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下滑天线是仪表着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辐射的电磁信号提供着陆飞机相对跑道入口的下滑道指引。下滑天线失效时,将不能提供下滑道,飞机着陆过程将由精密进近变为非精密进近。下滑天线辐射特性是下滑道仿真研究的重点,本文对下滑天线进行建模,求解其电流分布和方向函数,进而运用Matlab仿真其远区辐射场(三维方向图)。  相似文献   

2.
1999年12月16日TB2008839号飞机在本场飞行训练长五边下滑着陆放襟翼时,左右襟翼放出约15°就卡死放不出。飞机着陆后机务人员检查襟翼时发现,操纵收放电门襟翼已不能正常收起或放下,稍用力扳动襟翼,襟翼便处于自由状态,表明襟翼操纵已失去控制。TB200飞机襟翼操纵失效在我院尚属首次出现的故障。我们当即打开飞机腹部底板检查襟翼操纵拉杆、摇臂,均固定牢固,传动灵活。再检查襟翼电机与涡杆传动机构,发现涡杆轴向运动失去控制,处于自由状态,故判定为涡杆传动机构失效。进一步分解检查涡杆传动机构,发现二级传动齿轮与涡杆啮合的内螺纹…  相似文献   

3.
下滑信标是仪表着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近中的航空器提供垂直方位引导。进行障碍物对下滑信标信号影响的精确分析可以为导航台站选址及解决导航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基于物理光学-物理绕射理论(Physical optics-physical theory of diffraction,PO-PTD)算法,结合空客A320-200型客机以及机场三维模型对下滑信标的下滑道结构影响进行了静态分析。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对飞机在滑行道上滑行且五边上有飞机进近时的影响进行了动态研究,找出了某机场飞行员长期反映的下滑道信号不稳问题的原因。动态研究数据与飞行校验结果进行了比对并与飞行校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航空公司的调查表明,因精神遭受突然刺激、疾病(结石病、心脏病、脑溢血等)突发、食物中毒或过度疲劳,飞行员失能的事件屡见不鲜.此类事件比飞机出现紧急状态的频率更高,且危险性更大.任何年龄段、任何飞行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飞行员失能.二人制机组飞行时,如果其中一名飞行员失能,另一名飞行员心理压力的沉重、所处环境的险峻、工作负荷的剧增是可想而知的.在起飞、着陆过程中,若操纵飞机的飞行员出现失能,而另一飞行员没有正确判明原因,未能及时上手操纵,飞机处于失控状态,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5.
许多飞行员可能还记得1995年6月6日,新西兰安塞特公司的一架DHC-8飞机在北帕默斯顿岛坠毁。这次事件引发了一场时至今日仍在继续的激烈争论,即能否使用飞机驾驶舱录音机(CVR)来调查有关飞行员犯罪行为的问题。一、事故简介安塞特703是执行奥克兰与北帕默斯顿航线的定期航班。当天早上8点刚过,这架飞机开始向25号跑道作VOR进近。当时的气象状况是仪表气象条件,高于最低天气标准。在进近过程中,右主起落架发生故障,当机组正设法排除故障时,飞机撞到了山脊上,造成乘客和乘务员共4人死亡,机组成员幸免于难。二、事故调查新西兰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用全球定位系统/捷联惯导/无线电高度表(GPS/SINS/RA)组合导航系统进行飞机精密进场着陆的可行性。提出了系统的组合方案。建立了组合系统的数学模型,应用组合卡尔曼滤波技术,按18颗导航星的布置方案,应用GPS仿真器,在考虑飞机沿3°倾斜角下滑线进行着陆飞行时,对组合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GPS接收机采用P码,或采用C/A码再使用差分和伪卫星技术时,组合导航系统能够达到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的精密进场着陆时的定位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这已是20年前发生的空难事故,它被叫作“吉隆坡事故”。那年9月27日18时43分,日本航空公司(JL航空)715次航班(DC8-62飞机)在吉隆坡国际机场,以VOR/ADF向15号跑道实施进近中撞到了跑道前方不远处的小山坡上起火,造成机毁人亡的大事故。在这次事故中,69名乘客中有26名、10名机组成员中有8名死亡。  相似文献   

8.
1999年上半年,全世界第一台D级直升机模拟机———贝尔212/412P直升机模拟机通过了FAA鉴定,由此证明模拟机制造业界有能力生产出垂直视场角为60°的视景系统。航空业界以往虽然对标准40°垂直视场角视景系统感到满意,但如今视景系统的视场角既然可以扩展,这项技术指标的提高就可能刺激航空公司对更高更宽的视场角模拟机视景系统的需求。因为通过增加垂直视场角,飞行员在模拟训练中可得到更多的高度和速度信息,以便在接近地面和滑行时作出快速准确的决定,从而提高训练效果。贝尔212/412P直升机D级模拟机由飞安国际(FSI)的模拟机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首次在高速风洞中使用荧光压力传感器 (LPS)技术对飞机模型机翼表面压力场测量的初步结果。简述了LPS技术的应用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为了分析比较 ,在用LPS技术测压的同时也用常规压力孔测压方法进行了机翼表面压力测量 ,并对二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简单分析。实验马赫数M =0 .4~ 1 .5 ,攻角α=0°~ 1 8°。  相似文献   

10.
无线电通话字母的来历及使用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中 ,飞行员和管制员都使用国际统一的标准字母 ,即以拉丁语注音英语拼写的 2 6个专用字母 (pho neticAlphabet)。这套特殊的字母是如何形成的 ?实际通话中如何正确使用 ?有无例外 ?如何看待这些例外 ?本文从字母的发生演变着手 ,对上述问题作一些探讨 ,希望能对通话双方———飞行人员和管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一人类利用无线电进行通话的历史早于世界航空史。在早期国际间的通话中语言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1912年在伦敦成立的“国际无线电报公约”作出了这样的规定 :轮船或飞机须使用目的地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某支线客机总体方案中增升装置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某支线客机,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完成了该客机增升装置的气动优化设计。首先根据飞机的相关参数确定增升装置所要达到的气动目标,设计增升装置在机翼的展向和弦向的类型和布置方式,从而确定增升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在二维增升装置设计中,使用NURBS曲线参数化拟合多段翼型缝道部分的外形,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优化算法对三段翼型的缝道外形和缝道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确定了三段翼型起飞、着陆构型,提出一种二维三段翼型(前缘缝翼、主翼、后缘襟翼)的参数化优化设计方法。在三维增升装置设计中,根据增升装置在机翼展向和弦向的布置方式,取若干关键截面,按照三段翼型的优化结果生成三维增升装置。对三维增升起飞构型和着陆构型的气动特性分析评估表明,所设计的三维增升装置满足设定的气动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