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客 《航天员》2009,(4):62-63
北京时间2009年6月19日凌晨5点,NASA发射两颗卫星探月。这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第一步。美国是最先探索月球的国家之一。从卫星“绕月”到“阿波罗”飞船首次登月,再到如今“重返月球”计划中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美国的月球探索已进入更深屡次。月球,田其独特的空间位置,被美国视为太空探索的重要跳板。  相似文献   

2.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一项旨在探索太空、将人类足迹扩展到整个太阳系的新航天计划——制造新型飞行器,使得美国宇航员能在2015年前重返月球建立基地,并以此为跳板,将人类送往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布什雄心勃勃的新航天计划的目标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梦想,NASA在2005年制定了“星座”计划。在这一计划中,NASA将研制新型“阿瑞斯1”载人火箭和“阿瑞斯5”载货运载火箭、“猎户座”载人探测飞行器和“牵牛星”月球着陆器,并发展用于月球、火星和其他行星探索的相关技术。“阿瑞斯1”火箭将作为美国未来主要的航天运输工具,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19日,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美国最新的航天计划。根据计划,美国将于2018年前将4名航天员送上月球,此后逐步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航天员常驻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送6名航天员登陆火星并在火星上常驻500d。鉴于航天飞机将于2010年退役,NASA已选定由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主发动机等主要部件改装的运载火箭作为今后载人航天的运载工具,而航天员将乘坐载人探索飞行器(CEV)进入太空。其中,用于执行登月乃至登陆火星任务的CEV体积更大。目前,专家已着手设计月球着陆器,着陆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一个通过火箭发动机实现软着陆的四足着陆平台,上部则是将完成登月使命的航天员送回月球轨道的飞行舱。  相似文献   

5.
美国布什总统提出“空间探索新构想”计划的4年多时间里,载人重返月球计划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已经从目标、目的论证阶段进入到工程实施阶段,并且开始硬件建设。本文对美国重返月球计划的主题和目标、星座计划和月球探索体系的技术方案以及整个计划的进度、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地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32-32
2007年9月中旬,美国NASA“沙漠RATS”小组在亚利桑那州的一处沙漠中测试“侦察兵”新型月球概念车。测试地点与未来要登陆的月球表面地形十分相似,以便检测月球车、遥控机器人和探月航天员的新式宇航服等样品,模拟未来航天员在月球上活动中各种设施的使用功能。航天工程专家尝试未来修建月球基地的“人机配合”活动,由航天员利用机器人和月球车进行月球基地选址勘测,铺设太阳能电池阵和电缆等。美国按照“重返月球”计划,最早将于2020年运送航天员重登月球,为探索火星和宇宙空间建立永久基地。  相似文献   

7.
一、探测技术开发计划概况 为支持美国近期月球探测和远期月球前哨站建设计划的实现.目前美国NASA正在实施其独立的空间探测技术发展计划——“探测技术开发计划”(ETDP)。该计划属于美国2005年发布的“空间探索计划”中“探测系统”任务的“先进能力”主题。  相似文献   

8.
各国登月计划及载人登月的目的与可行性简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各国或地区的登月计划及其进展 1.美国的登月计划及其进展 20世纪中期美国实施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后又曾两次提出"重返月球".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发布"太空探索新构想",提出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  相似文献   

9.
《航天器工程》2010,(5):28-28
据“美国之音”新闻网站2010年7月29日报道,日本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在催促政府推动一项价值20亿美元的月球探索计划,内容包括将在未来5年内把轮式机器人送往月球,并在2020年以前在月球建立一个无人太空站。这种轮式机器人将使用太阳电池阵和观测装置,能够收集地质样本。这些样本将会搭乘火箭送返地球。机器人的工作区域定位于月球南极的基地。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18日,据美国网站报道,国际月球天文台协会与月球快车公司宣布了世界第一个探索球南极的飞行任务。这个商业科学私人企业任务计划在月球快车公司的机器人着陆器上搭载国际月球测台(ILO)。ILO旨在建立一个持久的天体物理观测基地,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月球商业通信系统。月球快车公司CEO罗伯特理查德博士表示,此次任务将史无前例地着陆在月球从未探索过的区域,些区域可能含有太阳系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