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健  张强 《航空学报》2007,28(3):586-589
 介绍了某型飞机随机载荷谱疲劳试验所采用的载荷值计算模型与算法、随机载荷状态序列与飞行顺序的生成方法、按照关键通道载荷变化量配置加载时间的方法,通过编程实现了复杂随机加载谱的自动生成以及加载时间的合理配置,提高了随机载荷谱计算的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试验的稳定度与加载速度,为改进随机谱疲劳试验的应用技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直升机尾桨轴疲劳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尾桨轴为直升机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疲劳破坏为其主要的失效模式。本文结合某直升机尾桨轴的疲劳试验,介绍了疲劳试验设计、试验实施方案设计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考虑试验的考核要求,对锥齿面啮合处约束边界进行工程简化,设计了防扭结构。将试验载荷分解到作动器上进行协调加载,实现旋转弯矩和剪力绕尾桨轴轴线的旋转,模拟了真实载荷的传递和分布。根据飞行谱和使用载荷确定低周疲劳载荷谱,并给出了既满足加载要求,又易于实现的加载方法。  相似文献   

3.
民机全机疲劳试验关系到适航取证和服役使用,为缩短疲劳试验时间,从载荷谱简化和试验过程提速两方面进行综合性加速技术研究。对细节疲劳额定值(DFR)法改进使之适用于全寿命区间后,基于改进DFR法提出了以损伤比为判断标准的载荷谱等损伤折算方法,通过小试验件验证了载荷谱简化方法的正确性,并将其应用于全机疲劳试验。载荷谱简化后各任务段的总循环次数大幅减少,采用简化谱的后机身试验损伤结果与原谱全机试验基本相同,说明了该方法适用于全机试验。在试验设计和实施阶段,提出了快速载荷处理的载荷整体平衡优化方法和缩短每循环加载时长的分段等速率加载优化方法,载荷处理结果误差均满足设计要求,优化后的平均每日起落数由48提高到90。  相似文献   

4.
现代飞机结构设计,对全尺寸结构疲劳试验的技术及精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正确施加疲劳载荷,尽可能准确地反映结构真实内力是至关重要的。国内的载荷优化分配研究尚处于初步研究及技术实施阶段。依据试验加载的试验条件和杠杆分配原理,按照主承力切面内力高精度控制原则,通过区域划分,疲劳试验载荷谱优化、加载点载荷等效及误差评估,来实现整个优化过程,并进行了程序开发。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某大型无人机主结构的疲劳寿命是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探寻主结构的疲劳薄弱部位,为结构设计改进及制造工艺改进提供试验依据,进行全尺寸主结构耐久性试验。针对该型号无人机先进布局设计及结构设计所带来的试验机约束、载荷优化、载荷谱编制、精确加载等试验加载方面的难点,进行相关试验加载技术的对比与分析以及新技术的系列验证,由此提出大型无人机主结构耐久性试验的多功能支持夹具设计、无人机机体结构载荷优化、综合载荷与扣重的载荷谱协调编制、新型拉压垫弹性体应用、作动筒专用扣重装置设计等新的技术。经过该试验机半倍疲劳寿命的阶段性试验验证,可以表明各项技术合理可行,稳定可靠,确保了试验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机全机主操纵系统疲劳试验实施操纵载荷及位移协调谱、且与机体疲劳同试的实际情况,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有效实时加载曲线数据分析的全机系统疲劳试验故障诊断分析方法。故障诊断分析方法应用结果表明:对于飞机全机主操纵系统疲劳试验过程中,涉及副翼平尾方向舵操纵系统疲劳加载以及系统状态各类试验故障的诊断分析均及时有效,从而保证了疲劳试验质量并加快了试验进度。  相似文献   

7.
王荣桥  聂景旭 《航空动力学报》1996,11(4):361-363,435-436
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二级涡轮盘榫齿高温复合疲劳裂纹故障,采用全尺寸真实涡轮盘作为试验件,设计了一套新型试验方案,着重解决了高低周疲劳载荷的加载并互不干扰、高频感应局部加温(550℃恒温)、高周振动振幅控制以及裂纹检测等几大关键技术,载荷谱与加温均模拟外场真实情况。试验完全实现了故障再现,这说明:该试验方案设计合理,易于推广到其它多种构件的复合疲劳试验,在工程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预腐蚀后的LY12CZ试件,进行了随机谱和等幅谱加载的疲劳及腐蚀疲劳试验,分析了预腐蚀年限和载荷谱对腐蚀疲劳影响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腐蚀疲劳影响系数与预腐蚀年限呈递增趋势且当预腐蚀到一定程度时腐蚀疲劳影响系数趋近于1,这意味着在飞机日历寿命的中后期可以不考虑腐蚀疲劳的作用;②腐蚀疲劳影响系数与载荷谱呈现...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以往常用前起落架载荷谱存在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轰六前起落架主、辅减摆器使用载荷谱的实测、疲劳试验实施方法和试验结果的介绍与分析,初步探索了我国以往常用前起落架载荷谱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疲劳试验结果与前起落架外场实际破坏不符的原因。并对今后编制前起落架载荷谱和确定前起落架疲劳试验加载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航空运动构件的疲劳寿命试验而研制的BFT-10000五球疲劳机,可实现大载荷、高转速运行,能够进行载荷谱或设定载荷加载,完成电机主轴的各级调速,从而满足疲劳实验的各种要求。本设备主要由机械实验机构和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1.
对航空铝合金2524-T3和7075-T62薄板分别进行了4种不同冲击能量的低速冲击试验,并对冲击后薄板进行了静力拉伸、恒幅加载疲劳性能及块谱加载疲劳寿命试验,研究了冲击凹坑尺寸(或冲击能量)对静力性能、疲劳强度以及疲劳寿命的影响;根据断口形貌和试验观察,分析和讨论了冲击对疲劳特性和损伤机理的影响。为估算冲击后薄板谱载疲劳寿命,在试验基础上提出新的冲击后薄板疲劳性能S-N-Kt表征模型,采用新模型处理试验数据,得到的理论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基于Johnson-Cook本构方程,建立了冲击后铝合金薄板的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冲击凹坑附近的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利用冲击后薄板疲劳性能S-N-Kt模型,预测了冲击后的航空铝合金2524-T3和7075-T62薄板的块谱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精度可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飞机结构疲劳耐久性评定通常采用规范谱和飞机典型设计任务剖面相结合来编制疲劳试验载荷谱,对全机完整结构进行考核,这将耗费巨大的成本和周期,也因此全机疲劳试验成为型号机体结构设计验证最后以及最复杂的一环。对于以经济性为主要研制要求的正常类飞机,为了推进型号研制工作和取证进度,需要缩减全机疲劳试验的成本和周期。在CA42型飞机适航取证的全机疲劳试验工作中,依据FAA认可的规范谱编制了疲劳试验谱,将疲劳考核目标由整机结构调整为机体主要承力结构,并相应简化了全机疲劳试验载荷加载方式,形成了一种高效的全机疲劳试验方法。通过该方法,CA42飞机全机疲劳试验仅耗时两月,试验成本主要为工时,有效的推进了适航取证工作,并缩减了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13.
论述直升机粘弹性阻尼器疲劳定寿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损伤等效的原理将初始载荷级数较多的载荷谱等效成较为简洁的等效载荷谱,优化试验加载,同时缩短试验周期,大大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4.
振动疲劳试验的自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启新  吴铁鹰 《航空学报》1985,6(5):474-477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疲劳试验系统,它采用闭环控制,显著提高了加载系统的精确度,基本上实现疲劳试验的无人操作,在国内叶片的自动化疲劳实验技术方面填补了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5.
寿命系数定寿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泽 《航空学报》2016,37(2):404-410
通过对疲劳载荷谱损伤值的研究,发现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与疲劳试验载荷谱损伤值成线性关系,即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随疲劳试验载荷谱的轻重成线性关系。由此规律推导出寿命系数,通过寿命系数可以降低全尺构件的疲劳试验时间。根据已有的疲劳试验数据研究的寿命系数值显示,在平均谱(疲劳损伤值为50%)基础上加重至58.33%损伤谱可降低全尺寸疲劳试验时间11%,75%损伤谱可降低36%,91.5%损伤谱可降低51%。由此得出:为了减少全尺疲劳试验时间,可以用加重载荷谱进行全尺寸疲劳试验,获得重谱下的寿命,再利用样件的寿命系数将其还原到平均谱下的平均寿命,然后用规范规定的疲劳分散系数除以平均寿命,给出使用寿命。这样既实现了减少疲劳试验时间的目的,又不违背规范规定的疲劳分散数值,使飞机定寿既经济又可靠。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72年开始,我们先后研制了五点协调加载机、十点协调加载机和TRS—80微机控制协调加载系统。这三个系统都只有模出部分,没有模入部分,因而只能实现小闭环控制。小闭环控制虽然解决了自动加载的问题,但是仍然不能采集实际载荷数值。要采集实际载荷就必须有模入部分。小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际载荷采集要靠其它二次仪表,载荷的调整也要靠人工实现。这种协调加载控制机使用不大方便,也不能满足复杂的程序载荷谱和随机载荷谱的要求。为了满足运七起落架疲劳试验的要求,我们研制了一套YEE8100微机控制协调加载系统。该系统是在TRS—80和IBMPC微机控制协调加载机的基础上,采用国内一些先进技  相似文献   

17.
李健 《航空学报》1990,11(4):213-214
<正> 从美国引进的多通道自动协调加载系统,主要用于做全机多通道结构疲劳试验。但它的数据库软件只能建立给定顺序的试验载荷谱,不能生成随机数序列,因而也就不能生成飞行顺序随机的飞-续-飞试验载荷谱。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全机结构疲劳试验中的加载过程及数据采集过程的数学描述;并对加载控制软件中加载载荷谱设置及协调控制方法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针对弹片的热机械疲劳(TMF)试验要求,采用机械设计技术、机电技术、冷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提出了压力载荷和热载荷的加载方法,建立了2种载荷5个试验件的并联试验控制系统,并设计了弹片热机械疲劳试验器。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同时模拟服役环境下弹片的压力载荷和热载荷。利用该试验系统进行了弹片的热机械疲劳试验,试验结果再现了弹片在服役状态下的失效模式。试验系统具有良好的重复度、较高的加载频率和加载精度。压力载荷最大相对误差为2.4%,绝对误差小于0.5N。温度载荷最大相对误差为3.55%,最大绝对误差为3.89℃。   相似文献   

20.
前缘缝翼、襟翼活动面及其支承结构的疲劳试验是民用飞机取证前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试验中采用主动驱动和随动加载方法加载,不仅能缩小试验规模,同时可提高试验精度。国内某型机采用此技术成功进行了前缘缝翼、襟翼及其悬挂结构的疲劳试验。从试验件及其支承设计、系统构成和载荷与运行三方面,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大中型固定翼飞机前缘缝翼和襟翼的疲劳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