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7年9月23日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在北京签订了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8号卫星的发射服务合同。刘志雄副总裁和戴维斯副总裁分别代表双方签字。合同规定的发射期为1998年四季度。 中星8号卫星项目由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轨道交付总承包,卫星采用了劳拉公司制造的大容量FS—1300平台,星上载有36个C波段、16个Ku波段、共计52  相似文献   

2.
5月24日,日本宇宙探索局的“光”红外天文卫星因出现重大电力故障而转入节电模式,关掉了星上观测设备。虽然故障使星上科学仪器在卫星进入地影时无法工作,但该机构仍希望这颗部分瘫痪的卫星能继续运行。初步调查发现,虽太阳能电池阵仍在发电,但卫星却无法存储所发电力,很可能是星上蓄电池或电力系统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简讯     
据苏联塔斯社8月8日报道:保加利亚与苏联联合发射了一颗研究地球电离层的卫星。这颗被命名为“国际宇宙-保加利亚1300”的卫星重约350公斤,这其中包括在半年之内控制星上科学设备的自动装置。该卫星的目的在于:中继有关地球磁层的信息,这种信息能够帮助有关人士了解通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气象变化。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正调查阿尼克-D2卫星三月八日发生停旋(spin-up)的原因。停旋发生在卫星天线对准地球的时候,此时卫星应开始旋转。由于停旋使得阿尼克-D2卫星的自动稳定系统点燃了其中一个喷嘴,将能用8年的位置保持燃料白白耗费了几个月。这样,再加上卫星位置保持耗去的燃料大约相当于14个月的供给燃料。显然卫星停旋是由星上部件的故障所引起的。但由于卫星带有备用件,卫星仍将能  相似文献   

5.
<正>1996年10月20日15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星上各种仪器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6.
1979年6月7日,苏联帮助印度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该卫星进入512×557公里的轨道,倾角为50.7度,周期为95.15分,与预定轨道(525公里高,51度倾角)非常接近。由于星上某些设备的调试迟缓以及印度在去年遭到的国内困难,尽管有苏联技术人员的协助,地球观测卫星仍推迟发射将近一年。该卫星重量为442公斤,设计寿命为一年。星上装有一台两通道的电视摄像机和一台两通道的  相似文献   

7.
空间扫描     
Terra卫星推力器出现问题 在 1月1 1日进行的 Terra对地观测卫星第一次点火中 ,由于星上计算机探测到了卫星出现小的滚动 ,推力器工作 66s后停止了工作 ,卫星未能进入最终轨道。但卫星并未因此进入安全模式 ,其他运行都很正常。目前技术人员正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尽快把卫星送入高 70 5km的太阳同步轨道。该卫星是1 999年 1 2月 1 8日发射升空的 ,其后遇到了一些小麻烦 ,先是由于计算机问题卫星于1 2月 2 1日进入安全模式 ;后来高增益天线又发生了故障。Terra过去称之为对地观测卫星 AM— 1 ,是 NASA于下一个 1 0年要发射的 1 0颗用…  相似文献   

8.
印度第二颗资源卫星的运行情况印度第二颗地球资源卫星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由苏联代为发射。轨道参数是:近地点514公里、远地点557公里,倾角50.7度、周期95.2分。卫星发射重444公斤,星上观测仪器和第一颗基本相同,装有两台电视摄象机,但多装了两台微波辐射计。据莫斯科一月十四日塔斯社电讯称,星上观测仪器工作正常,并向印度地面站传输了几百张照片。所获得的照片和资料将为印度经济领域的发展给予极大好处。苏联在卫星运行半  相似文献   

9.
<正> 1988年12月22日20时40分,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卫星。卫星是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并进入了大椭圆轨道。12月24日上午9时54分,星上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卫星顺利进入同步轨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于1990年初开始方案设计,预计1994年发射,卫星设计寿命5年。星上装有合成孔径雷达(SAR),以8种方式扫描地球。分辨率最高可达10米。卫星采用周期为24天的回归轨道。成象数据传输采用实时和记录重放两种。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5月9日2时28分,我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5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5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中唯一一颗实现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卫星,是国际上首颗大气和陆地综合高光谱观测卫星,是实现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高分-5卫星运行在轨道高度705km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设计寿命8年。星上搭载了6种有效载荷,是高分系列卫星中搭载载荷最多的卫星。其中,主要载荷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光谱分辨率探测仪和全谱段光谱成像  相似文献   

12.
太阳峰年卫星(SMM)是1980年2月14日成功射入轨道的。经过10个月的正常工作,到了同年12月由于星上的姿控系统发生故障,使得卫星不能精确地对准太阳。后来,通过旋转卫星,从而获得了较低精度的指向。但卫星每六分钟要旋转一周。在这种状态下,星上的七种仪器的其中三种仍能够继续获得具有价值的数据。从1980年2月到1981年8月的十八个月中,SMM的有源共振辐射计辐射监测(ACRIM)实验探测到,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太阳能的总量恒定地减少百分之零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日本卫星的远地点发动机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因为星上远地点发动机的研制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现在,许多国家皆使用美国公司造的远地点发动机,装在自己的卫星上。不过,日本1979年和1980年发射的两颗静止卫星由于星上远地点发动机出现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于2月1日二十时三十六分,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卫星。卫星准确进入大椭圆轨道,星上仪器工作正常,测控工作按预定计划进行。该卫星是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的,是继1984年4月8日以来,我国第二次发射地球同步卫星。中央领导同志赵紫阳、胡启立、田纪云、李鹏、张爱萍,分别亲临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测控中心、国科工委指挥中心观看了发射实况。赵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参加研制、生产和发射这颗卫星的全体同  相似文献   

15.
<正> 继今年8月上旬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9颗可回收的试验卫星后一个月(9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回收了一颗新型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这颗卫星是9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的。卫星在预定轨道上运行了8天,开展了科学探测工作。这颗新型的试验卫星在性能上有新的改进,火箭的运载能力有所提高。中国科学院在星上还搭载了34件科学试验装置。  相似文献   

16.
宗树 《太空探索》2001,(11):34-37
2001年9月11日,台湾一位负责科学事务的“官员”说,“我们希望到2011年,台湾将能够设计和制造卫星星体和星上安装的大部分主要有效载荷。台湾将成为卫星数据的供应者,而不是像  相似文献   

17.
2008年9月6日11:25,我国环境-1A、1B卫星由长征-2C火箭从太原发射中心同时发射.约 51min 后,两颗卫星与火箭相继分离,进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9月8日,星上CCD相机传回了首幅遥感图像,随后开展的首次环境应用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美国海军的测地卫星(GEOSAT)开始发生故障,首先是星上纪录能力丧失,从此研究人员再也没有接收到卫星的测量数据。接着在今年1月5日,星上高度计又出了毛病,至今卫星一直处于不工作状态。鉴于此种情况,美国海军决定于今夏发射一颗小型专用廉价卫星——SALT卫星,为战术和气候研究人员提供海洋数据。几年来,美国海军一直是研制小型、廉价卫星的支持者。SALT卫星将使用海军子午仪计划剩余的最后一枚侦察兵火箭,于今夏在范登堡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1月27日,印度制图卫星-3(Carto Sat-3)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XL)发射升空。制图卫星-3是"制图卫星"系列的后续型号,采用IRS-2平台建造,是具有高分辨率成像功能的第三代敏捷卫星。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称,该卫星将取代"印度遥感卫星"(IRS)系列。该星运行在高度509km、倾角97.5°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质量1625kg,设计寿命5年。星上成像有效载荷全色模式地面分辨率0.25m,幅宽16km;四谱段多光谱模式分辨率1.13m,幅宽16km;高光谱模式分辨率12m。星上还载  相似文献   

20.
<正> 自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迄今已先后发射成功了22颗。目前我国卫星的生产、发射已达到每年8~10颗的能力,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我国在利用卫星进行科研方面已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198 7r年8月、9月,我连续地入轨了两颗返回式试验卫星,星上做的材料加工试验得到了火炬状的砷化镓单晶体,晶体的完整性和纯洁性有较大的提高;在生物方面,在空间试验过的谷物、蔬菜、花卉、药用植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