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欧空局最近决定将进行两项星际科学考察使命,研究地球和太阳的化学和物理关系。被命名为“索霍(Soho)”的使命是通过美国航天飞机把一个自动站发射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衡点上。这个自动站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它是警报器,预报太阳微粒进入地球范围内;另一方面,它又是对太阳的一个观察站。这个自动站将记录下太阳不同部分在不同时期的明暗度。科学家们还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的通信卫星系统(AUSSAT)目前可以满足国内各种通信和边远地区的广播需要。整个系统是由三颗休斯公司制造的Ku波段通信卫星(二颗射入轨道,一颗在地面备份)、一个主控站、八座重要城市大容量通信地球站和许多小型地球站组成。卫星本体采用休斯376系列的最先进设计技术,还结合了一些中功率Ku波段和多波束天线设计上的新技术。 1.AUSSAT卫星 AUSSAT卫星是以休斯公司制造的  相似文献   

3.
海王星与地球有什么不同?天文学家已经测算出海王星的质量为地球的17倍,平均密度为地球的1.5倍,体积也比地球大得多。另外,由于海王星的重力(引力)比地球稍微大一点,所以,一个体重100千克的人,如果站在海王星上,称得的体重就是112千克。  相似文献   

4.
当今卫星通信有两大热点,一是固定业务卫星通信的甚小孔径终端(VSAT),二是卫星移动通信。VSAT技术将推动通信卫星应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国外专家评价它将成为卫星通信史上的转折点。一、VSAT的技术概念 VSAT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有时也称为微型/小型地球站、个人地球站、用户住处地球站等。VSAT的接收天线尺寸一般在2.4米以下,增益噪声温度比(G/T)在19.7dB/K以下,可提供2Mbit/s以下的数字业务。这是一种适于在用户住处安装的智能卫星地球站,通常和大型中心地球站配合使用,可支持多种双向通信、综合通信业务等。VSAT技术较之传统的卫星广播业务、  相似文献   

5.
李杰信 《飞碟探索》2007,(8):F0002-F0002,1,2
当哥伦布(1451-1506)站在15世纪的大西洋东岸时,他看到的是一片无边无际向西延伸的海洋。当时,西班牙宫廷学者已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地球物理知识,地球是圆形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由13世纪马可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接收通信卫星线极化辐射信号时地球站天线极化取向角的计算公式。使用线极化辐射的通信系统中,地球站天线极化取向随其地理位置而变化。本文利用坐标变换方法导出了实用的计算公式。在地球站的架设、调整中,只要利用所公布的卫星定点经度位置和卫星天线波束指向角数据,加上所架设地球站的地面经纬度,便可算出极化角取向。本文给出的公式不仅用于电视接收站,还可适用于通信地球站。  相似文献   

7.
纪实 《国际太空》1989,(7):30-32
日本计划利用1992年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6号(ETS~Ⅵ)进行一系列卫星通信新技术实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波束卫星通信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大型星上天线形成窄波束,从而增加地球站信号功率通量密度,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传输容量,而且可使地球站小型化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果。其主要新技术包括:大型高精度的可展开天线、精确的天线指向系统、星上切换开关、轻重量转发器和管理控制系统等。这些技术对固定和移动卫星通信都十分重要。一、技术概况 1.技术要求日本用于固定式和移动式的多波束卫星通信实验主要想达到两个目的:(1)验证  相似文献   

8.
苏联准备对位于本国海岸的两座地球站进行改进,这样两座地球站就能够提供卫星航空通信链路。国际海事通信卫星组织正在研制该卫星系统。同时,苏联航空公司还计划与国际海事通信卫星组织就1988年提供航空通信业务的飞行试验工作进行合作。苏联将要改进的地球站分别位于敖德萨和纳霍德卡,属于工  相似文献   

9.
闵士权 《国际太空》2010,(10):26-34
<正>1卫星与地球站发展趋向□□自1965年全球第一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投入商用至今,静止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卫星与地球站总发展趋向是大卫星小终端。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0月,美国通信卫星公司(COMSAT)与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航天电子分公司,签定了一份有关设计与研制美国航宇局先进通信技术卫星(ACTS)系统地面通信终端的合同。ACTS通过采用20和30千兆赫频段技术来提高通信卫星的性能。合同价值为六千万美元。设在克拉克斯堡的COMSAT实验室将研制主要的和辅助的ACTS地球站,其中  相似文献   

11.
正飞出太阳系的"旅行者1号"北京时间2018年3月30日凌晨2时56分,旅行者1号探测器通过美国宇航局(NASA)的深空探测天线网堪培拉站与地球通信。此时,它已经在宇宙中飞行了40年6个月24天,是目前距离人类最远的航天器,达到211.4亿公里,地球跟它通信需要约19个小时35分钟才能信号抵达,而返回也需要同样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6 中国电视直播卫星基本参数要求6.1 电视直播卫星设计思路( 1 )轨道位置。各轨道位置各自实现全国覆盖。( 2 )频率范围。各轨道位置每波束实现全频段 ( 1 1 .7GHz~ 1 2 .2 GHz)覆盖。( 3 )波束覆盖。各轨道位置采用单波束全国覆盖。某些地区有需要 ,可另设小波束。( 4)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它应足够大 ,以保证国内相当大区域内天线口径小到0 .4 5m的个体接收电视单收站仍能收到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视节目。6.2 电视直播卫星可用的卫星平台我国已研制成功了性能较好的中功率地球静止卫星平台 ,并正在研制高性能的大功率地球静止卫星平台。…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伊藤忠商事、三井物产、日本电气三公司决定开设销售地球站的新公司。目前正在对投资比率、服务内容以及人员构成等进行最后的协调。新公司将由地球站制造厂大户头的日本电气公司与伊藤忠等公司合作,向日本通信  相似文献   

14.
自美国陆地卫星获得地球表面清晰图片取得成功以来,地球观测卫星的遥感技术已有惊人的发展。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决定研制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ADEOS),其目的是:①监视地球环境的全球变化;②继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和地球资源卫星1号(ERS-1)之后,持续发展地球观测技术;③促进有关地球观测领域的国际合作;④取得未来型地球观测技术(平台公共连接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航天系统专用卫星通信网中SCPC(单路单载波)通信地球站的研制,详细论述了频谱成形及相位均衡技术能有效地压缩发送频谱宽度和减小码元间串扰。经进站入网运行和实测表明,该技术具有提高频谱利用率和改善系统误码性能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SO)卫星系统在卫星和地球站布设中的同频干扰评估问题,设计了地球站及卫星的全球分布对下行和上行通信链路的干扰评估场景,以及考虑波束业务特征影响的多条链路的集总干扰场景,构建了不同场景下的干扰评估和分析计算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函数极值的评估方法。所提方法通过建立干扰系统地球站的随机分布集合和受扰系统的干扰函数,结合国际电联(ITU)提供的全球地形数据、天线波束参数、电磁波传播模型,能够实现对2个GSO卫星系统间的卫星轨位和地球站布设的定量化计算分析。采用所提方法对位于47°E±6°的GSO卫星系统、位于(23°N,26°E)地球站的同向下行链路,以及位于(23°N,26°E)的地球站对26°E±6°的GSO卫星系统的同向上行链路的干扰情况进行了定量化计算。结果表明:在卫星轨位间隔为2°时的干扰噪声比值为-12.29 dB,与ITU建议书中规定的-12.2 dB的限值之间的误差为0.7%,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所提方法还可以统计GSO卫星系统在任意角度间隔和全球布设场景下的干扰分布情况,对于干扰评估和规避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欧洲通信卫星组织证实,1983年6月发射的第一颗欧洲通信卫星(ECS-1)上的两台转发器出现功率下降(设计寿命五年一编者),但又声称输出稳定。它通过地球站来补偿卫星输出功率的下降。由于1985年9月12日阿里安火箭爆炸,损失了欧洲通信卫星—3,准备继第四颗欧洲通信卫星入轨后,  相似文献   

18.
日本东芝公司1987年将批量生产十七种类型的12/14吉赫小通信地球站,1988年提供给私人进行卫星通信。目前,东芝公司已接受订贷。同时,日本电气公司和三菱电气公司也宣布将联合美国哈利斯公司生产小型地球站。预计,小型地球站的销售竞争颇为激烈。  相似文献   

19.
目前提出的地球观测系统(EOS)由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平台)和低倾角轨道卫星(地球探测器)组成。地球观测系统将大大丰富我们关于地球系统的科学知识。静止轨道观测台(GEO)则是另一类重要的地球观测系统,有着近地轨道观测卫星所没有的特点,它也将成为“行星地球使命”计划的组成部分。静止轨道观测卫星定点于地球静止轨道上的某一点。利用多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观测网可实现近全球、24小时连续覆盖,与“行星地球使命”的其他观测卫星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一、KDD的卫星通信 1.KDD的国际电信卫星通信业务国际电信卫星通信在世界范围分成三大区域,即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三个区域。国际通信卫星V在每个区域上空有两颗或三颗卫星。1989年10月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Ⅵ,将于1993年向太平洋上空发射国际通信卫星Ⅶ,日本利用国际电信卫星提供以下通信业务。 (1)大容量模拟电话/数据业务(FDM/FM/FDMA) 该方式使用的地球站工作频率为6/4GHz,天线直径为15~30m的标准A站,还有工作频率为14/11GHz,天线直径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