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工程设计中,有些内容往往是工程设计人员根据一些不完整的历史资料萌发创作意念并概略地草构出透视表现图,虽然,在绘制标准的透视图时,这些资料所提供的参数是不够的,本文通过对物体三个主方向及其透视图中几何关系和矢量关系的分析,利用透视投影本方程由一已知物体的部分透视,确定其进行透视投影的全部参数,为透视变换和利用计算机绘制透视图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透视仿射对应理论及该理论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方面的应用,并举例论述了,透视仿射对应理论在画法几何的相交问题中的应用。为工程技术人员图解相交问题中的交点、交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在图象匹配中使用的一些新的仿射透视近似投影不变量。文中引进了点的仿射透视近似的概念,分析了线段的透视投影与其仿射透视近似间的最大相对误差,获得了一个有实用价值的距离三角形误差判决准则。基于此准则,研究了物体上同一空间平面中,平行线段长度比,同底面积比等仿射不变量,近似用作透视不变量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证实了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三角面元灰度图象三维重建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角面元SFS算法是结合三角面元模型和线性反射图来阐述SFS问题的,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用三角面元素来近似光滑表面,并用一系列基于节点的线性方程组合来表达该表面。本文在此算法的基础上,求解时通过加权平均迭代,提高了恢复的准确性和迭代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透视仿射变换研究画法几何中的截交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画法几何中 ,求一般位置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截交线 )往往作图麻烦 ,精度较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了透视仿射变换及其在解决截交线问题中的应用 ,并用实例表明了该方法具有作图简便 ,精度高的特点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三维粒子成像测速 (PIV)方面 ,可运用体积光照明同时从不同光轴用多个照相机获得PIV图像 ,如何根据这些不同光轴获得的PIV图像确定出粒子物点的空间位置是实现三维粒子成像测速的前提。基于此 ,提出了根据多幅不同光轴的PIV图像的粒子像斑实现粒子物点三维定位的透视成像定位原理和方法。精确确定透视平面与透视中心在空间的位置是实现粒子物点三维定位的关键 ,直接测定透视中心 (照相机的光学中心 )和透视平面在空间的精确位置用常规的测量手段和方法难以奏效 ,因而针对透视图像成像特征及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探讨 ,这对于寻求精确计测透视中心和透视平面空间位置的方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实例 ,还给出了两光轴夹角为 90°情况下实现粒子物点三维定位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有关算法及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维PIV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钊  郭永彩  高潮 《实验流体力学》2006,20(4):77-82,105
粒子图像测量技术(PIV)在现代流场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流场测速研究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二维PIV日益完善,新课题对流场测速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了三维PIV的深入研究,但该技术的复杂性使得流场的三维速度测量更为困难.笔者以PIV技术为对象,重点阐述基于针孔相机模型的三维PIV原理和实现方法,并探讨了三维PIV研究工作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8.
三维粒子成像测速 (PIV)的透视成像分析方法中 ,在运用体积光照明并从多个不同光轴方向用多台照相机或摄像机同时获得PIV图像后 ,根据多幅不同光轴的PIV图像的透视性质 ,运用物点三维定位的透视成像定位原理和方法 ,可通过找出各透视面上像点所对应的透视射线的交点来确定相应粒子的三维位置。问题在于 ,尽管粒子所在位置上必然存在各像点相应的透视射线的交点 ,但反过来 ,相应的透视射线的交点上却未必存在着真实的粒子。换言之 ,示踪粒子与其像点相应的透视射线相交的交点间一般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讨论了在给定透视中心和透视平面位置的条件下 ,由多幅不同光轴的PIV图像上的粒子的透视像点来确定粒子物点是否存在意义上的可确定性 ,并讨论了PIV图像上粒子像斑密度、尺度及其中心测量精度对粒子物点可确定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常规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2D-PIV)作为重要的流场测试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类型的流场测量中。然而采用该技术对垂直于流向的截面进行测量时会产生明显误差,该误差是由2D-PIV 原理中几何透视成像关系引起。本文分析了测量截面内有法向速度分量时透视误差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建立了2D-PIV 测量平面内的误差模型。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误差模型的正确性,确定了影响测量误差的关键参数为测量平面的法向速度和视场的离轴角。计算结果显示,最大透视误差可达法向速度的9.3%。根据误差模型进行分析,透视误差对流向涡类流场测量的影响主要为3个方面:改变流场速度量值大小、改变旋涡形状、改变旋涡的位置。最后,提出了一些减小误差的措施,为2D-PIV应用于垂直流向截面的测量提供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液比例方向节流阀数字控制放大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大的工程应用领域,以比例阀替代昂贵的伺服阀是一种趋势,本文提出了电液比例方向节流阀数字控制放大器,它以INTEL8098单片机系统为硬件核心,控制放大器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与阀控系统融为一体.以它取代传统的专用的模拟比例控制放大器,不仅在结构上简化了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而且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和应用的灵活性,为比例阀推广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给出了它的软件、硬件结构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种三维空间9-交模型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交模型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拓扑关系的常用方法,但存在着冗余度大等问题。本文在Z latanova简化9-交模型工作的基础上,定义了点、线、面和体等简单三维空间对象,对它们之间的拓扑关系进行了研究。排除各种不可能的情况,共总结出24种可能的9-交结果以及80种点线面体之间的拓扑关系,并进行归类得到55种拓扑分析操作,从而大大简化了原模型。以线与体的拓扑关系分析为例,给出了根据简化以后的9-交模型进行拓扑分析操作的具体算法实现。  相似文献   

12.
对三维PIV中透视投影的视点定位与透视平面的确定技术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确定视点坐标与透视平面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最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视点坐标与透视平面的确定技术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红外图像重建飞机三维形体结构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基于红外图像重建飞机三维形体结构的技术,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开发了三维重建系统。该系统包括红外图像的处理技术、三维信息提取的体相交技术、三维形体的表示方法和基于八叉树结构的飞机三维形体重建的实现。旋转是表示实体三维结构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最后给出了重建三维飞机的旋转系列图像。  相似文献   

14.
基于AOV图及二叉树的梯形图与指令表互换算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 blelogic contro ller,PLC)的梯形图语言及指令表语言的分析,提出了基于AOV(Activity on vertex)有向图和二叉树实现梯形图与指令表程序相互转换的算法。转换算法将梯形图映射为AOV图,并由其建立二叉树来表示指令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遍历二叉树实现PLC梯形图与指令表的转换。文中给出一个转换实例,介绍了算法思想及其实现步骤。该算法具有通用性,适于复杂控制逻辑的梯形图,已成功用于水电自动化监控系统中的PLC编程软件平台。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前主要的高清晰度图像插值放大方法,为实现快速放大而选择了基于图像轮廓插值改善清晰度的技术路线,并在已有算法的基础上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图像轮廓线光顺数值算法,对轮廓线划分的两类子区域提出了精度更高的插值算法.最后,以典型平面图形的图像和由3DMax生成的三维渲染图像为例对本文方法进行检验,与双线性插值结果的对比说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插值放大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二元语义语言判断矩阵的性质及相关问题。利用二元语义的定义,讨论二元语义判断矩阵的定义与性质,探讨这些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给出基于二元语义判断矩阵的排序算法;通过对二元语义评价值与模糊数以及语言评价值的转化关系的研究,论证转化后的二元语义判断矩阵仍然具有一致性等性质,从而保证评价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最后给出一个航线优选的算例。  相似文献   

17.
以表面热膜法和红外图象法作为主要方法,以油流法和荧光微丝法作为辅助方法,在低速风洞中,对三维边界层转捩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发展了一种可供实用的定量确定三维边界层转捩区位置的新方法——热膜-红外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pth from Focus的图像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Laplacian聚焦算子实现序列图像的融合显示,用高斯插值算法得到图像三维重建中的高度图,并设计一种轮廓线算法对高度索引图进行了三维重建;成功地应用于摄像机拍摄序列图像的三维重建,弥补了摄像机物镜焦深范围有限不能采样清晰大幅图像的不足.理论和实验结果证明,用该方法生成的二维融合图像和三维显示图像,恢复出比较精确的物体表面深度信息,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