨道。文章给出了整个飞行轨道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武冰 《航天》2009,(1):4-11
2008年的世界航天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各国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发射计划,特别是欧洲、日本和中国,都顺利执行了重要的载人航天任务,印度也发射了盼望已久的第1个月球探测卫星。  相似文献   

17.
尤政  李滨  董哲 《中国航天》2005,(7):27-31
深空探测可以帮助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因而具有重大的科学与技术意义。由于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附近的航天器编队适宜进行深空观测等科学使命,所以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航天器编队飞行技术就成为深空探测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美欧若干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使命,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拉格朗日点在深空探测中的战略地位,总结了日地系统拉格朗日点编队飞行的关键技术,并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航天》2010,(1):56-57
2009年5月,作为“中国俄语年”活动的一部分,潞河中学的全体同学都参加了其中的以宇宙航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由于航天啦、宇宙啦,对我而言部是太遥远的东西,但我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航天科学承载了人类的未来,于是我画了一个稚气可爱的小女孩正坐在气球上飞向天空,并题名为“带着梦想去太空”。  相似文献   

19.
航天活动大致可分为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和空间探测三个方面。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经济力量还不雄厚,在航天活动方面只能给予有限的投入,因此,中国开展航天活动必须遵循“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急用优先”的方针。至少在2000年以前,中国航天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大、直接作用的应用卫星,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航天任务急需的新技术进行先期试验,同时开展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研究,中国在刚开始研制卫星时,就开始发展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中国先后研制和发射了实践一号、实践二号卫星群、实践四号以及实践五号卫星,初步形成了实践系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在充分利用其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发射了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中的第一颗卫星,即实践一号。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箭多星技术试验,即利用一枚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送上天,这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