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仝爱莲 《中国航天》1995,(6):41-43,45
世界各航天国家再次把目标对准月球仝爱莲在人类首次登月25年后的今天,世界上的一些主要航天国家再次把目标对准月球,对月球探测又重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许多专家认为,现在探测和开发月球其意义远比阿波罗时代深远。而且,当前进行月球探测的目的和所采取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国外月球探测测绘历程进行了调研总结,并针对立体观测、干涉雷达测量、扫描激光测绘等3种主要的测绘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继而提出适合中国月球探测目标的三维遥感测绘成像技术途径。关键词月球探测三维立体成像测绘研究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月球坑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两个月球探测器的任务概况,并重点分析了其科学目标、有效载荷与探测任务,总结了LRO和LCROSS的初步探测成果,提出了对未来月球探测的几点启示:①月球南极是探月竞争的战略制高点;②高分辨地形测绘是探月重点;③月球上的水是热点科学问题;④月面环...  相似文献   

4.
胡智新 《航天器工程》2010,19(5):111-116
月球水冰探测对未来载人月球探测以及构建月球基地意义重大。在继"克莱门汀"(Clementine)、"月球勘探者"(Lunar Prospector)和"智能一号"(SMART-1)等月球探测器的探测后,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月球环形山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实施了月球极区永久阴影区撞击和观测,初步验证了水冰资源的存在。文章通过系统分析月球水冰的重要性、可能来源、探测历程和探测手段,初步提出我国开展月球水冰探测的载荷初步配置。  相似文献   

5.
论月球资源和航天月球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球有珍贵的信息资源 ,丰盛的物质资源 ,奇特的环境资源和高远的位置资源。月球是航天深空探测的重点天体。长久以来的天文观察和最近 4 5年来的航天探测 ,已使人类对月球的面目有了相当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黄琦 《中国航天》2007,(11):17-19
月球探测,从科学目标上来说,各国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其科学目标都是围绕着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进行的。9月14日,日本发射的月女神(又称"辉夜姬"),就直接把目标定为探测月球的起源与演化。但是,这是个终极目标,需要不断地开展探测,才可能接近问题的本源。其实,每进行一次月球探测,都具有具体的任务和探测项目。此次月女神的具体探测项目中有些部分与嫦娥1号卫星相同。  相似文献   

7.
利用丰富的月球资源制造产品和开展各项服务对人类月球探测任务至关重要。文章对NASA月球资源原位利用项目的目标、技术路线、技术成熟度和制氧技术进行了综述,并针对适用于我国的月球资源原位利用项目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月球测图技术发展及其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针对国外有关测绘技术和方案,对国际月球探测测绘历程进行概括总结,并针对CCD立体观测、干涉雷达测量、扫描激光测绘等3种主要的测绘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继而提出适合我国月球探测目标的三维遥感测绘成像技术途径,并对月球探测器三维遥感数据的信息成像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数据表示、处理和存储进行论述;建议“采用组合CCD相机和成像光谱仪的月球三维遥感”作为我国环月遥感立体测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月球遥感立体测绘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外月球探测测绘历程进行了调研总结,并针对立体观测、干涉雷达测量、扫描激光测绘等3种主要的测绘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继而提出适合中国月球探测目标的三维遥感测绘成像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描述国内外月球探测的发展态势,开展月球探测的意义,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设想,提出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技术路线分析,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深空探测的进展与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深空探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对深空探测的五个重点领域-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水星和金星探测,巨行星及其卫星探测,小行星及彗星探测的进展和探测成果分别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对月球和火星的探测。根据国际上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目前深空探测的目的是进一步深入认识太阳系各类天体,探讨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深空探测的重点是月球与火星,而对巨行星的卫星,小行星与彗星侧重探测水体与生命活动信息,探讨太阳系生命的起源与变化,我国深空探测近期应以月球探测为主导,取得突破性进展,筹备火星探测的预研究,选准科学目标,水星与金星、巨行星的卫星和小行星和彗星的探测,不是深空探测的主潮流,可适当参加国际合作,以期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2.
谭乐 《中国航天》2009,(8):40-43
继日本、中国和印度2007~2008年相继发射月球探测卫星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又在2009年6月18日一举发射两个月球探测器.其中一个要对月球进行猛烈撞击。这将使全球月球探测活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3.
中国掀起月球车研制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月球探测系统工程的正式立项与实施.我国月球探测的二期工程蓝图也浮出水面。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将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而实施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月球车。月球车又叫“登月机器人”、“月面自动探测器”等。据有关专家透露,目前国内已经有一批高校和  相似文献   

14.
月球有珍贵的信息资源,丰盛的物质资源,奇特的环境资源和高远的位置资源。月球是航天深空探测的重点天体。长久以来的天文观察和最近45年来的航天探测,已使人类对月球的面目有了相当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月球探测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开展月球探测的科学意义。从月球探测推动科学的创新与快速发展、月球探测将推动航天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月球探测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等方面阐明了月球探测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已有的月球探测数据,对月球极区和中低纬地区的环境差异,以及月球南极和北极的地形、坡度、光照、撞击坑分布等着陆探测相关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月球中低纬地区,极区地形起伏更大、平均温度更低;月球南极整体地形起伏和坡度比北极更大,着陆难度更高;月球南极的永久阴影区集中度更高,单个永久阴影区的面积更大,而永久阴影坑是赋存水冰的最佳位置,因此南极更易获得相关探测成果;月球南极的长期光照区范围要明显大于北极,可为探测器的能源需求提供更好的保障。文章综合以上研究成果认为,从探测目的和维持长期探测的需求角度出发,月球南极着陆环境优于北极和中低纬地区。  相似文献   

17.
月球探测技术--发展历程和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人类发射月球探测器进行的主要探月活动以及月球探测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分析了月球探测轨道设计与地球卫星的区别 ,给出了一些最基本的设计原则。最后 ,对探测器总体系统设计中的构型技术和各分系统的特点及其设计要求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载人月球探测月面活动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崇峰  许惟扬  王燕 《上海航天》2021,38(3):109-118
载人月球探测是浩大的系统工程,组成复杂,关键技术多,研制周期长,经费投入高,任务风险大。月面活动是载人月球探测任务体现能力、保障安全、提升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回答“为什么”“去哪里”“怎么干”等问题。本文从国内外月球探测历程出发,结合当今世界月球探测领域趋势与局势,从月球战略布局、月球科学内涵开展分析。针对月面驻留与活动工程实施,对比Apollo与Artemis计划方案,提出兼顾可行性和工程效益的月面实验室方案。结合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载人月球科研站建设发展思路和月球熔洞探测设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载人月面活动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月球-全球-1着陆器将于2015年发射,主要目的是测试月球着陆器的软着陆技术。月球-全球-2轨道器计划于2016年发射,将先后在距月面500km、150km和50km的高度上飞行。2017年计划发射的月球-资源-1着陆器,将是搭载大量科学载荷和承担相应探测任务的月面科学研究站。与苏联时期所研制的月球车相比,分别在月球-资源-2和月球-资源-3着陆器上搭载的俄罗斯新一代月球车——月球车-3和月球车-4,将携带更加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精确分析采集样品的化学成分、光谱特征等。其运行模式包括行走、勘察、接近目标、接触目标和样品采集与分析,将对月球极区表面环境进行全面探测。结合对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的介绍,针对中国的探月计划提出如下建议:探月任务的实施,应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以建立月球基地为目标,借鉴国外探月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为形成独立的月球科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未来我国发展月球车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斌  王巍 《中国航天》2003,(1):29-33
一、月球探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前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与此同时,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无人探测装置。人们利用从月球采集到的382.7千克月球土壤和岩石样品,对月球表面环境、月壤物理化学性质、陨石坑的分布以及月球资源的开发前景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月球的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同时发现开展月球探测有其深刻的科学技术意义、深远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以及重要的军事意义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