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米-8直升机米-8直升机由前苏联米里直升机设计局于1960年开始研制,为单旋翼带常规尾桨布局。旋翼和尾桨分别采用5片和3片全金属桨叶。机身为金属半硬壳结构,上部装有两台 TV2-117A 涡轴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1267千瓦。着陆装置为前3点轮式起落架。驾驶舱设有正副驾驶员及一名随机机械师座椅。机舱内沿侧壁布置有24~28具可折叠座椅。座舱底板有可用于系留货物的系留环。  相似文献   

2.
赵锋 《直升机技术》2010,(3):71-72,48
本文针对某型直升机采用了玻璃化座舱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其玻璃化座舱主要设备及其功能,以及某型直升机玻璃化座舱使用体会。  相似文献   

3.
航空简讯     
驾驶员对自动化座舱的反应 波音757是第一代具有自动化座舱的飞机。 自动化座舱(也称之为玻璃座舱)实际上能否减轻驾驶员的工作负担?安全方面是否有问题?为此,NASA化了三年时间,调查了两个航空公司的200个经验不同的波音757驾驶员,意见并不完全一致。 驾驶员们对玻璃座舱总的印象是肯定的。在被调查的驾驶员中,约有90%认为,  相似文献   

4.
高强高韧不锈钢SI7400加拿大!ndal技术公司研制出一种SI7400不锈钢,用作快速紧固装置以便将直升机紧固在正在航行的船舶甲板上。当直升机降落时,位置传感装置对直升机的位置进行监控并将信息传输给驾驶员及快速紧固装置。当飞机下沉时,该装置即可将直...  相似文献   

5.
在直升机人机工效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确定直升机驾驶员的位置,合适的驾驶员位置对明确驾驶员之间的分工,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高效执行所承担的任务使命至关重要。从历史上关于并列式驾驶舱直升机正驾驶位置的讨论入手,结合直升机驾驶舱布局以及直升机的飞行作业特点,对直升机正驾驶员位置进行剖析,提出分析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们试图用测量座舱周围热状态来预计起飞前一等战斗值班的一小时内座舱的热状态特性。试验在贝尔206和212直升机上进行。试验时一个乘员在座舱内,舱门在打开位置。  相似文献   

7.
概况 近年来,由于以数字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式航空电子设备,如ARINC700系列的设备在新一代民航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一种既能向飞机驾驶员提供高综合化程度的飞行信息,又要能减轻驾驶员飞行时操作负担的新型民航机座舱进行一次技术革命。座舱的电子综合显示技术则是座舱自动化所依赖的关键技术之一,除电子学、光学和计算机科学外,还涉及生理学、心理学及神经生理学等其它学科。因此,民航机的座舱电子综合显示技术是一门多学科技术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用智能气囊缓冲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坠毁座椅是提高直升机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本文首次研究了应用于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的智能气囊缓冲器,论述了智能气囊缓冲器在直升机上应用的可行性。智能气囊采用了智能材料与结构新概念设计.可提高缓冲器的性能。与其它缓冲器比较,智能气囊能主动控制冲击过载,可使坠撞事故中乘员受到的冲击过载更为平缓,提高缓冲保护的有效性。初步实验结果证实智能气囊缓冲器的原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在80年代初,根据俄陆军急需更换服役已30余年的米-24武装直升机的要求,俄罗斯米里和卡莫夫直升机设计局为竞争俄陆军新一代武装直升机合同,曾分别用他们设计的米-28和卡-50直升机进行过激烈的角逐.经过若干回合的竞争后,陆军对双方的竞争机种似乎都不甚满意,认为传统的米-28直升机缺乏夜战能力;采用共轴双旋翼布局的卡-50直升机虽然在选用单驾驶布局上具有大胆的创新意识,但陆军最终还是感到单驾驶设计布局对于主要用于执行贴地飞行作战任务的直升机来说,驾驶员的  相似文献   

10.
吉洪蕾  赵辉  陈仁良  吴文韬 《航空学报》2018,39(11):122156-122167
建立了基于直升机舰面起降动态仿真的风限图(WOD)计算方法,综合计入舰船尾流、直升机运动和驾驶员操控等多因素的作用提升风限图计算的准确度。基于耦合舰船非定常尾流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发展了适于直升机多轴协同操控的驾驶员模型,建立了舰面起降轨迹的数学描述和生成方法,形成计入舰船尾流、直升机运动和驾驶员操控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直升机舰面起降动态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风限图计算判据,建立风限图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某些风况下直升机在舰面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受到舰船尾流的干扰远大于在甲板上方悬停时受到的作用。本文方法能够捕捉到不同起降点和起降方式导致舰船尾流时空变化的干扰,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显著提升了风限图计算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防部已同意西科斯基公司开始进行新的UH-60M 直升机低速生产计划,这些直升机将在陆军服役,首批生产22架,在2006财政年度前共生产40架。UH-60M 直升机引进了新的桨叶弦长更长的复合材料大梁旋翼,它将比目前的 UH-60L 桨叶增大227 kg 升力,改进后的通用电气公司 T700-GE-701D 型发动机将提供更大的功率。新的玻璃座舱中包括多功能显示装置,含飞行数据的综合化状态管理系统,座舱语音记录器,惯性导航系统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带应急气囊直升机完整和破损情况下水上漂浮的横向稳定性,首先通过等排水量理论计算方法分析带应急气囊完整直升机的横向静稳定性和动稳定性,并研究了直升机重心不同位置对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重心处于后限、重心离水面越近时,直升机具有更好稳定性的结论;其次,在直升机破损情况下,建立直升机与破损舱室的模型,得出了破损直升机的漂浮稳性;最后通过其破损条件,对破损直升机漂浮时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开展直升机人机耦合研究对于确保直升机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飞机/直升机人机耦合、驾驶员诱发振荡以及驾驶员辅助振荡等概念及其关系,分析了直升机人机耦合振荡的诱发原因,总结了其分类及特点。对当前国内外直升机人机耦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驾驶员建模技术和振荡机理分析方法等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未来直升机人机耦合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国外军用直升机航空电子的更新换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美军军用直升机装备的发展趋势,并着重从航空电子系统结构、座舱设计、机载数据通信网络和机外通信数据链等方面探讨了国外军用直升机的最新进展,以期对未来军用直升机航电的发展方向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研究了直升机旋翼迟后和驾驶员反馈作用对直升机飞行品质的影响,根据直升机的飞行试验结果,计算了旋翼迟后的影响,并进行了闭环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旋翼迟后和驾驶员反馈作用均使直升机阻尼增加,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浅谈直升机救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救生技术的现状尽管为战斗机飞行员设计的应急救生装置已问世多年,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直升机的应急救生发展却非常缓慢,除由于直升机机顶上有转动着的旋翼,乘员不能直接向上弹射外,还因为向下弹射时人机干扰概率也很大。目前主要采用的直升机救生方案有:(1)火箭牵引救生系统当直升机发生故障需要空中救生时,首先切除旋翼,然后抛掉座舱盖,点燃火箭牵引系统(火箭通过牵引绳与飞行员系带相连),按一定顺序把飞行员以站立的姿态连同座椅组件从直升机中向上拉出(座椅主体被留在座舱内),火箭发射一定时间后,打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直升机一旦遇险,由于有头顶旋翼的障碍,驾驶员很难像固定翼飞机驾驶员那样,迅速弹出机外跳伞逃生。目前,俄罗斯研制成功一种直升机弹射救  相似文献   

18.
Z11直升机自转着陆试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永红  杨百兴 《飞行力学》2001,19(3):74-76,83
通过对Z11直升机自转特性及自转着陆的试飞,研究了在自转着陆的进场着陆阶段,如何使旋翼能够提供最大的拉力,减小下降率,使直升机以低于起落架设计允许的最大下降率进行自转着陆,从而保证直 同和驾驶员的安全。最后分析探讨了Z11直升机空中停车后处置的驾驶技术及操纵要领。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和直升机飞行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蒂格(Teague)公司一直从事于为波音公司运输机进行座舱内部布局设计,该公司不久前提出许多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提高未来客舱的舒适性和服务性的方案。 一种重量较轻、带耳机的个人用娱乐装置可提供三维的视频和立体声音响效果;改变护目镜的暗度可使乘客将注意力集中于儿童或座舱环境; 插入式耳机允许快速替换有故障的部件并可取消椅上娱乐装置昂贵的安装和维修费用。与此同时,蒂格公司也在为商用飞机研究类似装置。 由于未来超音速飞机将在很高的高空飞行,其机头可能设计成尖锥形状,这样驾驶员在操纵飞机时可能须呈跪倒姿势。因此在设计座椅时,座椅的上、下层椅垫应是完全可调的;为  相似文献   

20.
未来需求对座舱电子显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空勤组减员、激光防护、座舱内实时信息以及无人战斗机等未来战机需求牵引对座舱电子显示器的影响,三维透视显示格式对增强驾驶员情况了解的作用。介绍了美国空军的设想和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