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4 毫秒
1.
杨建 《太空探索》2012,(9):58-59
7月18日,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联合主办、西北工业大学协办的第三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结果在古城西安揭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薛济坤等的《"启明星"空间磁流体发电站》获一等奖,印度斯里兰纳玛斯旺纪念大学Gautham等的《空间碎片的清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靖宇等的《宙斯之盾——智能化多任务"太空能源  相似文献   

2.
薛滔 《太空探索》2007,(9):48-49
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因菜因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亚洲地区“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活动.历经15个月于2007军7月7日落下了帷幕,本次竞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创新奖1名、优秀奖5名、纪念奖8名,总奖金额为1.6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经过近一年的组织、筹划、初评、复评等一系列工作后,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茵莱茵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终审答辩会于2005年7月12~13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举行。庄逢甘、梁思礼、崔国良三位院士及航天专家、有关大学的教授共20人作为评委出席。部分竞赛组委会成员、入围作者以及北京部分相关大学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答辩会。“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是美国海茵莱茵基金会开展的一项全球范围的试验性竞赛活动,欧洲区试点赛已于2003年~2004年成功地在俄罗斯举办。此项活动经美国海茵莱茵…  相似文献   

4.
《太空探索》2005,(9):26-27
经过近一年的组织、筹划、初评、复评等一系列工作后,由中国宇航学会和美国海茵莱茵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终审答辩会于2005年7月12~13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大厦举行。庄逢甘、梁思礼、崔国良三位院士及航天专家、有关大学的教授共20人作为评委出席。部分竞赛组委会成员、入围作者以及北京部分相关大学的50余名师生参加了答辩会。  相似文献   

5.
受中国宇航学会的邀请,前美国航宇局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偕夫人2006年2月10~14日代表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来北京进行了短暂的访问.借此难得的机会.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6.
8月25日,带着美国太空营老师的祝福和学到的宇航知识,60名来自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中小学生和老师踏上了回国的旅途,这标志着由中国宇航学会组织的“2004赴美国太空营训练航天科技夏令营”圆满结束,中美科普交流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是中国宇航学会举办的第二届赴美国太空营训练航  相似文献   

7.
<正>4月23日,在第二个"中国航天日"到来前夕,在中国科技馆挑战与未来展厅的太空秀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探索太空、逐梦航天——中国航天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第二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证书授予仪式"。中国科协、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技馆的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省区市的71位校长、科技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活动特邀请  相似文献   

8.
受中国宇航学会的邀请,前美国航宇局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偕夫人2006年2月10~14日代表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来北京进行了短暂的访问,借此难得的机会,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独家专访。美国航宇局共有四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是其中之一,他是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华裔航天员,也是第一  相似文献   

9.
《太空探索》2013,(2):66
为迎接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北京召开,纪念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周年,在公众中普及航天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鼓励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中国宇航学会将举办"全国太空画创作大赛暨全国第五届太空画展",即日起向全国征集太空美术作品,欢迎广大公众和青少年积极参加,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0.
夏丹 《太空探索》2010,(8):10-10
<正>"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竞赛"间隙,本刊记者对竞赛评委会主席、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行星科学和探索项目高级教授和协调人、印度"月球初航"项目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班德瑞先生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他对月球探测和国际合作都有很独到的见解。记:作为评委会主席,您对本届竞赛作品的总体评价如何?班:总体水平不错,其中两个作品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矩方程出发,用多方关系假设导出了Hollweg根据定性分析提出的“无碰撞电子热传导”公式,确定了该公式中的无量纲常数与多方指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讨论了“无碰撞电子热传导”公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某型歼击机座舱盖"零-零"抛放轨迹计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某型歼击机座舱盖"零-零"抛放过程的运动模型,得到了座舱盖抛放过程的空间运动轨迹和最佳抛放角,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相符.同时还研究了抛盖动作筒的进气规律,得到了抛盖动作筒下腔的进气流量及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预测了座舱盖抛放过程的空间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3.
《飞碟探索》2008,(8):F0003-F0003
本期我们开始一个新的栏目:天象奇观。本栏目旨在将一些易与不明飞行物混淆的天文现象、大气现象的图片——呈现给大家,可作为大家日后分析不明案例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听”流星     
楚明 《飞碟探索》2006,(10):17-18
自从二战时发现流星可以反射无线电波,便有人通过无线电来监听流星活动。这当中大致有两种监听方法,一种是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进行的雷达观测——主动式,另一种是简单易行、通过反射来监听的——被动式。  相似文献   

15.
"太空"奇石     
  相似文献   

16.
天际"播客"     
地球生命的起源,是科学家长期以来努力寻求答案的问题,但总结各个关于生命起源的推论,大致可分成两大类:第一是生命源于地球本身的演化,在地球成形之后,化学作用创造出生命来;第二是生命源于宇宙其他地方,经由一些天体传播到地球,再在地球上繁衍.两种见解各自有其拥护者.趋向接受第一类推论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自然地产生出来的,如美国的尤里和米勒.他们曾多番尝试,在实验室内重演远古的地球生命诞生历程.尤里和米勒都发现实验结果中有氨基酸的成分,而氨基酸正是地球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蛋白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19.
《飞碟探索》2008,(10):5-5
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升空。在此之间,“神舟”计划的两次载人飞行分别是1人和2人,而这些是3名航天员飞上太空。这个数字变化说明,“神舟7”号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方网站上,自称是“美国航空航天局专业人士”的网民宣称:“以我从专业角度解读,中国新飞船已能实现航天员在舱中自由活动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